《屈原列传》教案高品质版(共5页)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1601967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屈原列传》教案高品质版(共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屈原列传》教案高品质版(共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屈原列传》教案高品质版(共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屈原列传》教案高品质版(共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屈原列传》教案高品质版(共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屈原列传》教案高品质版(共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原列传》教案高品质版(共5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屈原列传教案广州三中 王东教学目的1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2 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4 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教学设想1 利用“预习提示”设计导读题,引导学生圈点勾划,提要勾玄,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 运用“相关联系,想似比较”的方法,分析本文记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体会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三教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整体感知全文并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2、教学步骤 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是长沙岳麓山上的三闾大夫祠中,有一副著名的对联,表达了对屈原的无限崇敬: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史记中的屈原列传,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它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后世的研究屈原的著作,都以它为出发点:它又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的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列传用以记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迹。司马迁大约因为屈

3、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遭受贬谪,贾谊写的吊屈原赋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将屈原、贾谊合写一传。秦朝以前的古书都没有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作者司马迁景仰屈原的品格,和屈原一样,他遭遇不平,满腔悲愤,因而在记传中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了夹叙夹议的独特风格。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仔细体会。二、课内预习课文。要求:1 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疏通课文;2给黑体的字注音:惨怛( ) 商于( ) 温蠖( ) 濯淖( ) 啜其醨( )( ) 帝喾( )皭然( ) 汶汶( ) 汨罗( )屈匄( ) 随属( ) 唐眛( ) 三、研习新课:1 课文第一部分写

4、屈原由见“任”而见“疏”。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明确: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左徒:楚官名。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职位。) “王甚任之”的原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为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明、娴,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两句状语后置。)2 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明确: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争

5、宠而心害其能”。按:“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一句有两种理解。教学参考书的译文是:“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改动,屈平不赞同”。与课文注释相左。依教材对“夺”、“与”的注释,应译作:“上官大夫看见了想抢过去(看),屈原不给。” “因谗之曰: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资料认为“曰”、“以为”重复,疑有衍文,此说似不妥。如重新标点,作“平伐其功,曰:(王)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理解,文辞便可贯通。联系上下文,可补出“以为”前省略的主词。3 屈原为什么作离骚?明确: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疾,恨,痛心。四句中的“之”是

6、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 第3小段包括几层?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明确:两层:第一层从本段开头至“盖自怨生也、第一句记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以下几句就“忧”“怨”展开议论,分析产生忧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对屈原的深切同情。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喾靡不毕见”记叙(概述)离骚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介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的高贵品质。结合分析板书:一、才能杰出,蒙谗见疏1 甚任之2 怒而疏3 作离骚:5 词句提示点拔:“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这是两个并列的判断句。古人认为上天是人类的起源,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信而

7、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谗人间之”:间,读,离间。之:代词,他们,指屈平与其君。“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明,阐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是“明”的宾词。靡:无。见:现。三、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练习口头翻译。四、布置作业:完成“思考和练习”五。 第二教时教学要点研读课文第二部分。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课文第一部分已经告诉我们,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这样一个才能杰出、品质高尚的人,却蒙谗见疏,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课文第二部分记叙了“屈平既绌”以后楚国的命运和他的政治遭遇,具体而深刻地表现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下面我们研读这

8、部分内容。二、自读课文第47自然段,讨论:1 第47自然段记叙了哪些事实?概括并板书:4.受骗绝齐兵败丹淅蓝田退兵5.复释张仪6.诸侯击楚7.赴秦身死2 作者写楚国的命运,用意是什么?提示:这些事发生在“屈平既绌”以后,说明罢黜屈平是错误的。怀王复释张仪、赴秦身死,都与未听屈原的劝谏有关。三、研读课文中第810自然段:1 在课文中划出可以概括第47自然段内容的句子。明确:“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身客死于秦”。2 国家危难之际,屈原的态度和信念是什么?表现了什么精神?明确:态度:嫉之 信念: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存君兴国 精神: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3 这一部分作者议论的观点是什么?对表现屈原有

9、什么作用?明确:这一部分作者以结语式的方式,指出楚国的危难在于“怀王之终不悟”,“此不知人之祸也”。通过议论,突出了屈原在楚国兴盛衰亡上举足轻重的地位。4 “顷襄王怒而迁之”说明了什么?提示:顷襄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已见糊涂,“怒而迁”屈原,更见其昏愦。四、词语提示点拔:1 “齐与楚从亲”:从:同“纵”,合纵。亲:亲善。2 “双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又因厚币”后省略动词“赂”。“而”后省略主语(靳尚)。“于郑袖”:在郑袖面前,状语后置。3 “秦,虎狼之国”:虎狼,像虎狼一样,名词作状语。4 “奈何绝秦欢”:欢:友好。5 “亡走赵,赵不内”:亡:逃亡。走:跑,现代的

10、“跑”古代称“走”;现代的“走”古代称“行”。内:同“纳”,接纳,收留。6 “复之秦”:之:动词,到。7 “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眷:眷恋。顾:念。眷顾:眷念。系心:挂念。反:同“返”。冀幸:侥幸希望。“一悟”的“一”:副词,一旦,一经。“一改”的“一”:副词,都,全部。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流放在外,(仍)眷念楚国,惦记着怀王,不忘要回(朝廷中)来,盼望怀王一旦醒悟,风气全都改变。8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他保全君王振兴国家而想把不利局面改变过来。9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无:无论。自为、自佐:既为自,佐自,宾

11、语前置。五、布置作业: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第三教时教学要点研读课文第三、四两部分。归纳课文,理解写作特点。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屈原蒙谗见疏,楚国祸患相属。怀王身死,顷襄王仍然不辨忠臣。“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怒而“迁”屈原,使屈原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屈原愤而自沉汨罗,与邪恶势力进行了最后的抗争。二、研读课文第三部分1 指名串讲课文。2 讨论:这一部分着重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明确:通过对话描写,揭示屈原“见放”是时代的悲剧,表现屈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宁赴长流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这段对话实际上是关于人生哲理的精辟议论,即明屈原之志,亦抒作者太史公之情。3 词语提示点

12、拔:“被发行吟泽畔”:被:同“披”。“颜色”:脸色。“形容枯槁”:样子消瘦。形容:形体容貌,样子。枯槁:干枯,形容消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身之察察:即察察之身。物之汶汶:即汶汶之物。都是定语后置。三、研读课文最后一段:屈原既死,赋存国亡。“屈原辞赋悬日月”,他创造的楚辞诗体后继有人,但“终莫敢直谏”。楚国日以削,为秦所灭。这一段将楚辞的后来者与屈原相对照,将楚之灭亡与屈原相联系,写出了屈原无可比拟的崇高伟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四、总结课文1思想内容:课文通过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攸攸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

13、。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以“任、疏、绌、迁、沉”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志”写:第一部分以评介离骚“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渔父让屈原抒发矢志不渝的信念。2 写作特色:和从史记中选入中学课本的其它几篇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求赵、毛遂自荐)相比,本文的特色是:选材上,屈原列传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写法上,记叙和义论相结合。全文四个部分都有“传”有“评”,因“传”而“评”,以“评”点“传”。议论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为评

14、介式,第二部分为结语式,第三部分为陈述式,第四部分为比照式。语言上,本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叙中有情、倾向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运用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本文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爸爸的印象,从记事的时候,就有了,他留给我的印象就是沉默少言的,但是脸上却始终有微笑,不管家里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有爸爸在,一切都能够雨过天晴的,小时候,家里很穷,可是作为孩子的我们(我和哥哥),却很幸福。爸爸从来不会因为缺钱,而让我们感觉得些许的拮据和紧张,哪怕的低三下气的问人借钱,爸爸都会按时给我们交了学费,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兄妹俩拖欠学费。爸爸闲下来的

15、时候,就会给我和哥哥讲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很苦很累,还经历过自然灾害,穷的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在我的印象里,最深的一件事情就是过年的时候,不管这一年钱赚的多还是少,爸爸总会让妈妈带着我和哥哥去买新衣服,当然了,妈妈也必须买新的,唯有爸爸,他是家里面唯一一个可以穿旧衣服过新年的人,这就是我关于爸爸的儿时的印象,他爱家人,从来不肯委屈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成长岁月里的爸爸在我们渐渐成长的的岁月里,作为孩子,我们都有了自己的认知和想法,青春期的叛逆,我们也给爸爸惹了不少祸,但是,不管我们闯的祸有多大,最后都是爸爸出面,来摆平解决一切。在这个渐渐懂事的过程中,爸爸扮演着一位良师的角色,事情过后,爸爸也会趁机好好的教育我们,让我们懂得,我们做的是对的,值得鼓励的,还是不对的,今后需要去改正的。爸爸在社会上经历的多了,懂得的道理也比我们多很多。我们是在跌跌撞撞的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