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心得: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路径和实现方式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1599664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心得: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路径和实现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工作心得: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路径和实现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工作心得: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路径和实现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工作心得: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路径和实现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工作心得: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路径和实现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心得: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路径和实现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心得: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路径和实现方式(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作心得: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路径和实现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法治建设和法院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新一届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将提升司法公信力作为人民法院的工作重点。但在实践中,如何切实提升法院司法公信力还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为此,迫切需要我们紧扣司法公信力问题的本质,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上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剖析现状、科学分析成因,并据此提出可供操作的对策建议。一、法院司法公信力不足的表现形式当前法院司法公信力不足,总体上主要是在“主观印象”与“客观实相”之间表现出四个相互矛盾的现象。(一)矛盾之一:一般评价差、运行状态良社会公众对于法院工作的一般印象和评价较差,与审判数据显示的实际

2、运行状况较为优良形成了鲜明反差。1. 社会一般评价:印象不好、裁判不公、法官专横(1 )总体印象评价偏低调查显示,超过10% 的社会公众对法院作出否定性评价,作出肯定性评价的社会公众仅为三分之一强,将近一半的社会公众作出了模棱两可的中性评价。(2 )裁判公正度信心不足有接近 14% 的公众十分确定地认为法院裁判“不公正”,认为“很公正”的公众仅占四分之一强,绝大多数社会公众对此持中性评价。( 3 )法官社会印象偏低根据调查,三分之一的诉讼当事人、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对法官职业形象的评价一般, 17.13% 的人还作了负面评价。( 4 )法院社会刻板印象司法流行语往往导致法院的社会刻板印象愈发牢固,

3、成为司法公信力不足的重要表征。据有关法院调研,主要有法官滥权、权钱交易、罔顾常识、有法不依等四大类,嘲讽法官及法院枉法裁判、贪污腐败、作风官僚、违背常识、恣意行权却难以得到有效制约。2. 审判数据显示:审判高效、裁判精确、程序民主(1 )审判效率较高全国法院近五年 (X-X )的法定审限内结案率总体走势趋高,且趋近于 100%的理想状态。 全国法院数据系综合最高人民法院历年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官方网站公布以及专项工作报告。下同。而当庭裁判率持续走高,立案变更率则稳步下降,说明司法审判的效率总体满意。( 2 )裁判较为精确近五年来一审案件服判情况呈稳定上扬态势,已生效案件改判或发回重审的数量亦

4、稳定下降, 且自 X 年起,该类案件占比降至2 以下, 每年仅约 2 万余件,充分说明了生效裁判的稳定性和既判力。(3)程序公正度向好近五年来人民陪审员参加一审案件审理的比例从X 年的近 25% 跃升至 X 年的近 73% ,且每年同比增幅均在10 个百分点以上。其中X-X 年增长幅度接近16个百分点,为近五年来最高。但与陪审制广泛适用形成背离的是,近五年来上(抗)诉案件数的变化却呈现出一个“ V”字形的走势。上(抗)诉案件数由降转升的年份,同一审案件陪审率上扬幅度最大的年份相重合,同为X-X 年度。(二)矛盾之二:案件反响差、审判质效好公众对于热点案件的观感,同司法统计数据现实的审判质效整体

5、平稳向好形成了反差。1.热点案件反响:审判不公、背离常理常情( 1)彭宇案:裁判引导效果不理想社会各界关注彭宇案,实质是对社会道德、社会前途的关心。而“天津许云鹤案”、“江苏殷红彬案”、“小悦悦事件”等一系列案(事)件的发生,将彭宇案一再地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导致社会道德沦陷的“罪魁祸首”。(2)李昌奎案:裁判尺度统一性受到质疑云南李昌奎案发生后, 据腾讯网调查显示, 有 97.78% 的网友认为二审改判量刑过轻。 王启梁:法律世界观紊乱时代的司法、民意和政治以李昌奎案为中心,载法学家 X 年第 3 期。由于民众对于热点案件的表达极富情绪化,因此对于李昌奎和药家鑫的作案手段等关键事实进行比

6、对之后,很容易得出李昌奎案二审改判量刑过轻的结论。(3)流浪猫案:裁判结果背离常理常情“流浪猫案”由于涉及的问题主要在于对于相关法律规定的理解而更富于典型性。有人认为,流浪猫伤人事件的发生存在偶然性,但这并不是本案发生的直接原因,二审法院适用一般侵权责任并无事实依据。 北京“流浪猫伤人案”终审 喂养者负一半责任,光明网,X 年 3 月 24 日。 有学者进而认为,“即使不从艰深的学理角度予以探讨,就从社会的一般智识经验判断,这样的判决是否能够经得起公共道义和善良风俗的检验,结论也是十分清楚的。” 杨立新:饲养动物损害责任一般条款的理解与适用,载法学X年第7期。2.统计数据反映:审判质效指标整体

7、平稳向好从二审维持率看,近五年全国法院此项数据均保持在50% 以上,而终审服判息诉率则基本保持在98% 以上,并且这两项统计数据表现出相当程度的稳定性,振幅均令人惊奇地保持在1.2 个百分点以内。从再审监督角度看,不仅近五年再审案件申请量呈总体下降态势,而且提起再审案件的改判发回重审量也在不断下降。虽然申请再审案件在X-X 年度出现剧烈变化,但同期再审改发案件数却始终保持平稳,并未受申请再审案件量剧烈波动影响。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司法裁判的质量在总体上还是经得起检验的。尽管社会观感给人以“世风日下”之感,虽然法院个别审判质效数据也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但从整体而言,审判质效还是呈现出“稳中有升”

8、的态势,一些客观性较强的关键性指标并未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其波动也在正常范围之内。(三)矛盾之三:间接印象多、亲历体验少将公众司法信息获取途径与对法院印象进行比较,会发现间接印象同司法公信力评价较低之间具有某种关联。1.信息获取途径比重差别公众对于获取司法信息的态度总体上是被动的。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X 年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 本次调查统计共发放问卷4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303份。约有 53% 的社会公众表示, 掌握的司法信息来源于电视、 广播、网络等媒体,经由亲身经历获取司法信息的比例,仅为四分之一强。这就决定了公众对于司法公信力的认知存在被操纵、塑造和引导的可能性。2.诉讼知识

9、掌握程度较低在对当事人是否需要接受法院举证指导的问卷调查中,75% 的当事人选择了“非常需要”。这从侧面表明司法诉讼的专业性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公众了解法院和参加诉讼的门槛。而对诉讼知识掌握程度的专项问卷调查也显示,56% 的社会公众、 53% 的当事人缺乏最基本的诉讼常识。3.不同信息获取途径导致产生对待裁判的不同态度调查结果显示,不同主体对自动履行生效裁判的主动性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17.86% 的当事人由于受败诉影响,对履行生效裁判较为抵制,但接近四分之一的社会公众对于履行不利生效裁判采取了功利主义的抵制态度,高出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这说明,是否亲历诉讼、对于诉讼活动是否建立了一定程度

10、的了解,对于司法裁判的接受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拥有诉讼经历和法律知识的群体,胜诉预期也明显高于诉讼经历不足和法律知识掌握不够的群体。(四)矛盾之四:社会依赖度高、职业吸引力低社会公众对于司法程序的依赖度总体较高,但法官职业自身对于优秀法律人才的吸引力却逐年降低,这又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反差。1.法官及法院社会依赖度高据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2005 年调查显示, 46.57% 的被调查者认为“法官素质高、有修养,作风正派,工作严谨”;33.64% 的人认为“法官同其他机关工作人员差不多,印象一般” ;17.13% 认为“不如想像的那么好”或“印象不好,比较差” ;2.65% 的受调查者未作评价。

11、转引自刘玉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司法公信力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X 年 3 月。 肯定性评价和中性评价构成了法官职业社会评价度的主体,说明法官和法院值得社会信赖。这也从社会公众对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倾向中得到了印证。与此同时, 73 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打官司”是最有效的纠纷解决方式,只有 27 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仲裁等为最佳纠纷处理方式。在选择“打官司”解决纠纷的被调查对象中,有48.26 的人将判决作为首选, 49.08 的人认为调解更为有效,有2.66 的人则选择了信访等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公众及当事人选择调解的比例超过选择判决的近10 个百分点,而律师等法律职业群体则相反,选择判决的超过选择调解的14 个百分点;此外,对当事人的调查中,选择信访等其他方式的为零。2.法官职业吸引力严重不足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 X 年审判庭法官年均结案量是全部法官的1.55 倍,是全部工作人员的2.67 倍,差值比 2008 年分别增加了 9 个和 24 个百分点。 严戈、袁春湘: X 年全国法院案件质量评估分析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