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伴性遗传导学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1598047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伴性遗传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3伴性遗传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3伴性遗传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3伴性遗传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3伴性遗传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伴性遗传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第二章第3节 伴性遗传课前预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使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性规律 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二、预习内容(一)染色体组型、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1、分析某生物的染色体组型的实验材料应是出于 的细胞,原因是 。2、染色体的组型的分类依据是染色体的 、 、 ;染色体组型具有种的特异性,所以,能够用其来判断生物间的 或 。3、在人群中,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女性的性染色体的组成为 。男女的性别比例总是接近1:1,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亲本中的母本只能产生 类型的卵细胞,父本能产生 (填种类和比例)的精子;二是精子和卵细胞

2、的结合总是 。4、伴性遗传是指 。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1、基因的位置只位于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请完成表格)女性男性基因型Xb XbX bY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正常思考:色盲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男性色盲患病率(7)远远高于女性(0.49),为何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 。亲代: 女性正常 男性色盲3、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 XBXB XbY 及子代发病率 (1)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色盲婚配的图解 配子: XB Xb Y 子代: XBXb 、 XBY 表现型: 女性正常(携带者) 、 男性色盲 比例: 1 : 1 (2)女性色盲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的婚配图解 亲代:

3、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3)色盲女性与 亲代 女性色盲 男性正常 正常男性婚配图解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4)女性色盲携带者与 亲代 :女性携带者 男性色盲色盲男性的婚配图解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课内探究学案三、学习过程1、伴X隐性遗传(1)特点:具有 遗传现象。患者中 性多于 性。女患者的 及 一定是患者,简记为“女病,父子病”。正常男性的 及 一定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正”。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有一个致病基因。(2)实例: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的眼色遗传。 例1、如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A、

4、7号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2号 B、4、6、7号的基因型相同 C、2、5号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5、6号再生一个女孩患病率是1/22、伴X显性遗传: (1)特点:具有 遗传现象 患者中 性多于 性 男患者的 及 一定为患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正常女性的 及 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正”,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2)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 3、 伴Y遗传:(1)特点: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为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简记为“男全病,女全正”。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简记为“父传

5、子,子传孙”。(2)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4、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鸡的性别决定(1)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 。(2)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 例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注:芦花鸡为显性基因B控制,非芦花鸡为隐性基因b控制。图解如下: P: (芦花鸡) (非芦花鸡) 配子: F1 (芦花雄鸡) (非芦花雌鸡)5、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三步曲:第一步 是否为伴Y遗传 方法: 男患者的后代“男全病,女全正” 、“父传子,子传孙”第二步 是否为显性或隐性 方法: 可确定显隐性性状分离法:双亲表现一样,子代出现新性状,则新性状为隐性。 第三步 是否为伴X遗传或常染色体遗传方法: 若显隐关系判断为隐性。满足“母患,父子患”、“男正,母女正”,则判断为伴X遗传,否则为常染色体遗传若显隐关系判断为显性。满足“父患,母女患”、“女正,父子正”,则判断为伴X遗传,否则为常染色体遗传补充: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若该病为代代连续遗传,则最可能为显性遗传病 若在系谱图中隔代遗传,则最可能为隐性遗传病再根据患者性别比例进一步确定例3.根据人类遗传病系谱图各世代个体的表现型进行判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最可能是染色体隐性遗传C. 最可能是染色体隐性遗传 D可能是染色体显性遗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