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复习策略与答题技术分享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159507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语文复习策略与答题技术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语文复习策略与答题技术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语文复习策略与答题技术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语文复习策略与答题技术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语文复习策略与答题技术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语文复习策略与答题技术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语文复习策略与答题技术分享(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一、语文基础题先说时间的分配。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因此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答题策略: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3.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

2、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二、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这两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做好这四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

3、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答题技巧: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三、文言文阅读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

4、,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1.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理解句意为前提,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化虚为实,断定词性和用法。3.“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道

5、题要注意整体把握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题,该题四个选项的设置大多是按原文内容先后顺序排列的,往往选不恰当的项,这既对理解全文有帮助,也为解前面的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此处宜稍放慢速度,力争做正确,做完后,回过头来检验前面几个题的正误。答题技巧: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2.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4.文言文的翻译,

6、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6.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四、文言翻译文言文翻译:首先要读顺句子或语段,读顺了翻译就成功一半;句中重要实词虚词解释,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翻译时应注意文言文的句式,语序的变化调整,省略成分的补充;注意译句的通顺上口,书写认真。没有哪一位阅卷人会在空白处打对号的。所以那些杠杠框框该填的必须填上,不论自己答对还是答错。古文翻译重在直译,字

7、字落实。五、古诗鉴赏古典诗歌鉴赏:首先认真审题,明确在哪一方面进行鉴赏。1.思想内容方面,要借助诗人写的景、人、事,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感情经历、反映的道理。2.形象方面,要找准诗中所写的形象,体会这些形象的经历、心态或代表意义。3.语言方面,耍认真体会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动词、形容词和其他词类,分析其如何体现意境的,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4.表达技巧方面,要弄清诗歌的表达技巧,借助原诗句进行分析。5.明确题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严格按要求做题。6.认真组织答案,如果是语段则按总分结构表达,要用准有关诗歌创作的概念术语,即要说行话。比如,要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答题技巧:古

8、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要从诗中找答案,各种方法要学,但关键是对本诗的理解,特别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写这首诗表现的心境或低沉、或昂扬、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记住的关键一点就是:答案在诗歌内,在字句内在作者表达的情景内,如“冷、清、寂、绝、暗、阴、闹、笺、泪”中。诗歌鉴赏的表述,要紧贴诗句展开,可贴标签,不可夸大或缩小,实实在在的表述为好。如2002年“折柳”,2003年“冷、咽”的诗眼,都是据本诗内容去分析,不可硬套。当然,表述应有技巧就是分析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在此处的含义。这样表述就清楚了。六、名句默写名句名篇默写:看清四选三,还是三选二,还是全做,记得牢

9、,拿得准,写得对。七、文学作品的阅读1加强整体感知,明确所写之物、所抒之情和所阐之理。细读标题,浏览开头、结尾,筛选反复出现的词、句(尤其抒情句、议论句)。2吃透题目要求,严格按要求答题。3找到符合题目要求的阅读区间,有时阅读区间跨度比较大,注意筛选、截取符合题目要求的语句。精心概括,合理重组,必要调整,适当转换。4答案要完整,用词准确,所组句子要文通字顺。5根据命题者设题“由浅入深”的特点,后面的题目可能会为前面题目作注脚。6在不限定字数的前提下,根据所赋分值的多少,所留空间的大小作答,注意采点答题。7答案书写虽不赋分,也要认真。一般阅卷老师不会仔细琢磨你的答案,只有让他们速读时一目了然,才

10、不至于丢失冤枉分。答案要做到每一句都有依据,有出处,万不可凭想当然,率性而为。答题技巧:1.打破现代文阅读的神秘感,要有“答案都在原文中”的观点。2.紧紧抓住文中的一些带有提示性的词语,如“因此”“所以”“但是”“尤其”;或概括总结性的较理性的词语,如思想、意识、现实主义、浪漫气息、奥秘、象征等来具体推断其理性内涵和层次含义。3.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概括”内容,这一点解决的办法就是在阅读的段落内,以句号为单位,每一句概括一个意思,分条列出,不要被有些题目的“意思” “作用”“好处”所迷惑。谈“作用”“好处”“意义”,也要依托内容去淡,不可简单地说“强化了主题,深化了中心,增强了效果,十分生动形

11、象”等词语,就应付了事。4.多答。因为现代文阅读字数逐渐放开,那么多答一点,就会多得分。况且答多了也不扣分。多答要注意两点:(1)分条列出,概括作答,一般分数多的题,答案要与分数一致,即6分题答3个小点即可。(2)答案不要重复或从反面去说,正面作答即可,不要用形象或描写的语言。八、语言表达题1语病修改。从语病、简明、连贯、得体角度考虑。首先判断要准确,动小手术(增、删、调、换),不改变原意,答案表述要规_范,注意审题,不要把正确的改为错误的。2仿写。明确评分要点,要求严格按下列要点进行仿写。内容合理(上下文意衔接、情调一致等);句式仿写(句式结构一致、运用手法一致等);修辞上,注意比喻和排比手

12、法;符合题目要求,尤其特殊要求;语句通顺(否则扣分)。3扩展。答案必须体现题目的明示要求和暗示要求(明示要求有的在题干上,有的在语言材料中),如2000年“歌声”一题,明示要求:以“歌声”为重点,“不少于30字”;暗示要求:要体现二者的差别,要以描写为主,构思新,文笔好。答案表述要通顺,不漏字,不重字,不出现语病,书写认真。4压缩语段。理解和归纳是压缩的前提和基础;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和限制。高考往往强调有侧重的压缩;合乎题干要求,要点全面,答案通顺。5变换(选用)句式。明确变换的原则;不得改变原意。注意把握原句的句间关系。语句要通顺。6得体、连贯题。要根据要求来作答。答题技巧:1.读懂读清题干,是做题的根本。题干一定要读两遍,命题人说,题干上的话没一个字是多余的。读清读懂了题干,题目也就成功了70。2.按题干的提示要求做题。题干既是要求,同时也是提示,是暗示。所以按照提示要求做题会事半功倍。3.语言表达题每年会出现一些新题型每位考生心理要有所准备,但其测试的方式方法可能有些与平时的不同,而能力要求却是每位考生早就心中有数的。4.识图识表题,可以在平时训练一下。准备这一部分的测试,其考查的形式一定要多一些,全一些有备无患。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