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自主的和平外…23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157588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 自主的和平外…2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15课 自主的和平外…2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15课 自主的和平外…2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5课 自主的和平外…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 自主的和平外…2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临高中学 历史组 陈雯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学生培养起梳理历史史实,透过历史现象得出历史结论,历史思辨思维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合作等以生为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精神。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图片、地图、文字史料,培养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结合史实分析国际关系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和平共处

2、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通过周恩来的外交故事,体会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认识到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是经过了与国际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防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以及我国由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而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本节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开始,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体会建国初期新中国中国领导人的开疆拓土。三、学情

3、分析: 学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历史学科学习能力,且已经培养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特别是经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对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国情有了一定的了解,激发了爱国爱民族之情。但是他们依然停留在以形象思维为主,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尚缺乏理性思考,需要教师做相关的引导和说明。四、重点难点: 重点: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参加万隆会议。 依据: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斗争的结果,不再受外族奴役的中国,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首先取得了印度、缅甸的认同,随后获得更多国家的共识,成为国际外交基本准则。其次,2015年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万

4、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说明时至今天万隆精神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难点: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依据:初中学生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很难认识到国际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霸权的本质。所以在教与学中存在一定难度。其次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外交能开拓新局面的原因也是本课的另一教学难点。五、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凸显三维目标,本节课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教法上:主要采用讲授法,也结合比较法、启发式等。在学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重点时,采用讲解和讨论的方法,教师启发诱导。使学生理解好几个问题;第一,从和平共

5、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中理解新中国外交的特点。第二,建国初,新中国的外交努力和国际主要力量的态度及这种态度所反映出的国际矛盾。在学习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这一子目时,采用的是合作、讨论的方法以及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 学法上:采用阅读法、课堂讨论、归纳分析讲解法、问答法、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以生为本等等。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猜一猜,他是谁?出示四条描述同一个人的文字材料,让学生去猜是谁,引起学生兴趣。升华导入新课: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外交家之一,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新中国的外交摆脱了旧时屈辱的、跪着的状态,在重重阻碍下,披荆斩棘,开拓了外交新局面,才有了今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主导地位!那

6、他为中国外交做出了那些贡献?新中国的外交又取得了那些成就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讲授新课】 (一)披荆斩棘,冲破重围。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出示文字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向世界宣布的中国的外交政策) 学生通过阅读,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关键词“独立”、“自主”、“和平”从而得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与苏联等17国建交 展示美国封锁中国的图片。 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环境,出示周恩来代表交部的发言“今天开辟外交战线,首先要认清敌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政府为冲破恶劣的外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成就是新中国与苏联在内的17个国家建

7、立了外交关系。(二)开拓新局,成就辉煌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展示表格、图片,引导学生梳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知识点。 (活动)拼一拼:学生将黑板上被打乱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拼回。以比赛的形式,强化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识记,教给学生一定的识记背诵的技巧。通过钓鱼岛事件、南海争端等时政,反面论证,引导学生探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关心时政,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历史意义:在中国、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的倡导下,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对中国及世界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万隆会议 展示表格,引导学生梳理万隆

8、会议的基础知识点。播放视频,使学生感受中国外交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的严峻形势。(活动)创设情境,历史再现:学生角色扮演,还原万隆会议现场各国代表对中国的敌视发言以及周恩来总理建设性的发言。同时,其中穿插讨论(如果你是当时中国外交代表团团长,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悟历史。思考:什么是“求同存异”,引导学生理解周恩来的“求同存异”并从中体会周恩来的外交才华。以及“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精神,“求同存异”的精神,反殖民主义,反侵略的精神等。加强与世界各国合作的精神。 (三)引导小组探究问题“建国初期,外交环境极其困难,为什么中国外交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9、?”请小组的每个同学写出个人观点,小组长代表上台展示小组观点并选出小组认为最重要的一到三个观点。 师生共同探究得出: 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 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优秀外交家们外交智慧的推动。教师强调综合国力是一切外交活动的后盾。 【课堂总结】 配合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用“五个一”来概括本节课的内容; 我们的祖国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连接起了中国与世界的友谊之桥。在这座桥上,我们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辅桥设路,在这座桥上我们越走越宽,正像歌里唱的“朋友多了,路好走”。我想呀,我们的祖国在世界友人的帮助下,一定会越来越强大,我们祖国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让我们一起来祝福我们的祖国!(在升华本课的基础上,结束本节课的学习)七、 作业: 兴趣分享:关于周恩来的外交还有很多趣事与精采之处,请同学们回去之后查找资料,并与同学们分享。八、板书设计: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