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届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Word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1575002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届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届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届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届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届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届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届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Word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届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16世纪以后,土豆、玉米、香料、咖啡、茶叶、可可开始成为欧洲民众新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欧洲农业科技的发展 B新航路的开辟C欧洲耕地面积的扩大 D欧洲人饮食品味的提高2、新航路的开辟,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其主要影响是( )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西欧开始殖民扩张 D欧洲主要商路转移3、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大洋洲,白种人成了当地的主要居民。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2、 )A欧洲的殖民扩张 B土著居民的减少 C种族之间通婚 D战争难民涌入4、以生产方式来划分,人类文明经历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阶段。其中空格处应是( )采猎文明农业文明信息文明A铁器文明B电气文明C工业文明D游牧文明5、近现代史上,科技革命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下列职业出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汽船船长空姐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B汽车售票员汽船船长火车司机空姐C汽船船长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空姐D汽车售票员空姐汽船船长火车司机6、遗忘的苦难反映的是英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热气与臭气”、“肮脏的污水”、“到处弥漫的煤烟”在这本书中成为常见的词语。此书描述的景象属于下列哪

3、一个时期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C.信息时代 D.光荣革命7、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工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 )A西安 B重庆 C上海 D东莞8、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B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9、在对下列四位历史人物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将前三人归为一类他确定的分类标准是( ) / 张謇 荣宗敬 荣德生

4、 李鸿章A勇于学习西方的先行者 B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C倡导政治维新的改革家 D著名的近代爱国实业家1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 )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11、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民俗风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下列三幅图片中具有代表性的是( )A B C D 12、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

5、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13、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14、民间俗语等作为史料更易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

6、化 人们的民主观念有了某些增强 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A B C D15、男人托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时中国人的基本形象。然而这些习俗在晚清开始有了变化,男人剪掉了大辫子,女人不再缠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 )新式教育的出现西方列强的扩张政治运动的推动 政府及有识之士的倡导A B C D16、“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报刊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开阔了民众的视野大大丰富了下层民众的精神和物质生活进步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A B C D17、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

7、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出苏俄农民对哪一政策的不满(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18、1921年春俄国出现农民暴动,部分城市也频繁出现工人罢工。为解决以上问题,列宁等人开始推行( )A新经济政策 B农业集体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余粮收集制19、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20、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

8、:“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 )A.农业集体化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社会主义制度 D.计划经济体制21、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22、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

9、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C“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D“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23、20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开端。”这里“新的经济时代”是指( )A自由放任经济的时代 B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C福利国家发展的时代 D“工业时代”的到来24、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在70多年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 A马歇尔计划 B布什计划 C里根计划 D罗斯福新政25、 罗斯福新政印证了(

10、)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式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B“政府应该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直接干预”C“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济是最可怕的事情”D“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国家来总揽”26、“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给穷人”。这一主张属于( ) A人文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 D凯恩斯主义2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措施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B确保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C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的转化 D加大基础设施与军事工业的投入28、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一则广告中说:“37万个股东把储蓄投

11、资在通用电气公司,这是美国的典型,美国近乎每一个人民都是资本家。与该广告思想一致的是 A“混合经济” B经营者革命 C人民资本主义 D建设福利国家29、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指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30、二战后,苏联存在的最主要的严重问题是: A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继续遭到破坏 B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显露 D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一直持续到战后二、非选择题

12、:满分40分,共2小题,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1、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传统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单一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也不能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列宁在评价苏俄政府在1918 年开始实行的经济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1921年春天,列宁又说:“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1)材料一中列宁评价的是苏俄在1918 年开始实行的哪种经济政策?(2分) 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