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1574973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摘 要目的:对心理干预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科收治60例高血压患者,以硬币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高血压护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实施心理护理促使患者保持了良好的状态,利于疾病的控制,值得推广。关 键 词:高血压;心理;护理论文类型:理论研究I目录目 录1绪论11.1背景及意义11.2研究目的及目标11.3关键词及定义11.4文献回顾22研究设计32.1研究对象32.2一般资

2、料32.3研究方法32.4研究步骤32.4.1对照组32.4.2 研究组42.4.3观察指标43研究结果54讨论55推论及建议55.1推论55.1.1焦虑和恐惧心理65.1.2怀疑、拒绝和满不在乎的心理65.1.3孤独、悲观和失望心理75.1.4内疚的不良情绪75.1.4积极乐观的心理75.2建议7致谢9参考文献10网络学院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11毕业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11I 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1绪论1.1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摄入高油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高血压主要对患者的大脑、心脏、肾脏等主要器官产生威胁,由于血

3、压突然升高,会对身体内血流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形成巨大的压力差,引发诸如突发性心肌梗塞、脑卒中、肾病等可致死的疾病。发病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造成很高的死亡率。即使救治及时,也会有很高的致残率,给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果在高血压刚刚发病的时候及时发现并治疗,将疾病控制在初期,配合一定的护理干预,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生,前期的治疗费用相较于后期的高额费用差距也很大,可以给患者家庭造成较小的损失。根据以往资料显示,当发现疾病并且在初期就预防并治疗的话,比在后期病情严重时治疗更具有意义。当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一系列的心理干预治疗和健

4、康知识干预治疗。本次研究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在常规护理干预上采用心理健康指导干预和相应的健康教育,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报告如下:1.2研究目的及目标(1)研究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2) 研究目标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作用,针对于高血压患者的状况进而提出相关的心理护理的建议。1.3关键词及定义护理:护理是指病人在医治以后进行一系列的护理,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病人康复,但是这种方式是有偿的。在病人医治以后,需要对于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观察,这样有助于了解病人的病情,并且在心理和精神以及生体方面进行照顾,能够有效的帮助病人康复,并且还会减少病情的恶发。通过对于病人进行护理有助

5、于提高患者对于医院的满意度,减少医患关系发生的概率。所以护理对于病人的康复是至关重要的。心理护理:病人由于收到一定的压力很容易在心理方面产生问题,所以需要对于病人进行心理护理,通过心理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有助于患者提前康复,所以对于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高血压:高血压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在生理上,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如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遐、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暈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

6、搐,导致严重的心、脑、肾等靶器宫损害。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导致三分之二的中风和一半的缺血性心脏疾病的主要原因1.4文献回顾在心理上,高血压病作为一个长期慢性的应激源,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重大的影响。黄智前等人对深圳市城中村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显示,55%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处于轻、中度抑郁状态(黄智前,姜国威,黄海瑜,2016)。吴雅芳等人对杭州市上城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26.8%的患者有轻度的抑郁症状,而13.1%的患者存在中度以上的抑郁症。高血压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致残率、致死率高,且严重消耗医疗和杜会资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

7、预测,到2020年,高血压造成的全球经济负担将位列所有疾病的第一位。在中国,高血压导致的直接经济费用支出约占卫生总费用支出的6.6%(顾景范,2017),给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负担。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界对于高血压疾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但是,目前仍无能够治愈高血压的有效药物和方法,患者主要靠长期服药来维持血压在稳定水平,终身服药是高血压的重要特点治疗难点。需要注意的是,血压控制不良是导致高血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高血压进行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风险,治疗手段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疔。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降压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稳定说可使脑

8、卒中、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的发生率分别下降35%。2研究设计2.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把2016年10月2018年3月收治的84例老年人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并且以这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2.2一般资料把2016年10月2018年3月,本院共收治的84例老年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划分的方法,把全部病患均等分为两个组别。一组是实验组,病患有42人,其中男性病患有20人,女性患者有22人,病患年龄区间在6185岁,患者平均年龄在(71.113.27)岁之间。二组是对照组,该组病患有42人,其中男性病患有22人,女性病患有22人,病患年龄区间在6282岁,平均年龄在(70.253.

9、55)岁之间。比较分析两组病患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人数均具有可比性,无显著差异,且P0.05,可深入对比研究。2.3研究方法(1)统计学处理本文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表达方式为(xs),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表达方式为%,通过x2检验。P0.05为有意义。(2)文献综述法通过在网络图书馆进行查阅关于该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并且对于这些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以及总结,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2.4研究步骤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研究分析。2.4.1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用药护理:详细的向患者讲解用药的重要性、目的等,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病情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生命

10、体征、病情的变化,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2.4.2研究组予以心理护理:心理沟通护理:高血压患者在面对疾病时极易产生不良心理情绪,如焦虑、抑郁等,不利于病情的康复,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利用自身的专业性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宣教护理:向患者讲解有关高血压疾病的知识,同时告知患者不良情绪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耐心、详细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血压护理:因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提升了交感神经兴奋度,导致血压上升,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自我调控,缓解不良情绪,另外护理人员可培养患者的兴趣爱好,保持良好的状态。环境护理:向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并定期进行打扫,保持病房的清

11、洁,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放松护理:通过音乐、呼吸等方式放松患者肌肉,调节中枢兴奋度,以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2.4.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分界值为50分,评分越高说明焦虑越严重;抑郁自评量表:分界值为53分,评分越高说明焦虑越严重3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分组(n)焦虑抑郁对照组(30)47.5士5.942.5士4.8研究组(30)30.4士4.427.6士3.6t10.39011.105p0.050.054讨论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采取心理护理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焦虑及抑

12、郁评分,使其保持了良好的状态,更利于疾病的治疗。心理护理主要是指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之下,有计划的对特定对象的心理进行干预,使其发展成为预期目标。心理护理与常规护理相结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护理的同时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掌握患者心理变化,从而予以心理疏导,不仅使患者保持了良好的心理状态,更是提高了依从性,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护理人员完成各项操作、治疗,将疾病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在不断沟通的过程中更是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感情,避免了医护纠纷的发生。总而言之,心理护理在高血压护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实施心理护理促使患者保持了良好的状态,利于疾病的控制,值得推广。5推论及建议5.1推论通过本次研究可以

13、得出:高血压患者具有以下心理问题:5.1.1焦虑和恐惧心理高血压疾病属于不可完全治愈类疾病,一旦患病,一生都不可能根治,而且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病程越来越长,常常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多数患者对于高血压的本身了解的并不是很透彻,缺乏护理疾病的知识,常常会因为本身的疾病产生焦虑、暴躁、恐惧等情绪。当这些负面情绪越来越频繁出现的时候,身体内的肾上腺激素含量会急速增加,心脏受到过多刺激,血流速度过快,血压升高。护理人员发现患者经常焦虑时,需要尽快指导患者脱离自己的思维陷阱,详细讲述引起高血压的正确原因,面对疾病,保证一个积极的心态。经常与患者聊天,增加见面的次数,深入了解患者的压力来源,针对性地拟定意见

14、方针,与患者进行正能量的谈话,鼓励患者走出阴霾。按时向患者传输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不可食用或者尽量少食用油腻的食物,多食用青菜,每天要完成一定的运动量,保证每天出出汗,经常跑步,跑步产生的愉悦感会明显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降低患者的焦虑心理和对疾病的恐惧感。护理人员向患者教授一些生活小技巧,让患者学会自己抵抗自身的负面情绪,并且多向患者讲述意志坚强的患者如何自主学习抵制自身的不良情绪并且成功的案例,让患者每天保持一个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保证患者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恐惧和焦虑。5.1.2怀疑、拒绝和满不在乎的心理患病初期,一般都是轻度高血压,发病时间短、症状轻,不影响正常生活,患者不给予重视,在

15、日常生活中也不节制,抱着满不在乎的心理。部分患者甚至不相信自己患了高血压,内心觉得此病和自己无关,甚至对于医生的诊断不相信,认为是误诊、不吃药,不注意。长时间的不治疗加重了病情的发展,轻度高血压变成了重度高血压。当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存在抵触情绪时,要首先安抚患者的情绪。认真倾听患者的心里话,病人可以长时间保持内心平静时再对其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对于自身的疾病本来就不在意,更不可能主动配合治疗,对于此类患者,要详细讲解高血压疾病的潜在危害,让患者听懂听进去,树立面对疾病的信心,改变患者的心态。对于患者日常的生活习惯,要让患者自主调节,适当的锻炼必不可少,同时也要按时、按量进行服药控制。5.1.3孤独、悲观和失望心理患有这种心理的患者内心往往比较孤独,一般都是朋友较少,父母家人可能不在身边,所以比较孤独,但是这类负面情绪特别容易引起中风等疾病,患者内心每天都害怕、恐惧,生活质量很差。长此以往,血压会慢慢升高。面对这类患者的时候,我们需要多与其沟通,经常聊天,建立信任,服务态度要诚恳,用语言和行动来感化他们,尽量满足他们提出来的要求,每天营造温馨的氛围。当患者身体状态较好的时候,多鼓励其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每天保证适当的锻炼,充足的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