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混凝土配合比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155038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混凝土配合比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常用混凝土配合比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常用混凝土配合比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常用混凝土配合比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常用混凝土配合比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混凝土配合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混凝土配合比(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用混凝土配合比42.5的水泥配C20混凝土配合比:水:175kg 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C25水:175kg 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配合比为:0.44:1:1.42:3.17C30水:175kg 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配合比为:0.38:1:1.11:2.72C15 水泥330 砂子619 河石1315 水160 (27.5水泥)C20 水泥330 砂子618 河石1315 水167 (32.5水泥)C25 水泥390 砂子561 河石1309 水170 (3

2、2.5水泥)C30 水泥430 砂子530 河石1309 水170 (32.5水泥)细石混凝土C20,重量配比:1:1.91:2.98:0.59 (水泥:砂:石:水)其中,水泥:(32.5级)361Kg 砂(粗砂):689 Kg 碎石:(16mm)以下1077Kg后浇带施工方案四、施工工艺 后浇带清理后浇带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五、施工方法 1、后浇带模板支设 水平后浇带底模应与两侧的主体结构底模同时单独支设,并且在水平后浇带浇筑混凝土之前不得拆除。模板支设系统要牢固。 2、后浇带清理及钢筋调整(1)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认真检查后浇带处模板系统是否牢固,并清理模板和混凝土结

3、合面处的杂物,并用力冲洗,清除钢筋表面锈层,钢筋调整到位,混凝土表面凿毛处理. 3、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以免因浇筑厚度较大模板的侧压力增大向外凸出,造成尺寸偏差。砼浇筑前,用无石子砼浆作接逢处理.(2)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 (3)长向后浇带主体封顶后浇筑,短向后浇带同楼层砼施工2个月后浇筑。混凝土浇筑时温度应尽量低于主体混凝土浇筑温度。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内掺1.8%WS-高效减水剂,强度等级提高一级。 4、(1)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应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24小时浇水湿润。 (2)后浇带

4、混凝土初凝后,应湿润养护14天。 5、后浇带拆模后浇带施工处理自下而上逐层处理,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按规定逐层拆除模板。三、质量标准 (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及接头中使用的钢板、型钢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 (2)钢筋连接接头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专门规定。后浇带混凝土养护(3)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锚固长度和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4)带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使用。 (5)混凝土用水泥、水、骨料和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 (6)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

5、的规定。 (7)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件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 (8)钢筋绑扎时的缺口,松扣数量不超过总数的10,且不得集中。 (9)钢筋弯钩的转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10)钢筋焊接接头不得有横向裂纹和烧伤,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0,接头处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且不大于2mm。(11)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搅拌混凝土时严格按照配合比要求进行,各种材料计量准确。严禁在混凝土中任意加水,严格控制水灰比。2、混凝土与模板粘连:注意清理模板,拆模不能过早,隔离剂涂刷均匀。七、安

6、全注意事项1、电缆线不准拖挂、缠绕在钢筋、钢管及地面上。2、不准从作业面上向下抛扔任何杂物。3、不准穿硬底、带钉、易滑鞋作业,振捣操作手应戴绝缘手套、穿绝缘胶鞋,不能硬拉电线,更不准在钢筋和其它利物上拖拉。5、高空浇捣时,不准站在模板边缘上操作,必须在脚手架上操作。6、使用泵送混凝土时,管道要搭设专用架子,不得与施工脚手架相连接,防止振动破坏。7、夜间作业要有足够的照明。8、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九、文明施工及环保要求1 材料要堆放整齐,所使用的工具不准乱扔乱放。2 泵管内的混凝土应及时清理,以防初凝造成垃圾。3 对搅拌站、水泥罐周围进行围护、挡风处理,卫生要天天打扫,防止灰尘飞扬。4 拌机操作

7、人员要佩戴防毒面具或口罩,减小烟尘对身体的损伤。5 振捣时不要振到钢筋上,减少噪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6. 冲洗搅拌机废水要经沉淀池沉淀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严禁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7 搅拌机放料时要谨慎小心,注意尽量减小砂、石以及水泥产生的烟尘。混凝土工程外观弊病及处理办法一、蜂窝(1)配合比计量不准,砂石级配不好;(2)搅拌不匀;(3)模板漏浆;(4)振捣不够或漏振;(5)一次浇捣混土太厚,分层不清,混凝土交接不清,振捣质量无法掌握;(6)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定,混凝土离析、石子赶堆;(7)振捣器损坏,或监时断电造成漏振;(8)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防治措施为: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计量

8、,经常检查;混凝土搅拌要充分、均匀;下料高度超过2m要用串筒或溜槽;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堵严模板缝隙,浇筑中随时检查纠正漏浆情况;处理措施为:对小蜂窝,洗刷干净后1:2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薄弱松散颗粒,洗净后支模,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可在其内部埋压浆管和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二、麻面(1)同“蜂窝”原因;(2)模板清理不净,或拆模过早,模板粘连;(3)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刷;(4)木模未浇水湿润,混凝土表面脱水,起粉;(5)浇注时间过长,模板上挂灰过多不及时清理,造成面层不密实;(6)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防

9、治措施为:模板要清理干净,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要充分湿润,钢模板要均匀涂刷隔离剂;堵严板缝,浇筑中随时处理好漏浆;振捣应充分密实;处理方法:表面做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不做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抹平压光。三、孔洞(1)同蜂窝原因;(2)钢筋太密,混凝土骨料太粗,不易下灰,不易振捣;(3)洞口、坑底模板无排气口,混凝土内有气囊。防治措施为:在钢筋密集处采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认真分层捣固或配以人工插捣;有预留孔洞处应从其两侧同时下料,认真振捣;及时清除落人混凝土中的杂物;处理方法:凿除孔洞周围松散混凝土,用高压水冲洗干净,立模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筑捣固。四、露筋

10、 (1)同“蜂窝”原因;(2)钢筋骨架加工不准,顶贴模板;(3)缺保护层垫块;(4)钢筋过密;(5)无钢筋定位措施、钢筋位移贴模。防治措施为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及保护层垫块位置正确,木模板应充分湿润;钢筋密集时粗集料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与和易性符合设计要求;处理方法:表面露筋可洗净后在表面抹1:2水泥砂浆,露筋较深应处理好界面后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处理方法:表面露筋可洗净后在表面抹1:2水泥砂浆,露筋较深应处理好界面后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五、烂根(1)模板根部缝隙堵塞不严漏浆;(2)浇注前未下同混凝土配合比成份相同的无石子(3)混凝土和易性差,水灰比过大石子沉底

11、;(4)浇注高度过高,混凝土集中一处下料,混凝土高析或石子赶堆;(5)振捣不实;(6)模内清理不净、湿润不好。六、(1)模板设计未考虑防止拆模掉角因素;(2)木模未提前湿润,浇注后木模膨胀造成混凝土角拉裂;(3)模板缝不严,漏浆;(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佳,造成拆模粘连;(5)拆模过早过猛,拆模方法及程序不当;(6)养护不好。防治措施为:浇筑混凝土前模板要充分湿润或涂刷隔离剂;按规定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按规定时间拆模并做好成品保护工作。七、洞口变形(1)模内顶撑间太大,断面太小;(2)模内无斜顶撑,刚度不足,不能保持方正;(3)混凝土不对称浇注将模挤偏;(4)洞口模板与主体模板固定不好,

12、造成相对移动八、错台 (1) 放线误差过大;(2)模板位移变形,支模时无须直找正措施;(3)下层模板顶部倾斜或涨模,上层模板纠正复位形成错台;九、板缝混凝土浇筑不实(1)板缝太小,石子过大;(2)缝模板支吊不牢、变形、漏浆;(3)缝内杂物未清,或缝内布管;(4)无小振动棒插捣或不振捣或振捣不好。十、裂缝 (1)水灰比过大,表面产生气孔,龟裂;(2)水泥用量过大,收缩裂纹;(3)养护不好或不及时,表面脱水,干缩裂纹;(4)坍落度太大,浇筑过高过厚,素浆上浮表面龟裂;(5)拆模过早,用力不当将混凝土撬裂;(6)混凝土表面抹压不实;(7)钢筋保护层太薄,顺筋而裂;(8)缺箍筋、温度筋使混凝土开裂;(

13、9)大体积混凝土无降低内外温差措施;(10)洞口拐角等应用集中处无加强钢筋。(11)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裂缝的特征.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要点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要点一、质保体系的检查要点(一)查看工程建设前期的相关资料,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工程中标通知书,施工图审查批准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施工图审查意见书及答复意见,施工组织设计,合同以及参建各方的资质和人员的资格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 (二)现场参建各方质量责任制的落实情况,高层建筑工程规模大,层数多,地基处理、主体结构施工复杂,现场质量责任制的落实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严格按照已审批的施工方案,监理实施细则,

14、要有针对性,要细化,落实工程配备的检测设备,落实现场原材料见证送样制度,现场人员持证上岗。二、地基基础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要点(一)详细勘察应收集初步设计资料及现场地形图与勘探点坐标,高程引测依据,明确工程场地的地理位置,拟建工程层数(高度),结构类型。建筑物位置、规模、基础类型有重大变更,原勘察报告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补充勘察。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必须遵照相关标准的强制性条文一,基坑开挖时若发现墓穴、防空洞、线路管等情况,应进行补充勘察,进一步查明地下分布情况,以免出现重大质量隐患。(二)高层建筑工程大多建在城市建筑工程较密集的地方,且均有地下室,为了使深基坑在开挖时不造成对相邻建筑产生

15、影响,所以对深基坑支护必须由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项设计,施工单位编制基坑防水和挖土施工方案,如:支护桩、土钉墙、放坡的方法进行深基坑支护。(三)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周围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进行监测,并及时排除坑底表面积水,基坑严禁超挖,用水准仪跟踪控制挖土标高,机械挖土坑底留200-300mm原土进行人工修土,基坑开挖好后,建设前段时间应及时组织勘察、施工单位进行验坑(槽),并形成记录。(四)详细查阅施工图纸,施工图审查意见书和答复意见,施工图会审纪要,就重要的施工缝留置,后浇带留置及浇注和大体积砼浇注有无具体要求,查看有无违反强制性条文的情况,督促检查将图审意见书和答复意见内容落实到工程实体上。(五)高层建筑基础的大体积砼的施工,以及施工缝,后浇带防水,抗渗应有施工技术方案。大体积砼浇注时由于内外温差使砼内部产生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