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一讲说明文阅读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155009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第一讲说明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第一讲说明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第一讲说明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第一讲说明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第一讲说明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第一讲说明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第一讲说明文阅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说明文阅读知识梳理1、 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介绍事物所处的状态、性质或功能,让我们了解和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2、 说明文类型:(1)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2)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某个抽相视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要求作者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真实的介绍,这其中,我们不乏感受到文中的科学精神。3、 说明的对象:(1) 事物说明文的标题一般情况下就是要

2、说明的对象。(2)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要从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总结句中提炼出来,4、 说明的顺序及作用:(1) 时间顺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说明,常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历史演变等过程,当中有较明显的表示时间的标志性词语,其优点在于条理清楚、脉络分明。(2) 空间顺序:按事物的空间转换顺序,多用于介绍建筑物、名胜古迹等,有明显的表示地点变换的词语。其优点在于有助于读者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及整体都有清楚的认识。(3) 逻辑顺序:根据人们对事物、事理的内在联系和人们的认知规律来安排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成因等,通常有从个别到一般,有具体到抽象,或由主到次,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

3、结果、递进,或由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其优点在于语言科学严密。5、 说明方法及作用小学阶段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引资料。说明方法一般判断依据作用举例子例如、有如、比如、再如、如具体真切的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服力分类别有几种(类);一种是.另一种是.条理清楚的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读者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打比方像、是、当做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抽象复杂的事物具体生动作比较而.比;和.比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引资料标记为“.”充实说明内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同时还增强说服力。列数字文中会出现

4、数字(包括确数和概数)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下定义XX是.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6、 说明文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性、严谨性和科学性。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对事物表达的科学严密上,如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性质、程序都要准确无误。注意文中表示限制、概括等手段来修饰中心词语进行说明的词语,分析他们的特点和表达作用。分析说明语言准确的典型试题: A、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 答:“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5、。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注:“往往”是一个频率副词,频率副词还有“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分析它们都是一样的。 方法: 1、解释词语意思 2、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答:不能。因为 “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使用“总是”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如果换了,就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 方法: 1、表态:不能替换; 2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 3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 4、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5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去? 答:不能删去,因为 “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如果删去就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方法: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变成了“”这与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太绝对了); 4 、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7、确性。 练习 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至少”可不可以去掉? 【 “至少” 这个词用得准确,它起到限制作用,强调了经济损失之大, 如果去掉这个词, 意思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200亿元”,太绝对了,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 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 转站。“很可能”有何表达作用? 【 “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表达准确,严密。】 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日见短缺,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源结构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问

8、:将文中划线的“亟待”一词改成“需要”可以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不可以,亟待:急待,迫切地需要。原文用“亟待”一词语气强烈,写出了我国传统能源结构急需转变的紧迫性,强调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意义。如果改为“需要”一词,语气平淡,不能很好地表现能源结构转变的急迫。原词表达准确、严密。】 “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得多了”,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 说说理由。 【不可以, “相当”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差不多,但仍有差别。如果换成“相同”则表示两者完全相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相当”表达准确、严密,所以不可替换。】 说一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

9、的表达作用。 据调查,美国一所建筑学院29的教授是左撇子,而且准备应考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优秀学生中,左撇子占23。 【 “据调查”一词,说明所列左撇子的数据是通过调查得出的结果,举例确凿可信,表达准确严密。】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部分”一词表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7、 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1) 总分式(2)总分总式(3)分总式(4)并列式(5)递进式8、 归纳说明文的中心思想: (1)从标题入

10、手; (2)从弄清写作意图入手; (3)从分析事物事理的特征、本质入手。 (4)从分析说明过程入手。概括格式:本文.介绍了.,说明了.(体现了).,赞美了.展现了. 神奇的电子书包 提起书包,没有一个人会不动心,因为它曾经伴随我们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令人遗憾的是,眼下孩子对书包有一种畏惧感。据说有人称过中学生的书包,大都在10公斤到20公斤左右。沉重的书包压弯了学生的背脊,也压痛了父母的心。 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别急,在E时代,已经问世的电子书包将舒展父母们的眉头。据了解,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在调试一种电子书包。这种书包相当于16开书本大小,厚度约1厘米,重量仅700克,内存1MB。第一批准备试

11、用的200台电子书包,分4个班,将分别在北京、上海、大连和深圳4个城市试用。 这些书包如果做得秀气些,它完全可以放在口袋里。虽然不起眼,却可以从小学用到大学毕业,读研、读博都可以用,一用就是几十年。所有的作业都可以在这本书里完成。这样,课堂上再也看不到堆积如山的课本、作业本,连铅笔、钢笔等文具都不用带了,一本16开本的电子书包将代替这一切。 在新加坡,电子书包的发展要更快一些。它实际上是一个储存、记载和阅读信息、资料的电子装置,上面设有入干电子卡插槽,学生可以插入课本卡、作业卡和字典卡等,还能与互联网连接收发电子邮件,可以和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显然,电子书包的出现,预示着一场

12、全球性的教育革命。 但是要普及这种产品,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严格地说,就技术而言,它比掌上电脑还简单,并非什么高尖产品。它唯一的缺点是价格还嫌太贵,现在的售价到1500至1600元,相当于一个学生高中三年的学费,还难以在全国普及,要把它的价格降到1000元以下,也并非什么难事。手机刚出来不也是一二万元吗?现在也不过千把元了。 另一方面,传统的纸张教材不利于环保。我国在校的学生超过3.2亿,如果平均每个学生的课本为20本,每年达到128亿册,而学生所用的作业本姑且每学期每门课按6本计算,将达到240亿册,可课本和作业本加起来将达到360亿册。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为此,每年将砍掉多少森林。显

13、然电子书包的出现,将改变这种状况,为我们多留下几片森林,为子孙多留下一些绿色。 称砣虽小压千斤。别看电子书包小,其产生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它不仅给中国的教育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还会对社会的很多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1、 第一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选题意图:初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开头段落在全文的作用。思路点拨:作者巧妙引出说明对象的同时,为后文中介绍书包的“神奇”做了铺垫,也便于与之作比较。参考答案:巧妙引出说明对象,为后文介绍电子书包的“神奇”做了铺垫。2、 选文说明对象是什么?其“神奇”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选题意图:判断说明对象,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路点拨:事物性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往

14、往就是标题,或者在行文的开头点明。说明的要点是“神奇”,2、3、4自然段详细说明了“神奇”的具体表现。参考答案:神奇的电子书包;小巧、内存大、耐用。3、 请分析第三段中“重量仅700克”中加点字“仅”的表达作用。选题意图: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进一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思路点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先从字面意思入手,再根据内容总结其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点。参考答案:“仅”是“只有”的意思,表明这样的重量远远小于人们的估计,体现了电子书包非常小巧这一特点。4、 第四段中说:“电子书包的出现,预示着一场全球性的教育革命”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选题意图:学习从选文中提炼答案的解题方法思路点拨:对与用原文来回答,一定要先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在前后内容中提取有效信息。参考答案:电子书包还能与互联网连接收发电子邮件,可以和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学生交流学习心得。5、 从第五段看,电子书包的普及“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的原因是?电子书包必将普及的原因是?选题意图:进一步理解选文内容思路点拨:在文中先找出相关段落,然后就题干中的关键词“不是一朝一夕”“必将普及”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就可以了。参考答案:暂不能普及的原因是“现在的价格还很贵”;“必将普及”的原因是“它比掌上电脑还简单,并非什么高精尖产品”。6、 第六段中加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选题意图:辨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