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4个穴位温补阳气精编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1549914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灸4个穴位温补阳气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艾灸4个穴位温补阳气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艾灸4个穴位温补阳气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艾灸4个穴位温补阳气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灸4个穴位温补阳气精编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命门、气海、中脘 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命矣。 ” 故艾灸之法可治未病、治未乱。 四穴者,乃温补脾肾,扶养正气,保命之要穴也。“关元”者,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其居于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为一身元气所在,乃生化之源,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命门”者,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男子藏精,女子以系胞 ; 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故称为命门。这两个穴位配合使用,用纯阳艾火常灸之,可振奋肾气,使肾阳充足,便能推动整个机体的气血循环运行。“中脘” 者,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处。难经云:“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

2、。”六腑与五脏互为表里,胃为五脏六腑之海,故古人云:“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道家亦讲:“百谷之实土地精。”这是说明人赖百谷以养其身 , 凡养生调病者 , 当首应调和胃气 , 胃气调则生 , 是人体养生之要穴之一。“三里”者,足三里也,在膝眼下三寸外一横指处,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输穴之一,胃腑的下合穴。祖国医学认为: “脾胃为后天之本”。调补足三里,实培补后天,是 养生保健 的第一要穴。灸足三里养生保健,我国古代有很多记载。医说讲:“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意思是说若要保持身体的健康平安,应常灸足三里穴。古人还有“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之说。明确提出无病之人,长灸足三里可以

3、延年益寿,故称为长寿之灸。本穴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的功效。常灸这四个穴位, 能够起到温补阳气、 补先天养后天的作用, 从而改善阳虚引起的各种 症状。艾灸方法推荐1. 穴位艾灸居家艾灸的可针对具体穴位的艾灸, 用隔物灸或悬灸的方式, 在穴位和穴位周围灸10-20 分钟。梁文推荐以下经典艾灸部位:【神厥穴】 : 神厥穴也就是肚脐。对肚脐艾灸能温补元气, 缓解疲乏、身体虚弱、女性痛经。可选悬灸在肚脐上方做雀啄灸, 或采用隔盐灸。1【气海穴】、【关元穴】: 气海穴位于肚脐下方1.5 寸 , 关元穴位于肚脐下方3 寸。悬灸此两穴 , 有助于大补元气、调整体质。【肾腧穴】、【命门穴】

4、: 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肾俞穴于命门穴旁1.5 寸处。艾灸此两穴有补肾气的作用。【足三里】 :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 是强壮身心的大穴。艾灸足三里有助于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扶正祛邪。2. 痛症艾灸“艾灸对痛症也有一定的疗效。”梁文表示, 风湿、关节痛、头痛等的人常做艾灸有保健功效。例如 , 关节痛可以在疼痛部位上方做回旋灸, 头痛可以悬灸太阳穴、百会穴等。3. 热敏点艾灸“热敏灸”也是一种流行的艾灸方式。可用艾柱悬灸, 在身体表面缓慢移动, 寻找“热敏点”。当灸到热敏点时, 患者会感觉到热力有渗透进体内, 甚至延伸进筋络的感觉, 其他部位则没有如此敏感。每次

5、艾灸热敏点, 以灸到热敏点没有感觉为好。Tips在家艾灸注意事项“艾草虽能防病治病, 用途广泛 , 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丘振文表示 , 艾草对消化道及皮肤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大量服用可引起中毒。长期使用艾草做灸者, 如果挥发油 ( 香味成分 ) 使用过多 , 对人的神经会产生抑制作用, 使人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在艾灸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艾灸火力先小后大, 灸量先少后多 , 程度先轻后重。二、在头、面、胸、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 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 灸量可大一点。三、体质强壮者, 灸量可以大、灸时可以久; 体质虚弱老人小儿, 灸量宜小。2四、出现晕灸 , 须立即停灸让患者头低位平卧 , 注意保暖 , 轻者休息片刻或喝点温开水 , 重者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五、精神紧张、大汗、劳累或饥饿时不宜灸, 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六、灭除艾灰。艾绒易燃, 在施完艾条灸后, 一定要将火熄灭, 避免发生火灾。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