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刘伟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154653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刘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刘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刘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刘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刘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刘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律长征教学设计刘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者刘伟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七律长征学科语文学段第三学段年级五年级相关领域信息技术教材书名:语文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6月第一版2012年6月底7次印刷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的教学方法设计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标准来设计的即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来学习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例如开头所述“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你对七言律诗知道多少,能不能把你知道的告诉其他同学?”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语文素养”是课标中一再强调的观念,本节课应该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

2、感情,本文通过对伟大领袖毛泽东诗文的认知间接体会到自己也应该像领袖学习,学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遵循教参的引领:走近毛泽东,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在感受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2.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最后一组教材中的文章,针对这种情况更要注重已有的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即预习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本课书是这个单元的开篇,更要重视孩子对本单元文章学习内容的了解情况:走近毛泽东,去感受他伟人的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本课是七律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不朽的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诗的内容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二、

3、三句是本文的难点,场面描写在文章中比较多,但在诗中又以对偶的形式出现孩子还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在这里要重点分析与理解。(二)学情分析第一:学生对诗并不陌生,但对于七律诗在课本上还是第一次见到并学习,对于“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这些词会很陌生,所以教师要对这些新知识进行介绍,并带领孩子在诗中标出来,这样孩子会有很深的印象,今后遇到才能知道。要求孩子记下来,并能指出分别是文章中的哪句话。第二:本诗比较难理解,很多词语孩子读课文时肯定不能理解是什么意思,这会影响孩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所以课前一定要求孩子做好预习工作,自己先试着理解课文,自己能看明白了上课时就会很积极。但是孩子任何时候都会存在差异,那

4、么可以想象得到预习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除了孩子能力以外孩子查阅资料的方法和资料的来源也会导致他们之间的差异。第三:在教学时这首诗的首联第一句相信孩子一读就懂,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有力契机组织教学。第四:调查问卷:针对孩子以往预习情况我觉得诗的大意大多数孩子都能说出来,那么在这方面就不要多费时间了,主要针对本文的重难点分析就会很完美。我在课前用了调查问卷法进行了前测,事实证明了这一结论。第五:孩子情况:本班孩子属于比较思维活跃形的,课上能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课堂气氛很活跃,课上反馈情况是他们的真实表现和想法,小组讨论不流于形式,能真正起到讨论的作用。我的思考: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在两篇文章上徘徊了

5、好久,最初就想选择七律长征这一课,但是经过一晚上的思考后我有些动摇了,因为七言律诗对于孩子来说是新知识,恰恰毛泽东这个人物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那么遥远,但是我想挑战一下自己,最终还是选择了这课。在写这个教学设计时我对照着马老师所讲的方法一条一条地对照,恐怕像孩子写作文似的写得假、大、空。希望经过上次培训与这次的实践结合让我真正学习到东西。(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本课通过让孩子提前预习的方法来引出教学的开端,既养成了孩子预习的好习惯同时也为顺利学习以及理解课文做好了准备。教学手段采用的是自学加引导的方法,同时采用“倒叙”法进行分析,帮孩子理解诗的内容和主旨。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1、理解“

6、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2、走近毛泽东,感受他的伟人风采和凡人的情怀。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重点)3、知道七言律诗的体裁,理解本课颔联、颈联两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4. 教学过程本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应把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指导策略表达清楚,要有板书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一、引入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设计意图】学生畅所欲言,激起孩子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了解一下孩子预习情况,为分析文章做准备。二品读课文过渡:我们发现这篇文章的体裁和我

7、们学过的文体有什么不同吗?(引出七言律诗) 1、学生汇报、指导朗读师:你对七言律诗知道多少,能不能把你知道的告诉其他同学?【设计意图】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强大”,培养孩子自信心,树立孩子的威信,让孩子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梳理板书: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师:你能不能结合这首诗来说一说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我们一齐来读(生一起读整首诗)读得不错,大家读起来琅琅上口,你们发现是什么原因吗,你们看(把每行诗的最后一个字变色红),出示音节,你发现了什么?

8、生:“难、闲、丸、暖、颜”它们押韵。师:看来你们真的预习得很好,押韵都知道,真不错。你看,“难、闲、丸、暖、颜”它们的音节中都有“an”,读起来就富有韵味,谁能读出这种韵味。【设计意图】体会律诗结尾字的押韵。2、品读诗文首联:师:你第一次读完后读懂了哪一句?(预设:红军不怕远征难) 你读懂了什么?(不害怕、不怕一切困难)你怎么理解“远征难”?远征:行程远、时间长。追问:多远、多长?(引出颔联、颈联)颔联、颈联:文中哪些地方具体写出了“远征难”?小组讨论,在书上画批(五岭、乌蒙、铁索桥)汇报讨论结果【设计意图】培养孩子自学能力、体会小组学习的必要性(1)颔联汇报:五岭指: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

9、萌渚岭,越城岭乌蒙:乌蒙山追问:为什么这些地方能看出来? (或问这些山给你什么感觉?)能用书上的词回答吗?(五岭逶迤、乌蒙磅礴)出示:五岭和乌蒙山图体会逶迤、磅礴可是在红军看来这些山是什么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出示:五岭 逶迤 腾 细浪,乌蒙 磅礴 走 泥丸。A通过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比喻、夸张、反衬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英勇气概)你读一读让我们体会一下。B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引导:我们看不到当时的情景,很难体会作者要比阿德的情感,然而恰恰有这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可以看出红军怎样的精神?(回答完追说:读出来)C 引导朗读:红军能够做到“五

10、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因为(投影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设计意图】体会诗眼(2)颈联:师:看!这就是不怕远征难的体现,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长征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就是巧夺金沙江、勇夺泸定桥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对偶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金沙”指金沙江的水,“涯”指的是悬崖,水拍悬崖怎么会暖呢?、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A、学生猜想B、师介绍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

11、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皎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引读:红军战士战胜了山,又战胜了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出(投影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尾联:A、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你看出了到了什么?(预设)(1)喜的是什么?尽开颜是在说什么? (2)你有哪些问题 ? 总结:红军在长征中遇到了那么多困难,但在他们看来这些困难不在话下,文中有个词能概括,你感受到了吗

12、?只等闲播放红军长征视频【设计意图】在学完文章后再回过头去看看红军的态度更能是孩子体会到红军战士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三、联系诗人,升华情感1、这首气壮山河、豪情壮志的诗歌正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所作。(出示毛泽东图片以及他的相关资料)2、延伸诗情,让孩子再读长征。5.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教师评价:本节课教师按部就班地一句一句出示让学生去分析体会,而是采用的“放”的方法把球抛出去让孩子去捡,然后拿起来共同分析讨论的方法去理解。孩子理解不能到位没关系,这毕竟是个探究的过程,孩子要在摔打中成长起来。就这节课的设计来说不一定会很完美,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好的驾驭课堂

13、的能力,因为你不知道孩子会说些什么,更不知道他会问些什么问题,但是随机性越强与能给孩子发展的空间,比如在可得开始教师问:你们发现这篇文章的体裁和我们学过的文体有什么不同吗?(引出七言律诗)学生汇报、指导朗读。再问:你对七言律诗知道多少,能不能把你知道的告诉其他同学?这个问题随机性就很强,教师在课上要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评价,在孩子没说出教师预设的内容时给予孩子的评价没有打消孩子的积极性,当孩子说出教师预设内容时的评价要让孩子感到教师对他的刮目相看,这就达到了评价的真正效果。生生评价:这一评价内容体现在孩子朗读时其他孩子给予他的肯定与否定。例如:引导:我们看不到当时的情景,很难体会作者要比阿德的情感

14、,然而恰恰有这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可以看出红军怎样的精神?(回答完追说:读出来)组内评价:孩子在讨论时会出现对于其他组员的肯定或否定,这个评价效果显而易见,可能有些孩子的想法教师或其他同学还没来得及去听就被 “扼杀”在组内了。除此以外也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进行统计,能更清晰地看出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法评价内容优良达标自评互评师评总评6.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本课教学设计以往的教学设计或者说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从整体看,我的教学设计抛给学生问题后以学生为主,例如开头的问题“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你对七言律诗知道多少,能不能把你知道的告诉其他同学?”“我们发现这篇文章的体裁和我们学过的文体有什么不同吗?(引出七言律诗)”这些问题比较开放孩子容易回答,但想回答对了必须做好充分的预习,否则都打答不出来,这样的话就又一次培养了孩子预习的好习惯。其次从分析文章的顺序来看属于“倒桩”:开始先不讲“万水千山只等闲”,在分析完课文,孩子们体会到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之后再感受“只等闲”就容易多了,此时播放长征视频使这节课达到一个高潮,孩子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就又一次得到了提升。这类文体孩子第一次接触,要是按照分析课文的方法去分析孩子学到的知识是“死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