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的三次大股灾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154232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的三次大股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近代的三次大股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近代的三次大股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近代的三次大股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近代的三次大股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的三次大股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的三次大股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大股灾 股市在今天已成为诸多人投资理财的一种重要所在。其实早在00近年前,中国就已经浮现了股市,并且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发生了三次大股灾。胡雪岩倒台引起股市下跌 0年代,中国已经浮现了股市,最早是某些在华的外国人从事外企的股票投机,后来某些中方买办看到有利可图,也加入进来。洋务运动兴起后,诸多近代意义的中国公司开始浮现,为了融资的需要,这些公司也开始发行股票,进入股票市场。通过20近年的哺育,中国股市迎来了一种黄金时期,从0年代开始,上海股市开始疯涨。许多商人和投机者大肆追捧新上市的中方公司股票。由于在她们眼中,这些公司多半是官督商办,有着很强的官方背景,经营上也少有竞争对手。在

2、投机者的追捧下,这些公司的股票开始疯涨,当时轮船招商局的股票一开始一股只有几十两,短短几种月便上涨到近30两,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也在短时间内从局限性十两涨到百余两。 受股市疯涨的刺激,不仅一般投机者开始大量涌入,某些钱庄也不甘人后,开始将钱庄资金投入股市。钱庄逐渐成为股市中的主力军,其用于拉升股价的资金几乎全为钱庄的流通资金,而在这些资金大量进入股市后,由流通资金变成公司的生产资金,也就意味着市场流通货币开始减少,这离股灾的爆发就不远了。而这次股灾的诱因与当时鼎鼎大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倒台密切有关。 胡雪岩在短短几十年间,依托灵活的手腕在官场和商场长袖善舞,不久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她所掌握的

3、阜康钱庄营业区域遍及大江南北。在这次股市繁华之中,阜康将掌握的大量流通资金投入股市。合法阜康大肆牟利时,作为阜康的老板胡雪岩忽然倒台,这使得阜康发生挤兑风潮,由于无力应对,阜康只得宣布倒闭。阜康的倒闭令早就岌岌可危的股市终于崩盘,股价一泻千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1883年5月还是每股210两以上,并且很难买到,到了8月,其股价已跌至120两,而有人则乐意以115两或更低的价格随意出让。到了月,开平股票每股只值70两,到184年则跌落到29两。轮船招商局的股票也从1882年月的53两跌至年的34两。与82年月的股价相比,这两种股票平均下跌了87。其他公司的股票亦莫不如是,从高价位跌到简直一文不值。

4、这场股灾是中国股市第一次大劫难,股灾之后,投机者的信心都没有恢复。炒作橡胶股票中国投机者哭第一次股灾过去0近年后,中国股市开始恢复。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进入世界经济,中国股市受世界股市的影响也开始加深。这一次的股市风雨是从橡胶开始的。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资源,特别是战备资源,橡胶在西方各国的军备竞赛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战前夕,特别是从1开始,国际橡胶价格开始疯涨,与此相应,国际股市上橡胶公司的股票也跟着疯狂上涨。国际股市的状况,中国投机者看在眼里,喜上心头,纷纷拿出资金追捧这些橡胶公司的股票。买橡胶股票了吗?在当时成为中国投机者的口头禅。看到中国投机者如此热衷购买橡胶股票,国际投机商纷纷表?在上海成立

5、橡胶公司,固然这些公司表面上的所在地在国外,其实都是些空头公司,投机商目的就是迎合中国投机者的心理,用这些公司上中国股市来套钱。对于中国投机者而言,由于信息有限,对于这些公司的内幕,中国投机者都不明就里,一看到是橡胶公司,便一概追捧,导致这些空头橡胶公司的股票直线飘红。固然,外国投机者赚了个盆满钵盈。股市变化无常,橡胶股票在疯涨两年之后,终于由盛转衰。19,伦敦交易所的橡胶股票下跌不止,由此连累中国股市的橡胶股票也跟着一落千丈。而早在伦敦橡胶股票下跌之前,知晓消息的国际投机商便预先将中国股市上的橡胶股票抛空,因此,当中国橡胶股票狂跌之时,便只剩余中国投机者承受苦果。在这次股灾中,中国投机者欲哭

6、无泪,诸多人走上绝路。 证券起风潮,中国股市再遭灾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成立证券或者实物交易所成为时代的需求,但随着这些交易所的成立乃至畸形发展,又使得中国股市遭遇第三次危机。 早在清末新政时,立宪派为解决财政危机,曾提出设立证券交易所,但清政府没有采纳。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筹办二次革命的资金,曾联合上海滩大亨虞洽卿等人规定北洋政府成立证券交易所,但由于政治等诸方面的因素也未果。19,北洋政府遭遇京钞信用危机,为解决危机,北洋政府终于批准在北京设立中国首家证券交易所。不久,上海也成立了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交易所时代。作为一种新鲜事物,交易所从设立之初,便受人关注,并且获利巨大,上海证

7、券交易所在设立半年内,便获利2多万银元。受利益的刺激,中国交易所的数量急剧增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不久,上海便浮现了70多家交易所,到了年终居然增至0多家。 在投机者看来,交易所是一种香饽饽,因此只要交易所一设立,不仅交易所交易的证券价格立即上扬,并且交易所自身的股价也直线上升。可以说,当时交易所开一家便火一家,投机的人们见到交易所股票便追捧,主线不考虑交易所自身的交易产品及其品质,交易所股票成为全国从巨富到小市民都风行追捧的对象。 到9,中国的交易所数量高达200多家,居然位居世界第一。也就在这一年,严重违背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的交易所投机神话破灭,诸多交易所在设立之后,主线无法进行交易,交易

8、所无活可干,市场终于予以投机者以严酷惩罚。交易所股价一泻千里,交易所纷纷倒闭。20多家交易所经历风暴存活下来的只有区区家,而信托公司也仅剩2家。固然连带着的便是投机者纷纷破产,跳楼自杀成为当时惨痛的场景。由此,中国股市又进入一种长达0余年的惨淡境地。 揭密9上海橡胶股灾诡计清政府果真破产 中外合谋制造的一夜暴富神话,使远东金融中心上海首尝投机的巨大机会与风险。 一夜暴富神话 1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先生发明了第一辆汽车之后,轮子开始替代人类的双腿奔跑,种橡胶树割生胶生产轮胎随之成为那个时代里众人瞩目的高科技产业。世界对橡胶的需求急速扩大,1,英国橡胶进口值为4万英镑,19便增长至141万英镑。伦

9、敦市场,9每磅售价先令,至底涨至10先令,9春更是达到12先令。在世界金融中心伦敦,人们对橡胶股票的炒作日渐升温。 东南亚是橡胶的抱负种植地,由于离中国近,又有大量华人华侨分布其间,因此,欧洲人在东南亚的橡胶园喜欢把总部设在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上海,以便融资。这些公司鱼龙混杂,有的已在本地购买了橡胶园,只需等待出胶甚至已经开始出胶;有的刚刚购买土地,树苗还没种下去;也有的主线没去过东南亚,只是在地图上找了几种名字,就开始在上海招股。她们一般都是先获得驻上海的外国银行的支持,然后在报纸上大做广告,竭力宣传公司的美好前景,并声称它的股票可以在外国银行按票面价值押借现款,从而不仅赢得上海华商的信任,连

10、在上海的洋人、洋行也大量卷了进来。 洋人不断地把伦敦的市场行情传播到上海:一家公司发行0万英镑的股票,成果半小时即告售罄;一种面值10元的股票,最高时涨到180元;另一种面值00元的股票,最高时涨到70元。此类行情极大地刺激了上海投资者的信心,从而推动上海橡胶股票的疯涨。宣统元年1月日,兰格志公司的股票为920两,到次年月1日便上涨至165两,另一家橡胶公司地磅公司的股票宣统元年月10日是5两,一种半月后即涨到50两,不少人实现了一夜暴富的神话。 在如此利好的刺激下,有人甚至还没弄清橡胶为什么物,就已投身这场股票大潮。固然,这场大潮中的弄潮儿,要数上海的银钱业-钱庄与票号。而其中的佼佼者,当属

11、正元钱庄陈逸卿、兆康钱庄戴嘉宝、谦余钱庄陆达生。她们都自诩消息灵通,对伦敦的市场行情先知先觉,前前后后发出庄票600万两,以收购股票。所谓庄票,是由钱庄签发的载有一定金额并由其负责兑现的一种票据,分即期和远期两种,即期庄票见票即付,远期庄票到期付现。 华商在这轮交易中,投入上海市场的资金在260万至300万两之间,投入伦敦市场的资金约100万两左右,两地加起来达00万两之巨。在疯狂的炒作中,上海的资金几乎完全被冻结,其她行业已经很难得到资金,这个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已无金可融。 伦敦市场的冲击波 16月,伦敦市场行情暴跌。消息传来,橡胶股票行情一路狂泄。原值1675两的兰格志股票跌到105两。而

12、洋人、洋行得消息之先,率先出手,囤积大量股票的华商成为买单者。陈逸卿损失2余万两,戴嘉宝损失10余两,陆达生损失10余万两。月21日,正元、谦余钱庄率先倒闭,2日,兆康、森源钱庄关门,23日,元丰继之;4日,会大等三庄又继之。 捆绑炒股的八家钱庄也相继关门歇业,引起全市银钱业的极大恐慌。八家钱庄倒闭后,所欠上海外国银行庄票3余万两无法归还,外国银行便扬言要立即收回拆借给上海银钱业的款项。国风报报道:钱庄里的华商资本完全枯竭,各银钱业之间也完全无法通融,上海金融业面临崩盘的危险。 清政府举止失措 每年9月,朝廷要支付庚子赔款,按例上海道应承当190万两,这笔款子平时由上海道经手寄存于资本雄厚而信

13、誉卓著的源丰润、义善源钱庄。但1的9月,离正元等钱庄倒闭尚局限性两月,市面银根吃紧,而上海官库又将官银拿去救市,早已库空如洗,无法调剂,因此上海道蔡乃煌上奏朝廷,祈求从大清银行拨银00万两垫付。 由于蔡乃煌在前述贷款过程中稍分利润,中央的资政院、度支部等处官员们出于多种理由开始谴责蔡。度支部左侍郎陈邦瑞乘机挑动江苏巡抚程德全参劾蔡乃煌。朝廷颁旨,斥责蔡乃煌接管道库以来屡以周转不灵,请部接济,这次又以市面恐慌为恫吓,以还期迫促为规定,实则是罔利营私,不顾大局,将其革职,并勒令两个月以内将经手款项缴清。 蔡乃煌接到朝廷的革职令,又羞又愤,向源丰润等钱庄火速追还官款。1月日,外国银行忽然宣布拒收家上

14、海钱庄的庄票,8日,源丰润应声而倒,亏欠公私款项达余万两,它在北京、天津等地的17家分号也同步歇业。 东方杂志报道:源丰润天津分号歇业,天津总商会不得不协助各商家向大清、交通、志成和直隶四家银行借银0万两以稳定人心。 义善源是上海银钱业的另一支柱,它的大股东是李瀚章的儿子李经楚。李经楚任交通银行第一任总理时,帮理是袁世凯的亲信梁士诒。19底,盛宣怀就任邮传部尚书,为了夺回被袁世凯抢去的权、利并打击梁士诒的势力,秘查梁士诒在交通银行经手的帐目。当源丰润倒闭时,李经楚曾向交通银行借款87万余两,协助义善源渡过了危机。据说盛宣怀查帐,李赶紧将交通银行借款归还,导致义善源上海总号仅剩现银7000两。命

15、悬一线的义善源试图用手中所持有的上海各公司的股票向上海道借银10万两,却为新任道台刘燕冀一口回绝。3月下旬,义善源计无可出,只得宣布倒闭。 这次金融风潮真正暴露的是清朝末年古老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近代经济的发展。在投机狂潮中,政府没有对疯狂的投机采用一点措施,股票暴跌后,先期倒闭的正元等钱庄还只是中档规模,虽然对上海市面导致冲击,但冲击力毕竟有限,如果此时能妥为筹划,风波仍在可控制的范畴之内。 一方面外国银行釜底抽薪,另一方面朝中大员不懂现代经济的管理,为了权力的倾轧,竟置经济发展的大局于不顾,而蔡乃煌为了个人泄愤,竟存心逼倒源丰润以还朝廷颜色,盛宣怀更是为了与梁士诒争权而间接逼倒义善源,使钱庄倒闭之风几乎无法遏止,最后共倒闭钱庄48家,超过了上海钱庄总数之半。 当时的时报评论说:此时财界扰乱已达其极,一般社会咸被其灾,于是全国乃宣布破产矣。 义善源破产后个月,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果真破产了。 (据先锋国家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