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人教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153151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辩论关系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情分析:教学活动过程:一、导入步骤: 由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归纳出: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背景):生产力发展(牛耕和铁农具的作用)引发社会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二、教学内容:1孔子:

2、孔子是本课的重点基础知识,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A政治主张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理解孔子的“仁”的思想内涵,并根据学生阅读、探讨的情况,指导学生明确“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概念。学生活动:在学生阅读探讨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孔子“仁”的理解仁: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B教育思想教师活动:结合语文课刚刚学完的论语十则内容,和本课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回答出孔子在办学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相关论述,联系现实学习情况,指出孔子教育思想影响的深远性。C文化成就春秋五经之一(诗、

3、书、礼、易、春秋)论语四书之一(大学、中庸、论语、孟子)D评价孔子:春秋时期大思想家,传统学派的创始人,大教育家,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同时,孔子还是世界文化名人。2老子导入:相传,孔子曾向老子问礼,那么老子是什么样的人呢,他有什么主张呢?重点理解老子的辩证哲学(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观看成语故事塞翁失马加深对老子辩证法的理解3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之一,并通过对其思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善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教师活

4、动:以图表形式(内容含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帮助学生认识孔子与百家争鸣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出儒、道、法三家的思想特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学派的思想主张。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首先归纳出各学派的主要思想。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相关表格,并填写相关人物的主张。百家争鸣,除书上讲到的几个学派之外,还有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不同的派别针对当时的社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下面我们就两个方面来看看各派的不同主张(出示幻灯片)来更好地体会争论。(播放视频,穿越时空,见证争鸣)上述各派观点,你认为哪一派的思想在当时最受统治者欢迎?(假设你就是当时割据一方的诸侯,你会赞同谁的主张)(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战乱和变革时代,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是压倒一切的任务,秦国奉行法家思想,通过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强化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促成中国统一。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为现实服务的,下面让我们看几张图片,三、学以致用 结合当今社会和本校实际,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就社会风气和校风建设问题提出你的看法。四、课堂小结:(板书)孔子“仁”老子辩证孙子兵法春秋思想成就孟子仁政庄子无为墨子兼非韩非法改战国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