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事故发生后的办结流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1531311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事故发生后的办结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生产事故发生后的办结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产事故发生后的办结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事故发生后的办结流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事故发生后的办结流程一、事故上报的时限和部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监部门。(一般事故逐级上报至设区的市级政府安监部门,较大事故逐级汇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安监部门,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监部门,国务院安监部门上报至国务院,政府安监部门逐级上报时间在2小时内,最后上报至国务院所需时间为9小时内)二、事故报告内容:(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单位全称、所处地理位置、所有制形式,生产经营和规模、持有各类证照情况,单位负责人的基本情况以及近期的生产经营情况)。(二)事故发生时间、地

2、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精确到分钟,事故发生的地点要准确,除发生的中心地点外,还应报告事故涉及的区域。报告事故现场总体情况、人员伤亡情况、设备设施的损毁情况以及事故发生前的现场情况)(三)事故简要经过(事故全过程的简要描述,描述前后衔接、脉络清晰、因果相连)(四)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人员伤亡实事求是,对直接经济损失的估算:主要指事故所导致的建筑物的毁损,生产设备设施和仪器仪表的损坏等。由于人员伤亡情况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直接影响事故等级的划分,报告时应当谨慎细致,力求准确)(五)已经采取的措施(有关人员、事故单位负责人、已经接到报告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为减少损失、防止事故扩大和便于事

3、故调查所采取的应急救援和现场保护等具体措施)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的应当补报。三、事故的应急处置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救援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场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因抢救伤员或财产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或拍照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四、事故的调查(事故调查的最终目的是预防和减少事故)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事故调查实行

4、“政府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不管哪级事故,事故调查都是由政府负责的,不管政府组织调查还是授权委托有关部门组织调查,都是在政府的领导下,都是以政府的名义进行的,都是政府的调查行为,不是哪个部门的调查行为。事故调查组履行以下职责:(一)查明事故发生经过(事故发生前生产作业状况,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现场状况及事故现场保护情况,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情况,事故报告经过,事故抢救及事故救援情况,事故的善后处理情况,其他与事故发生经过有关的情况)(二)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其他原因)(三)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前生产作业人员分布情况,事故发生时人员涉险情况,事故当场人员伤亡情况及

5、人员失踪情况,事故抢救过程中人员伤亡情况,最最终伤亡情况,其他与事故发生有关的人员伤亡情况)(四)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如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等;事故善后处理费用:如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现场清理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等;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费用:如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五)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分析(通过对事故调查分析,对事故的性质要有明确结论。其中对认定为自然事故【非责任事故或者不可抗拒的事故】的可不再认定或者追究事故责任人;对认定为责任事故的,要按照责任大小和承担责任的不同分别认定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

6、导责任者)(六)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在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责任者提出行政处分、纪律处分、行政处罚、追究刑事责任、追究民事责任的建议)(七)总结事故教训(要认真总结事故教训:主要在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投入、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存在哪些薄弱环节、漏洞和隐患,要认真对照问题查找根源、吸取教训)(八)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在事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事故发生单位在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漏洞、隐患等提出的,要具备针对性、可操作性、普遍适用性和时效性)(九)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由事故调查组完成,包括:事故单位概况、事故经过和救援情况、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原因和事故性质、责任认定以及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五、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调查报告送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后,事故调查工作结束。政府按期对事故调查报告批复后事故调查报告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