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阅读21桃花源记》赛课导学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1524533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阅读21桃花源记》赛课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阅读21桃花源记》赛课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阅读21桃花源记》赛课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阅读21桃花源记》赛课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阅读21桃花源记》赛课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阅读21桃花源记》赛课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科八年级第三册第五单元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培养语感。( 2)积累文言词语。( 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复述方式使学生把握文章内容;( 2)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体会文章的感情及主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对“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2)培养学生树立为创造美好社会而努力的人生理想。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熟悉文章,感知文章优美清新的意境和作者真挚淳朴的情感。教学难点:利用想象,复述故事,理解作者的

2、人生理想。教学方法 :1、 诵读法:在诵读中,熟悉文章,体会文章的意境,品悟作者的理想追求。2、 小组讨论探究: 与教师的点拨法相结合, 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3、小组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竞争中学习。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小作文和复习本课的词语解释。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 导入轩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重点字词的解释和重点句子的翻译,疏通了文义。那么,大家说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美不美啊?今天,我们再次进入这个美妙的世外桃源,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板书课题、作者,展示学习目标)小擂台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重点字词的解释,这节课,我们

3、一起来进行解词小比赛,看哪一组的成绩最高,看谁是本期的小擂主第一回合:解释划线的词落英缤纷阡陌交通第二回合:选择题1、芳草鲜美(2、阡陌交通(3、妻子邑人(4、来此绝境(5、无论魏晋(第三回合:翻译句子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仿佛若有光县笞之 皆叹惋)A、指食物味道好。)A、交错相通。 B)A专指男子的配偶。)A、没有出路的境地。)A、不要说,更不必说。2、黄发垂髯4屋舍俨然寻呼长B 、鲜艳美丽。、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B 、妻和子女。B 、与人世隔绝的境地。B 、关联词,并怡然自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更无论魏晋三、浅尝榭(一读理线索)(一)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

4、见。请你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文章中理出渔人的行踪:()桃花林一-()桃花源一-()桃花源-()桃花源-()桃花源(二)指名回答,并评错处。四、故事廊(一)、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句子的翻译,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准备进行 故事接龙,把桃花源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说一遍。(二)展示相关的图文,由学生进行故事接龙(请四位同学)五、品味阁(一)二读品其文1、自由朗读2、用笔在书中找出下列问题的句子:(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表现桃源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

5、垂髻并怡然自乐。(4)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5)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3、指名回答,并评。(二)三读品其情1、指名朗读第二、三段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桃花源美在哪里?(2)桃花源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作者虚构的?从哪里看出?(3)桃花源的理想世界,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愿望?3、指名回答4、总结明确(1)景美、人美、生活美(2)桃花源是虚构的,从渔人出来后“处处志之”,却“寻向所志,不复得路”,无 法再找到桃花源,可以看到这只是作者不满黑暗现实而虚构的理想社会。(3)作者所处的社会

6、黑暗动乱,人民生活痛苦。作者虚构的这个安宁美好的环境、淳朴的人情的理想社会,是为了寄托作者的那种追求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的理想。六、延伸路(一)引子:桃花源不是陶渊明消极的逃避,而恰恰是他闪光理想的依托,为了追求 光明理想的社会,我们的祖先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如今祖国各地不是桃源,胜似桃 源。毛泽东登庐山中的一句诗:“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二)展示现代中国的图片,陈列建设成果(三)生活在东晋时期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的美好境界,却是并不存在的,那么,生 活在现在的我们,已经拥有了幸福美好的今天,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好的憧憬。你 希望自己生活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美丽的语言描述2050年的中国社会(由学生自由地发言,描述)七、回味门(一)浅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二)引导质疑:你还有哪些问题不能解决的吗?(三)小结:希望同学们能志存高远,为实现心中的理想社会而努力!八、作业布置:(一)背诵全文,准备背诵擂台赛(二)做练习册第 54页第2、3题【板书设计】桃花源记(陶渊明)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发现桃花林T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的教学课例曾于 2010年获新会区初中文言文经典课文教学课例比赛 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