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数学乘法教学反思6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1494560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上数学乘法教学反思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上数学乘法教学反思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上数学乘法教学反思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上数学乘法教学反思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上数学乘法教学反思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上数学乘法教学反思6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上数学乘法教学反思6篇二上数学乘法教学反思6篇优秀的教师必须要在一节课结束之后写好详细的教学反思,编写教学反思可以增强我们的教学能力,下列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二上数学乘法教学反思6篇,供大家参考。二上数学乘法教学反思篇1小数乘法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共分为: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小数乘法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根本认识的根底上的一个延伸。原本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根底,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办法,学起来应该是比拟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下列几种:1、计算办法

2、上的错误:不会对位;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同。2、计算过程出错。乘法口诀不熟,加法算成了乘法,或者减法。3、小数点点错。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4、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错误情况我及时反思自己的教案,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及时采取措施补救。学生第一种出错情况的真正原因是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基本。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基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还有个别同学在做完小数加减法后还数一数两个加数或者被减数减数

3、共有几位小数,就在和或差上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这些情况在后进生的身上最明显。首先,我举例比照了小数乘法和加法的计算办法,强调小数乘法是末位对齐,而小数加法是相同数位对齐。对于像“832+0.832这样的题目,我那么让后进生利用小数根本性质先把整数转化成小数,小数位数同另一个小数加数位数相同,及把832转化成832.000再与0.832相加。小数减法也使用同样的办法。不要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对于后进生,这样做是十分必要的。学生第二种出错情况的真正原因是口算能力单薄同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作业习惯。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还应加强良好学习、作业习惯的培养

4、。示例:这样进行口算练习“材料:0.841.56390.01200.50.30.60.90.94.80.5针对学生出现的奇怪问题,我的对策:1、竖式口加减除对齐小数点,乘法特殊齐末尾;位数多的写上面,位数少的写下面;遇0不算对齐位。2、每日口算5分钟。3、简便计算随时渗透。二上数学乘法教学反思篇2通过小数乘法的教学,学生明白了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即: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办法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位数不够,要在积前用0补足后再点小数点。我先让学生充沛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我提醒同学们,数学讲究严密性,处理后的积不能与原来的原始积混为一谈。做1.2

5、50.08时,我们先用1258=1000,然后看因数当中一共有4位小数,于是就从积的右面起数出4位点上小数点!而不是先去零后,再数位数!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点上积的小数点时就已经确定了一点:积是四位数!虽然为了书写简便,在不影响积的大小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将小数局部末尾的0省略掉。但省略不等于没有。我们在判断小数乘法的积是几位小数时,要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那么,对原始的积进行判断,所以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二上数学乘法教学反思篇3由于本节课教材利用学生喜欢的游乐园场景引入新课,所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都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游乐工程价格表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许多用乘

6、法计算的问题。其中有一位数乘一位数的问题,还有整十数乘一位数的问题。我顺势改变了教材例1中的问题,利用这一课堂生成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学时,我首先请学生解决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解决问题,如:我玩3次激流勇进需要多少钱?9人玩登月火箭需要多少钱?在此根底上,再进入新课的教学10个人玩激流勇进需要多少钱?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拟简单,所以在新课的教学时,我采取让学生上台当老师来进行讲解。这一教学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106=?时,第一个学生讲解的是“添0法,很显然,他并不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只知道这种计算办法可以计算。为了帮忙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我启发学生:“还有不同的教学办法吗?

7、很快就有学生想到:“106就表示有6个10相加,所以就等于60。还有学生利用上面一道算式69=54的结果,想到再添1个6也是60。总之,本节课我充沛体现新课标提出的“算法多样化,在多样化的根底上再帮忙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二上数学乘法教学反思篇4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顿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办法,之后安顿了一些练习稳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局部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含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

8、,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下列几个方面安顿:一、突出积变化的规律。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沛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二、突出口算。教材中没有安顿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实际在口算中由于数目比拟小,计算结果可以比拟快速的反应,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忙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我增加了小数乘整数的口算练习,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检验办法的正确性,

9、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计算小数乘整数可以看成整数的计算。三、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局部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办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四、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顿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在课

10、的结尾还安顿得了头脑风暴,填写 =4.8,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学生想了很多,但时间关系,没有能发现所填算式之间的联系。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斥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局部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顿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情况也是很好的, 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好些课的下半局部,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

11、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近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办法,而计算办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斥好奇心的孩子怎么喜欢被动的接受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习的形式变的丰盛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二上数学乘法教学反思篇5上课之前,我浏览了许多的案例,想寻找一种生活情境导入我的新课。目的当然也很明确:为了趣味。尽管我愁思冥想,结果还是设计不出一种有趣的生活情境。这一课设计生活情境不好创设,如果要创设生活情境,三个运算定律不是要创设三个

12、生活情境吗?如果要创设三个生活情境不是显得杂乱而无序吗?后来思考:情境除了生活情境,数学本身也是一种情境。而且是一种很好的情境。于是我以一道尝试计算题导入,效果也不错。这一点所给我的启迪是:情境的创设不能只仅仅为了求“趣而求“趣,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为数学主题的学习效劳。一定要“量体裁衣,不好创设生活情境的内容,可以从数学本身的问题入手,数学本身的情境也是一种情境,不必舍本求末,缘木求鱼。在这堂课的习题练习设计中,我安顿了“填一填、“练一练、“议一议、“我能行几个环节,体现了一个由“运算定律的感知-正式运算定律的运用-变式运算定律的运用的过程,这种层次性的教学,更合乎学生的实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

13、管是概念课,还是计算课,我都将要注意运用。二上数学乘法教学反思篇67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在学习16的乘法口诀后才进行教学的,已经有了根底。我通过情境提出具体的问题,“摆1个图形用7个板块,摆2个、3个7个用多少个呢?利用加法解决并把得数填在表格里,为编制乘法口诀作铺垫;接着,把具体问题抽象成相同数相加的数学问题,分别是1个7、2个77个7相加的和,也是17、2777;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口诀。这节课就是让学生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口诀的意义;会背口诀,提高口算能力;按理说学生有了16的乘法口诀的经验,学习这个内容不会有什么问题,有的学生能很快学会,而有个别学生一节课都没学会7的乘法口诀。通过察看学生学习根底参差不齐,有的早就熟记了口诀表的所有内容,上课时不愿意参与编制口诀的过程,而是急于表现自己;而有些学生还没有接触过7的乘法口诀,一节课下来也不能熟记口诀。因为79的乘法口诀和前面的内容相比,句数多,数字大,容易混同。尤其从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这几句难记。应该多让学生记一记,背一背。不过,在设计练习的时候,都紧扣了教学的重点,给单调的乘法口诀融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设计了闯关题,使氛围活泼起来了。通过这些练习,学生的思维已经摆脱了7的乘法口诀的局限性,到达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办法,等多维目标的整合与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