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先学后教教案2022范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1413278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数学先学后教教案2022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先学后教教案2022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先学后教教案2022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先学后教教案2022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先学后教教案2022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数学先学后教教案2022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数学先学后教教案2022范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数学先学后教教案2022范文五年级上册数学先学后教教案2022范文1教学目的: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开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2.把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3.前置性作业(1) 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是(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贴一贴)(2)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是(

2、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贴一贴)4. 做一做(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正方体?(2)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长方体?教学过程:课前3分钟内容一、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1.通过剪盒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展适当的指导。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学生剪好后,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师:请同学们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2.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络。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引导学生

3、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进展操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学生交流。二、练一练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看展开图进展考虑,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2.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按展开图说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再联络长方体说说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设板书计:展开与折叠五年级上册数学先学后教教案2022范文2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过程,可以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2、可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才能。3、

4、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重点难点:可以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学生举手答复以下问题。(长方体的外表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二、讲授新课教师出例如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外表积?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外表积。学生同组之间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外表积。学生答

5、复:(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外表积。)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组成长方体外表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外表积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外表积是多少?学生列式:(75+73+53)2教师让学生考虑正方体的外表积如何求?学生同桌之间进展交流,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的外表积=边长边长6)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答复)板书设计:长方体的外表积长方体的外表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外表积=边长边长6五年级上册数学先学后教教案2022范文3教学目的:1、通过动

6、手操作,理解长方体的外表积的意义,由此建立外表积的概念。2、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考虑等方法,去探求长方体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探求才能。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的外表积的意义,建立外表积的概念。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复习长方体的特征。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知道它们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那么它们都有哪些特征?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一样(特殊情况有两个相

7、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2、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都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长方体,一起来探究一下长方体的面。二、理论操作、探究新知1、教学长方体外表积的概念。师:如今教师手中有一个长方体纸盒,昨天同学们回家也都做了一个,刚刚我们说长方体有6个面,他们分别是,(边说边指),那么假设我们沿着长方体的某些棱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接下来学生动手剪(强调要求)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生:我发现长方体展开后还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课件演示(实物展开后贴在黑板上)师:同学们,你们如今

8、还能像课件中一样找到刚刚指出的前面吗?后面又在哪里呢?你还能找出上、下、左、右分别在什么地方吗?生:能。师:那么请你们在自己的长方体展开图中标出上、下、左、右、前、后。师:观察长方体展开图,答复下面的问题(1)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生: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是相等的。师:为什么?生: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一样。(2)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合作)生: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宽;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高,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高;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高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宽x高。师:同学们,像这样我

9、们把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外表积。(板书:外表积)(2)计算长方体的外表积。师: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外表积呢?小组合作:1,先独立考虑,记录下自己的方法。2,小组内交流,讨论哪种方法更简便。学生作业展示: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或者(长x宽+长x高+宽x高)x2 分别解释教学例1。出例如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课件出示)问题:要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什么?生: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外表积。根据上面咱们总结出的公式来求一下外表积方法一:0.70.52+0.70.42+0.50.42=1.66(平方米

10、)方法二:(0.70.5+0.70.4+0.50.4)2=1.66(平方米)(3)通过刚刚的操作与例题,你觉得计算长方体的外表积需要哪些条件,又该如何计算呢?归纳总结三、深化进步,综合应用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六的习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发现此题中“没有底面”这条信息很重要。(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四、归纳知识,总结学法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在这节课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深化感受和教师、同学说说。五年级上册数学先学后教教案2022范文4教学目的:1、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察、比照、小

11、组讨论,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2、在操作中认识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才能和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探究新知(一)新课引入: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学生把长方体挑出来。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形状称做长方体呢

12、?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二)认识长方体。1.教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2.学生拿学具小组讨论,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同时讨论后填写操作实验报告。面 棱 顶点 长方体 数量 形状 大小 数量 长度 数量 位置(1)探究完成实验报告。(2)汇报讨论结果。(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4.引导学生 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改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向学生说明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改变。5.练习: 要求根据特征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教具)(三)认识正方体1.学生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察,观察后

13、按提提纲独立答复以下问题,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独立观察提纲:(1)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特点?(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面 棱 顶点 正方体 数量 形状 大小 数量 长度 数量 位置 1.班集体讨论,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报告,并完成教师板书,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 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异同? 一样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不同点:形状、大小、长短不同,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12个棱长都相等。 3.引导学生认识长、正方体的关

14、系:(四)新课小结这结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三、看书质疑(略)四、稳固练习(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 )(3)正方体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4)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五年级上册数学先学后教教案2022范文5教材根据: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中的长方体的外表积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注重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手段,在小组合作中,认识长方体的根本特征,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分析p :

15、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特征,以及展开与折叠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稳固学生对前两节课内容的理解,同时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体积奠定了根底,可以更好的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情分析p :由于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虽然在前面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理解了面和棱的特征,学习了展开与折叠,但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不强。特别是对立体图形外表积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困难,还需借助于直观的立体图形,通过动手操作来观察发现规律。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含义,在理解的根底掌握长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概括推理才能。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自主探究,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建立外表积的概念和长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每一个面的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