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教学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139424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均分》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平均分》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平均分》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平均分》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均分》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均分》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均分教学内容:课本P7P9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

2、解到的情况。3、实际操作例1(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2、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

3、)学生交流、汇报(5)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4、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练习二第1题。(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2、 练习二第4题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活动:插花活动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