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金融财政(农业经济学人民大学,程淑兰)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1366504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金融财政(农业经济学人民大学,程淑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四章金融财政(农业经济学人民大学,程淑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四章金融财政(农业经济学人民大学,程淑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四章金融财政(农业经济学人民大学,程淑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四章金融财政(农业经济学人民大学,程淑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金融财政(农业经济学人民大学,程淑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金融财政(农业经济学人民大学,程淑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金融财政第一节 农村金融财政概览一、金融与财政(一)金融金融学是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如何进行资源的时间配置的学科。金融的两个特点是金融决策的成本和收益在时间上的分配,决策制定者或者其他人通常事先并不知道。金融的基本原则是体系的最终功能是满足人们的消费偏好。企业和政府等经济组织的存在是为了便于实现最终功能。家庭面临四种基本金融决策储蓄决策:将收入的多大部分储蓄起来,以备日后之需?投资决策:如何投资用于储蓄的金钱?融资决策:家庭在何时及如何使用他人的钱来完成消费和投资计划?风险管理决策:如何减少家庭面临的经济方面的不确定性,或者说,如何减少风险?(二)财政1.财政的概念和财政职能财政是

2、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或者说,市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要和总供给的平衡,以达到优化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2.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广义地理解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解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2)收入分配,为了实现公平分配,在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工资制度、加强税收调节和转移性支付来进行的收入再配置(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发展是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们基本需要的概念。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只能的机制和手

3、段:第一,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第二,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功能。第三,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的安排,加快农业、能源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最优组合。第四、财政应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二、投融资理论(一)投资分类(按照投资对象、投资主体、投资工具等划分)(1)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2)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等等等(二)投资与经济增长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投资的乘数作用指每增加一元投资所导致的收入增长的倍数。第二节 农业税收与财政支农一、农业税收(一)什么是税

4、收1.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目标,按预定的标准进行的非惩罚性的、强制的从私人部门向共有部门的资源转移。2.税收的“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指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利,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无偿性,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照预定的标准征税。(二)农业税收、税费改革与农民负担二、财政支农(一)农业财政投资的重要性1.农业生产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为其他生产活动提供了基础2.稳定的农业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二)农业

5、财政投资的重点主要投资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方面。第三节 金融市场与农业投融资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或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程度,需要添置长期的生产性资产(如农机、役畜、多年生的果树等)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善生产条件,需要购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需要引进新品种、新的农作技术,这些活动都需要增加经常性的资金投入。需要的资金可以自己积累,但短期内自家的积累可能难以满足资金投入需求。孩子上学、盖新房子、娶媳嫁女、添置某些新家具,也需要花钱;当遇到天灾人祸,如旱灾、水灾、虫灾等收成不好,要度过难关,也需要钱;当家人生病时需要治疗,也需要钱。遇到这些情况,自己积蓄往往难

6、以满足这些需要。无论是生产方面的原因还是生活消费方面的原因,这些当事人都是资金的净需求者。另一方面,有些人家的积蓄暂时用不着,或者不知道怎么花(如缺少投资项目),这些人是资金的净多余者。金融市场就是将资金多余者的资金转移给资金需求者的市场。通过农村金融市场将资金需求者和资金多余者联系起来,使得二者互通有无,双方均受益。金融市场完善与否、金融市场供给状况会影响农业经营主体的投资和资本积累,同时金融市场也可以帮助农户平滑收入波动和消费波动。如第二节所述,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投资决策的准则是利润最大化。同时,存在完善的金融市场,农户沿着资本市场线,借入或贷出资金,将使得家庭的效用增

7、加,家庭财富增加。如果没有农村金融市场,资金剩余和资金需求将永远处于割裂状态,社会福利将处于低水平状态。但是,农村金融市场具有一些特殊的供求特征,这些特征将影响农户及农业企业的信贷可得性(availability of credit),进而影响他们的投融资行为。一、市场利率与农业投资影响农业投资决策的具体因素很多,但投资回报是决定投资与否、投资多少的最重要因素。在市场条件下,投资决策准则是投资边际回报等于市场利率(代表投资成本)。在生产投资机会集确定的情况下(即生产函数确定),市场利率i越高,投资数额越少。如图13所示,对于生产函数F (L)、生产成本L(1+i),对应于市场利率i,最佳贷款投

8、资规模为L*,因为此时利率最大。显然,如果市场利率i提高,生产成本线斜率增大,那么农业贷款投资规模将减少。反之,市场利率降低,投资规模将增加。成本、产出贷款(投资)规模L*F (L)L(1+i)利润图13 利率与投资规模显然,这里是假定资金市场是完善的,利率能够充分地反映可贷资金的供求均衡。也就是说,市场利率是由图14中可贷资金供给曲线和可贷资金需求曲线所确定的,市场利率ie对于均衡的可贷资金规模Le。利率i起到类似于一般商品市场价格调节作用,利率为ie时,资金供给与需求相等,因而ie为市场均衡利率。如果利率低于ie,可贷资金需求超过资金供给,想要借钱的人因借不到钱而愿意出高价。从而刺激利率上

9、升,且随着利率的提高,一部分借钱动机较弱的人会推出借款人行列,同时储蓄者由于利率上升会增加资金供给,最终导致资金供求均衡的恢复。反之,如果利率高于ie,可贷资金供给大于需求,会出现相反的调节过程,导致利率下降和均衡状态的恢复。但是,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金融市场的实际利率往往低于市场出清利率,资金供给小于资金需求,出现所谓信贷配给(credit rationing)现象。结果导致信贷供给不足和农户信贷约束,影响农业生产投资。可贷资金数量利率Leie可贷资金需求可贷资金供给图14 资金市场完善时的均衡二、农村金融市场特性、信贷配给与农户信贷约束为何会有信贷配给现象?主要是由于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

10、称问题或对大额借款人主动违约的担心。农村资金供求双方特性决定了农村金融市场固有特征,导致了农村金融业存在较为严重的信贷配给现象。(一)农村金融市场的特征农村经济主体特征决定了他们对金融服务需求的独特性,农村金融供给主体提供的金融服务必须与农村金融需求相适应,农村特有的人文、社会、经济、制度环境,引致具有鲜明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形成与变迁。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是实现农村的资金融通,满足资金剩余者和资金短缺者的金融需求,实现资金从剩余者到短缺者的流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与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结构与制度环境决密切相关,农村居民、企业等微观主体的金融需求及选择,是引发农村金融体系变迁的原

11、动力。1.农村资金短缺者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主体包括农户、农村企业、农村集体组织等。农户既是消费单位,又是生产单位,他们对金融的需求既有作为生产者的生产融资需求,又有作为消费者的生活支出融资需求。农户生产融资包括农户组织农业生产所需资金的筹集,也包括农户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所需资金的筹集。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农业资金的投放和回收也具有周期性,播种时需要投入资金购买种子、肥料、农药等,收获时销售农产品收回资金。由于农民自身的积累能力不足,生产周期的初期往往需要通过借款解决生产性投入,等到出售农产品获取收入时在偿还贷款。特别是,随着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发展,农业生产的货币化倾向不断加

12、强,农民使用的商品种子、化肥、农药越来越多,农业机械等固定资产投入增加,农业的外源性融资越来越多。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或拓展农业新领域的过程中,或创办和发展非农产业(如家庭手工业、家庭作坊等),农户都需要融资,尤其是对低收入、目前积累少的农户,更是如此。有时,农户为满足农户日常生活、修建房屋、子女教育、看病就医、婚葬嫁娶等方面的需要,或出于某些意外需要,必须进行消费性借款。特别是农业为主的农户,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导致农业收入的周期性,农户收入流不是均匀、稳定的,但是人们需要一定的、均匀的日常消费支出。在非收获季节没有农业收入流入时,积蓄不足应付日常生活开支,需要借款;有突发事件时或农业歉收,也需要

13、借钱。农村企业的创办和成长,需要固定资产投资和营运资金投入,因而需要筹集资金。特别是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推进,涉农工商企业(如农产品加工、储藏、销售企业)、乡镇企业发展中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农村集体组织可能由于构建某些公共物品或处理某些公共事务,暂时缺乏资金,也需要进行融资;甚至乡镇政府也可能出于地方公共设施建设或解决暂时的公共支出缺口等缘由,需要通过适当方式融资。作为资金需求者的农户,对金融需求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征与农户本身的特征有关。其一,农户收入和积累能力低,且农户收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二,农民居住相对分散,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其三,大多数农户经营产业单一,分散风险的机会相对

14、较少。一旦由于天气等原因,导致农业歉收或绝收,农户借款合同发生被动违约的可能性较大。其四,农户往往缺乏抵押品,特别是规范的、标准的抵押品。其五,农户的多数借款规模相对较小,因而借贷的交易成本较大。2.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结构与市场特征与资金需求者特别是农户的资金需求特点相应,农村金融市场上金融服务供给者一些具有鲜明的特征,如:(1)正规与非正规金融体系并存。正规金融往往指那些组织机构和制度健全、规模较大金融机构,如我国提供农村金融服务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主要是农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服务往往要求严格的抵押品或质押品,而农户甚至中小企业难

15、以提供标准的抵押品,同时,这些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投资项目信息以及相关信息(如家庭收入、背景等)了解较少,而且,农户的资金需求额度非常小,提供单位信贷服务的交易成本(包括信息搜索、订立和约、事后监督等)较高,所以,商业性的、大型金融机构往往不愿意直接向农户提供信贷服务。在我国商业化取向的金融体制改革中,国有商业银行逐渐撤出农村领域或减少农村服务网点,主要原因即在于此。作为相对正规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规模相对较小,与所在地区的农村距离较近、相对比较熟悉,因而比农行等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信息比较优势,成为目前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非正规金融有多种形式,从没有利息的亲朋友好借贷、到利率奇高的高利贷,从直接面对面、一对一的直接借贷到银背、私人钱庄、各种形式的轮会,他们的优势在于:其一,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低,因为他们往往生产在一个社区,相互间比较熟悉,因而借贷活动中可以节省交易费用;其二,对抵押品的要求相对不严格,即使借了钱无法偿还,可以通过非货币性形式如劳动加以补偿,同时,也可以社会规范或社会制裁等非正式手段对违约行为加以控制。其三,借贷手续、方式、偿还日期相对灵活。(2)对非正规金融而言,借贷活动常常具有分割性或排他性、互联交易等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