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2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1366177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包头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注意:本试卷包含i、n两卷。第I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n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 不予记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如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皇权不断加强的过程,图示中的空白处应该是()B.军机处C.六部D.枢密院2.元朝时,某一行政机构下辖今天的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南部以及河南北部等地区。 这一行政机构是()A. 腹里B.行中书省C.中书省D.宣政院3.秦统一中国后,形成了中央对对方的垂直管理。“垂直管理”的

2、具体含义是(A.所有官员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命B.官僚政治从此取代贵族政治C.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免调动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由此确立4. 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门床太祖按力提倡“宰相须用读书人”对先贤哲人的重视命茸修先圣庙凉 何要求武人读书并励武人读书”A.注重“以文治国”B.中央集权加强深远C.冗官现象严重D.理学影响5. 公元107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天下也。”下列最能体现该主张的史实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A. 世家大族任朝廷要职B. 由中央掌控地方的賦税C.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D.抽调各地精兵充实禁军6. 春秋时期族刑(针对宗族)被广

3、泛运用,但到战国时期“灭族”等族刑记载大为减少,多以父母、妻子、同产(即同父的兄弟姊妹)在内的“三族”之刑所取代。此变化说明()A. 分封制度走向崩溃B.宗法观念逐渐淡化C.郡县制度得到加强D.仁政思想得到贯彻7. 有史书上残存“秦遂并兼四海”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其中的“”最可能是()A. 路府B.郡国C.行省D.郡县8. 宋朝规定未曾担任过两任县令者,不得任监察御史之职,明代御史的人选,一般都必须是进士、举人出身才能应选。这说明中国古代()A. 通过司法介入维护纲纪B.明确监察机构相关职责C.加强监察官员权力制约D.重视监察官员选拔资历9.1927年,时任日本首

4、相的田中义一在给昭和天皇的一份奏折中写道,“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为征服“满、蒙”,日本发动了()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10. “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共有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 ”其中,1937年国民党将士阵亡 125130人、1938年国民党将士阵亡 249213人、 1941年国民党将士阵亡144951人、1942年国民党将士阵亡( )A.正面战场始终为抗战的主战场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中流砥柱87719人。”从这些数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B.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D. 国民党军队对

5、抗战胜利有重大贡献11南京条约中通商口岸的开放并没有带来欧洲所期望的那么大的贸易扩张。曼彻斯特商会声称我们同中国的贸易直到买卖权扩展到我们现在所局限的港口以外的地方,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这表明()A.夕列强布望进步打开中国市场B.鸦片战争彻底改变了东亚政治格局C.清政府决定放弃闭关锁国政策D.南京条约侵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12. 毛泽东曾赋诗颂扬骁勇善战的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40年下半年,彭大将军纵横驰奔在中国华北战场,亲自指挥了一场鼓舞全国军民抗日斗志的战役。这场战役是()A. 淞沪会战B.平型关战役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13. 红一方面

6、军主力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为中国革命重心转移指明了方向。这一“转移”指( )A.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B.由以城市为中心向农村包围城市转变C. 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D.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14. 与“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一诗相关 联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7.527.5%,这废D.辛丑条约15.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16.抗日战

7、争时期,八路军在敌后开展的最大的一次对日攻势作战是()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枣宜会战17.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 “全新的现代性”是指( )A.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B.抗战结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C. 战争促进中国民族意识觉醒D.抗日战争促成了全国的统一18剑桥中国史对中国某一历史事件作出如下评价“他们自封为儒家礼仪的卫道者,痛恨 任何外国宗教或哲学的侵蚀,特别对中国教徒不举行传统仪式和不参加地方节日活动的行为 感到忿恨”,这一事件应该是()A. 太平天国运动

8、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19.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上述材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 调整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政策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根本性认识C.放弃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D.首次实现了与国民党的合作20.从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讲,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A.中国又增开了 一处通商口岸B.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C.清政府权利结构发生了变化D.清政府的一批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21.抛开中国政府,首开由列强自行组织的“市政机关”管理的地区是()A.广州“十三行

9、”B. 上海英租界C.北京东郊民巷D.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22.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八路军115师是在参加哪次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23.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使侵华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C.五四运动D.义和团运动24. 甲午战争时期,有人向日方提出,隶属广东水师的广丙号巡洋舰不属于北洋舰队,希望日军能予归还。这放映了当时许多中国人()A. 关注北洋舰队的生死存亡B.想尽快结束甲午中日

10、战争C. 深爱民族国家并据理力争D.缺乏民族国家的整体观念25.2015年1月19日新接任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回复习近平贺电时表示:“期盼贵我两党在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上,继续扩大交流,创造互利双赢,促进两岸永续的和平与繁荣。”以下关于国共合作表述正确的是()A.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新三民主义的提出B.第一次合作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C.第二次合作形成是由于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D.第二次合作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26. “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 正死得其所

11、。”李宗仁先生的这一段话应该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有感而发?()A.北伐战争B.徐州会战C.红军长征D.渡江战役27重读近代史中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运动D.辛亥革命28. 太平天国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的新情况是()A.满汉地主联合镇压B.农民阶级内部变乱导致分裂C.敌人长期围困封锁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29. 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这一分析的正确理解是()A. 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

12、,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 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 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D. 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30. 史学界一般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另一个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其中适应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纲领是()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海国图志D.临时约法、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下面一幅图片: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 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

13、是非 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 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 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 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主要依据是什么?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14、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以至始皇,遂平天下。-通典卷?十三?选举材料二 建元元年(公元前141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县举孝廉各一人。-(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抱朴子?审举材料四:“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1)材料一秦国选举人才主要标准是什么?在当时有何作用?(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制度?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西汉时期的主要作用。(3) 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一选官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对后世有何不利影响?(4) 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选官制度?它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33.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来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缅怀历史。材料一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 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