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1365989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二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二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二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二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课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还记得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感悟文本(一)(学习第1-5自然段)1.自由读1-5自然段,画出你读懂了什么?竺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2.小组讨论在小组中交流你的读书收获。3.指名汇报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

2、的作用。“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4.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5.汇报朗读。(二)(学习第6-15自然段)1.师: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2.指名读文,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3.齐读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1)出示小黑板:自由轻声读,

3、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2)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并汇报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4)指名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5.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生:小孩子

4、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生:“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师: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三、拓展升华(学习第16自然段)1.出示小黑板:“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

5、么?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4.指导朗读5.竺爷爷作为一名气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生自由汇报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四、总结 1.课文讲述了我国着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2.学了本

6、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板书设计第一朵杏花竺精确观察可桢一丝不苟师徒交流课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354单元要点分析:本组课文以“观察、发现、研究”为主题,五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大自然的语言、植物的“感情”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第一朵杏花、蜜蜂通过故事的叙述表现科学家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矿矿的研究向学生渗透研究、发现的意识。本单元既有科学家的发现,又有同龄人的探索;既有科学精神的揭示,又有自我探索发现意识的培养;阅读链接中通过采访和书信交流的形式,使学生通过科学家平实的语言了解这些伟人的

7、内心世界,又让学生真切地感觉到“其实,科学家离我们很近”。学习本单元,首先要立足于教材,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把握本单元的精髓所在科学现象的发现、科学家的实验或同龄人的研究中渗透着哪些科学态度和精神;同时要打开学生的视野,从学生喜欢的科学家、科学事件入手,通过对科学事件的追踪,对科学家的关注,引发学生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初步的科学意识和态度。文本细读: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

8、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三部分:15自然段讲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615自然段讲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1617自然段讲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感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 16 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

9、。2、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训练。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竺可桢所说的含义深刻的句子。2、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

10、、动作的品析,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平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教师准备:课件、小黑板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作业:1、 正确流利地读会7课课文2、 自学本课生字,要求会读会组词。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一、展示资料,了解竺可桢,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竺可桢的照片:同学们,你们认识他是谁吗?(竺可桢爷爷) 2老师: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前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竺可桢爷爷的资料,能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吗?(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说中加深对竺可桢

11、爷爷的了解。) 3教师:竺可桢爷爷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第一朵杏花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个答案。 (引导学生在搜集、展示资料的过程中,了解竺可桢,体会他在气象学上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师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积极兴趣)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自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一件什么事?三、集体反馈,检查自读的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强调要点。 字音:“载”是平舌音,“绽”“皱”是卷舌音;“律”的声母是“l”。 字形:重点指导“惯”的笔画顺序;注

12、意区别“梢”和“稍”。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 “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2、教师再次出示含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把课文读得更好。 4、指名反馈: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一件什么事?(竺可桢向一个孩子了解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答不上来。于是,竺可桢让孩子留心观察,来年告诉他。第二年,孩子准确地观察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并立即告诉了竺可桢,竺可桢郑重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学生自读为主,读后交流

13、,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在自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交流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围绕第一朵杏花所叙述的这件事情和竺可桢爷爷成为一名著名的气象学家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第一课时课后检测1、给下列生字组词搬( )( ) 钓( )( ) 雁( )( ) 惯(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立即( ) 著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品析句段,深入了解竺可桢成为著名的气象学家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2、总结全文,教育学生学习竺可桢爷爷精确地观察,认真地研究的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抄有关键句子

14、的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淡红色 习惯 需要 研究 估计 推算 著名 2、教师导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是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关于竺可桢爷爷的一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和他成为一名著名的气象学家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寻新知识的兴趣) 二、继续学文,探究原因 1、指名读出文中直接点明竺可桢爷爷成为著名气象学家的原因。(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 “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精确观察和认真研究,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 2、读中理解句子含义:自由地读一读,把你觉得读的时候要强调的地方画出来。 3、指名反馈,教师追问为什么? “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精确观察和认真研究,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 “常年”“才”:强调了成功是要付出辛勤的汗水的。竺爷爷能够成为著名的气象学家,和他长期不懈地努力是分不开的。 “精确观察”“认真研究”:这两个词语直接点明了竺爷爷取得成就的最重要的原因。 “著名”:体现了竺爷爷在气象学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4、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有感情地朝读这句话。(肯定、赞叹、佩服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