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比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136496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1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1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1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安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比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与2011高考安徽卷考试说明中的 “题型示例”比较江上一叶舟2011年高考安徽卷语文科的考试说明,从“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和要求”(包括“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到“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包括“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与2010年的考试说明相比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变化较大的只有“题型示例”部分和“附录二”要求背诵的“古代诗文篇目”部分。变化的主要有以下几处:“写作基础等级”第6小点,关于“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一项,2010年“不写错别字”考点的表述是“要求文中的汉字书写正确。书写错误的,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今年改为“要求文中使用现行规范汉字,书写正确。每一个错别字

2、扣一分”。表述更严谨、科学、明确。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改动表明高考提高了对“正确书写现行常用规范汉字”的重视程度,将不规范的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都列入“错别字”的范围。在这一点上,考生必须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写作发展等级”中“形象丰富”处的表述也有细小变化。由2010年的“文章描述具体,形神兼备”改为“描述对象具体可感,形神兼备”。表述更严谨,要求更具体。“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范围变化最大。2011年高考默写的篇目还是30篇,但篇目调整的幅度较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背诵的篇目,由2010年的10篇减少为6篇,删减的篇目是爱莲说、使至塞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3、、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诵读的篇目,仍是8篇,但有增删。增加的是阿房宫赋、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删去的是赤壁赋、蜀道难、登高。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要求背诵的12篇没有变。新增加了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选修)要求背诵的篇目中的四篇: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阁夜杜甫、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这个变化昭示了命题决策者对“选修”课程考查力度的增加。对“选修”的考查可能不仅限于“默写”上,在“阅读”上也有可能体现。下面主要就“题型示例”部分作一详细对比。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

4、读 考 点2010年例文来源文本内容2011年例文来源文本内容比较分析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例1:2008年宁夏海南卷例2:2009年浙江卷文艺美学教育学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书法艺术更换了例一选文,删除了例二(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009年湖北卷自然科学没有更换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例1:2008年全国卷例2:2007年安徽卷天文学戏曲美学例1:2009年安徽卷例2:2010年全国卷历史学心理学两篇例文都更换了(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2008年江苏卷文艺社会学没有更换(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2008年浙江卷生物科学没有更换(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

5、观点态度2009年宁夏、海南卷诗歌美学没有更换通过比较,发现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题型示例”部分变化最小,八篇例文只更换3篇,而且基本上都是以新换旧,属于例文更新的范围。说明该考点的考查已经较为稳定,不会有什么新花样出现。但要注意的还是选文的内容类型。文本具体内容往往会成为决定阅读难易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考 点2010年2011年比较分析例文来源文体例文来源文体分析综合(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例1:2009年重庆卷瓷器的意味例2:2009年江西卷木车的激情散文散文例1:没换例2:2010年广东卷面包散文外国小说换了一篇且由散文换为小说(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

6、表现手法例1:2009年四川卷想象例2:2005年福建卷日历外国小说散文例1:2009年安徽卷董师傅游湖例2:没换中国小说散文换了一篇且由外国小说换为中国小说鉴赏评价(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例1:2009年全国卷彩色的荒漠例2:2008年安徽卷我与地坛散文散文例1:2010年全国卷大河家例2:没换散文散文换了例文一(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例1:2008年关东卷河的第三条岸例2:2007年安徽卷乡村的风外国小说散文例1:2010年江苏卷溜索例2:没换中国小说散文换了一篇且由外国小说换为中国小说(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

7、价)例1:2005年重庆卷阳台上的遗憾例2:2007年天津卷雪野里的精灵散文散文例1:没换例2:没换散文散文两例均没换探究(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009年福建卷阿庆散文没换散文没换(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2009年广东卷耕作的诗人散文没换散文没换(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小说2010年山东卷骆驼祥子节选小说节选换为长篇小说节选 分析(略)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浅易文言文考 点2010年2011年比较分析例文来源文体例文来源文体理解(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例1:2008年江苏卷后汉书吴汉传例2:2007

8、年全国卷新唐书韦丹传史传史传例1:2010年福建卷张惠言周维城传例2:没换非史传史传更换一例且有史传换为非史传(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例1:2009年山东卷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例2: 2008年山东卷聊斋志异张诚非史传非史传例1:2010年山东卷汪琬申甫传例2:没换非史传非史传换了一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例1:2008年广东卷晋书周访传例2:2009年浙江卷苏轼宝绘堂记史传非史传均没换史传非史传两例均没更换(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例1:2007年全国卷新五代史安重荣传例2:2007年安徽卷古砚说史传非史传例1:2010年全国卷明史王袆传例2:没换史传非史传更换一例

9、,文体没变分析综合(1)筛选文中的信息例1:2008年全国卷宋史廖刚传例2:2009年重庆卷贞观政要贪鄙史传非史传例1:没换例2:2010年江苏卷欧阳修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史传非史传更换一例,文体没变(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例1:2008年安徽卷新唐书韩休传例2:2007年全国卷后汉书宋均传史传史传例1:2010年全国卷宋史康保裔传例2:2009年安徽卷杨士奇游东山记史传非史传两例均更换且更换了一例的文体(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例1:2006年安徽卷齐民要术序例2:2003年全国卷资治通鉴裴矩传非史传史传例1:2010年湖南卷陈亮诸葛孔明例2:没换非史传史传更换了一例 分析(略

10、) 二)古代诗歌鉴赏 考 点2010年2011年比较分析例文来原文体例文来原文体鉴赏评价(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例1:2009年宁夏海南卷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例2:2008年安徽卷谢枋得小孤山例3:2008年广东卷吕本中木芙蓉、范成大窗前木芙蓉词诗诗例1:2008年广东卷吕本中木芙蓉、范成大窗前木芙蓉例2:没换例3:2007年安徽卷陈维崧醉落魄咏鹰诗诗词实际只更换了一例,将2010年例3调整为例1(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例1:2008年全国卷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例2:2008年湖北卷侯蒙临江仙例3:2006年全国卷黄庭坚题竹石牧牛(并引)诗词诗例1:2010年

11、重庆卷郭麟菩萨蛮北固题壁例2:没换例3:没换词词诗更换了一例分析(略)三、写作考点2010年2011年比较分析例题来原题型例题来原题型表达应用(1)标题作文例1:2008年上海卷以“他们”为题作文例2:2009年福建卷以“这也是一种 ”为题作文材料加标题半标题例1:2010年北京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写作例2:没换例3:20010年广东卷以“与你为邻”为题写作全标题半标题材料加标题增加了一例,更换了一例,标题作文的三种题型均有了(2)材料作文例3:2009年全国卷“兔子学游泳”的材料作文例4:2009年辽宁卷“明星代言”的材料作文例5:2009年浙江卷“根对绿叶的情意”歌词的材料作文寓

12、言材料新闻材料歌词材料例4:2010年山东卷名言的材料作文例5:2010年的例3,没换例6:2010年全国卷图画的材料作文例7:2010年全国卷“浅阅读”的材料作文名言材料寓言材料图画材料新闻材料更换了两例,增加了一例(图画材料)(3)话题作文例6:2009年天津卷以“我说90后”为话题作文例7:2007年广东卷以“传递”为话题作文材料加话题材料加话题例8:2010年天津卷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作文例9:2009年广东卷以“常识”为话题作文材料加话题材料加话题更换了两例相对于2010年,写作部分的“题型示例”更为完善了,三种命题方式里的基本题型都有了示例。如“标题作文”部分,全标题、半标题、材料加标题,三种类型均有示例。2010年就没有全标题的题型示例,所以去年本人就曾斗胆说过“2010年安徽高考不会考全标题类作文”之类的话。要注意的是今年的材料作文中增加了“图画材料”,自从材料作文重出江湖,“图画材料”作文已经出现了2次,均为全国卷大纲版,课标版还没有一份试题涉及到此类型作文。奇怪的是,安徽卷作文没有出现在示例中,安徽卷的材料作文较为特殊,本人曾姑且称之为“引语联想型”材料作文。 说明:原题为“比较分析,本人考虑再三,将分析的内容删除,因为毕竟是本人的一己之见,且纯属主观臆测,担心引起不必要的误导。“题型示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