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号赛跑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1363349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叫号赛跑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叫号赛跑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叫号赛跑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叫号赛跑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叫号赛跑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叫号赛跑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体育教学设计:叫号赛跑工作单位: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中心小学 姓 名:秦 秀 玉时 间:2014-10-20叫号赛跑一、教材分析低年段的体育教学应以基本活动和游戏为主,本节课将这两个内容合二为一,综合起来练习,这项活动学生兴趣性高,通过不确定的口令使练习内容更具趣味性,培养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还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协同合作的良好作风和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兴趣广泛、模仿力强、活泼好动、注意力比较集中、喜欢游戏和歌舞等特点。在课的设计中以叫号赛跑为背景设计了比赛,学习本领进行角色扮演

2、灰太狼与喜羊羊的果实之战等游戏使他们“玩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三、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的情况,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和习惯。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快速反应和奔跑的能力;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韵律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3、情感目标:学会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敢于挑战自我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团结互助的精神。四、重点和难点发展快速反应和奔跑的能力五、教学程序(为了完成本课目标采用以下教学设计)1、开始热身部分:导入:班体委集合整队,报告人数,教师宣布课的内容、目标,检查服装、安排见

3、习生,通过韵律操为导线集中学生注意力,为教学服务。采用灰太狼与喜羊羊的果实之战游戏,通过歌舞进行身体热身与准备活动,让学生充分的活动开,防止关节和韧带受伤。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兴趣盎然、情趣高涨,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2、学习提高部分:为了叫号赛跑需要学习本领来导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采用讲解示范法、分解练习、示范指出问题并解决、组织比赛等进行教学。3、整理恢复部分:(1)利用放松操和播放音乐让学生尽快从兴奋状态下恢复安静状态,达到身心放松得目的。(2)教师课后小结,回顾本课的学习情况。并针对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布置家庭作业。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指导活动、组织、要求时间准备

4、活动1、课堂常规师生问好:体育委员整队,清点人数安排见习2、准备活动热身韵律操向前冲音乐跑我的骄傲1、 师生问好,清点人数,安排见习2、 教师示范韵律操,领跑1、听从指挥,表现快、静、齐2、模仿韵律操组织形式:x x x x 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x x x x x x28基本部分1、 课课练:高抬腿、小步跑2、叫号赛跑将学生编号,老师叫到的号的学生快速反应跑过终点线,谁先跑过终点线为胜。3、游戏灰太狼与喜羊羊的果实之战:灰太狼把果实抢走了,逃跑了(按老师设计的路线),喜羊羊以最快的速度追赶着灰太狼并夺得胜利的果实1、 教师讲解要求,示范,语音提示,表扬优秀2、教

5、师讲解叫号赛跑的方法,请几位学生试练习 ,检验教师的讲解学生是否理解,老师补充说明。(老师将学生编号,叫号,叫到号的学生迅速直线跑过终点线,完成后,从两侧走回队伍,下组才可以开始练习,每人练习三次,其中在练习两次后进行总体点评,再进行第三次)3、讲解游戏规则及要求,强调安全1、 积极参与和感兴趣,课课练队形:x x x x 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x x x x x x2、 练习队形:x x x xx xx xx xx xx x 3、注意安全,主动积极参与游戏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31510结束部分1、放松操2、师生评价、小结、收拾器材1、教师领做放松操Because of You2、小结本次课的优缺点,收拾器材,组织下课1、认真模仿2、积极参与组织:x x x x 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x x x x x x2教学器材1、 垒球4干 2、 小筐4个3、 标志物6个4、 音乐素材 运动负荷预1、 预计练习密度302、 预计心率在110分次120分次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