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备课有效教学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1363265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扎实备课有效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扎实备课有效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扎实备课有效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扎实备课有效教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扎实备课,有效教学仙桃市实验小学 万明芬备课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起点,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课备得好不好,关系到课堂教学是否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下面就谈谈我备课的一些感受: 一、关注理念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略”。备课的改革,我们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没有教师的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就不会有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我们不仅要对学生今天的数学学习负责,更要对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负责。备课时只有将新课程理念记在心上,在备课中才能更好地给自己的课

2、堂教学定位,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二、走进学生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建构主义理论也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掌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才能做到准确、恰当的预设,才能确保有效教学的开展。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现实学情,才能设计出实用的、有价值的教案。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真正给学生自主的机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还学生思维的空间,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的

3、不同认识是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资源。因此,备学生我们应该做到了解班级的基本情況、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基础以及他们对教学方法的反应。三、整合资源。教师在备课时应参阅教师教学用书,查阅资料(数学史料 、各类教辅、作业设计等),学习其他老师已有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名师的各种资源,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可以把收集的资料附在备课本上,进行比较、提炼、调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改进和创新,因材施教。同样,对待集体备课也是如此。在集体备课时,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发挥群体效应,实现资源共享。四、 抓住要点。要备好课必须要把握好这几个要点:首先是确立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必须明确而具体,具

4、有可检测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进行目标设计。第二要突出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首先要在时间上统筹安排,将时间花在刀刃上,要紧紧围绕重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启发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使整堂课有一个灵魂。第三要突破难点。所谓难点,即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第四要凸现方法。方法要灵活多样,体现实效性,还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第五要注重过程。围绕重点,分层设计,变知识浓缩型为知识展开型。第六

5、要亮出板书。主旨突出,画龙点睛。五、巧设练习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课堂练习,是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如果能以学生的知识自主构建的过程为出发点,根据知识的纵、横联系设计合理的课堂练习,能展现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弄懂知识的来龙去脉;能让知识的教学过程成为学习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处理、最终内化成知识的过程;实践与创新的过程。一个好的巩固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能力的提高,纠正对新知识理解上的错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六、勤写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是教师自身发展和逐步培养学生的需要。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明确自己的三维目标是否达到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否得到了发展;教学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等等。然后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补充与完善。这样,我们就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其实,从某种角度看,我们教师的工作除了真正课堂上的教学以外,其为教学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可看作“备课”,除已有“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以外,还要从提高专业素养、开展学习互助、挖掘课程资源等更高的视角来“备课”,为更好地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做全面、深入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