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县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133845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祝县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天祝县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天祝县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天祝县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天祝县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祝县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祝县产业扶贫工作情况汇报(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祝县产业化扶贫工作情况汇报天祝县扶贫办(20XX年6月)“十一五”以来,在省、市扶贫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县把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作为产业扶贫的突破口,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调整种养业结构、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合作组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等方面,积极推进产业扶贫。截止20XX年底,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2.68亿元,较“十五”末1.65亿元增加1.03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52元,较“十五”末的1675元增加1077元;贫困人口由“十五”初的10.6万人减少到3.75万人,贫困面下降到21.7%,产业扶贫成为拉动贫困群众增收的有力“引擎”。一、产业扶贫基本情况“十一五”期间,

2、我县以扶贫项目为载体,加大了农业产业化扶贫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力度,共争取各类农业产业化项目100多个,投入扶贫投资4629.844万元,县级整合投入1.46亿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信贷投入3.2亿元,无论是投入总量还在产业发展规模、效益上都成倍增长,有效推进了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1、产业化贴息项目。我们始终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以贷款贴息为重点,大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十一五”期间省办共下达我县产业化扶贫贴息贷款5270万元,贴息174万元。重点扶持了天祝县介实绿色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正阳农贸有限责任公司、天润公司、富源养殖场、华藏养鹿场、恒崟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

3、天祝福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7家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用于蔬菜加工销售、万吨马铃薯生产线、建食用菌菌种培育小区,牛羊育肥示范场等重点项目的建设。2、种养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国家扶贫资金1611万元,共实施环马牙雪山产业化项目等种养业基地建设项目58项,建马铃薯贮藏窖450座,建成马铃薯生产基地10250亩;日光温室2761座,养畜暖棚2057座;引进良种畜3928头(只),草原散养鸡2万只;新建獭兔兔舍150座,引进优质种獭兔1200只,养殖鸵鸟750只;种植中药材600亩,蔬菜400亩;种植优质牧草2.98万亩,围栏草场3.55万亩,草原综合治理2.85万亩。3、整村推

4、进产业发展项目。“十一五”期间整村推进项目共投入国家扶贫资金2568.5万元,其中用于增收产业方面的1479.844万元,新建人参果日光温室615座,红提葡萄日光温室251座,食用菌日光温室610座,蔬菜日光温室193座;修建马铃薯贮藏窖200座,种植马铃薯7600亩;建养畜暖棚2047座,引进良种畜6327头(只)(其中:牛1294头、羊3545只、猪1488口),草原散养鸡雏鸡4.5万只,种植优质牧草9900亩。4、产业连片开发项目。沿毛毛山浅山贫困片(带)连片开发试点项目共投入国家扶贫资金1000万元,其中用于增收产业方面的国家扶贫投资828万元,建成果蔬菌日光温室1273座,养畜暖棚1

5、500座,食用菌大棚777座,建成大田无公害蔬菜基地16660亩,引进良种畜413头(只),建成人工授精站11处,食用菌气调库5座,围栏草场33.6万亩。“张哈”片省级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项目共投入国家扶贫资金390万元,其中用于增收产业方面292万元,新建人参果日光温室470座,养畜暖棚130座,引进基础母牛75头,推广人参果脱毒苗280亩。去年下达的祁连山北坡藏区项目投入国家扶贫资金400万元,截止目前完成国扶资金245万元,已引进虫草鸡雏鸡10万只,良种牛157头,良种羊500只,种植优质牧草5000亩。二、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1、以果蔬菌为主的日光温室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按照“宜菜则菜、宜果

6、则果、宜菇则菇”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组织动员、资金扶持、科技支撑、市场开拓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设施农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截止20XX年底,全县果蔬日光温室达到1.28万亩,建成连片示范点73个。设施农业规模以年均46.2%的速度扩展。2、以暖棚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快速推进。以草产业开发、畜禽品种改良、暖棚舍饲养殖、舍饲规模育肥为重点,优化养殖业结构调整,草畜产业呈现由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截止20XX年底,全县累计建成养殖暖棚2.09万亩,共建成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79个;建成优质饲草料基地25.38万亩;引调西门塔尔良种肉牛7000多头,建立28个肉牛繁育示范村,累计完成黄牛改良

7、2.8万头。建立89个绵羊人工授精站,改良绵羊25万只,养殖草原生态鸡52.4万只,进一步加快了草畜产业结构调整。3、以高原绿色蔬菜为主的高效农业效益显著。近年来,县上采取项目带动、资金扶持、技术服务、龙头企业拉动、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扩大订单规模等措施,推进蔬菜产业发展,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XX年,建成高原绿色蔬菜生产基地8万亩,生产各类蔬菜1.52亿公斤,平均亩纯收入2811元。7个蔬菜品种和5万亩生产基地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及产地认定,部分蔬菜远销到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4、以红提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蓬勃发展。我们充分利用特殊的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发

8、展设施红提葡萄栽培、生态经济林和林木种苗产业,至20XX年底,在10个乡镇建成红提葡萄日光温室2600亩(其中设施桃子75亩)。建成山杏生态经济林示范园400亩,完成种苗培育2000亩。5、以全膜垄侧马铃薯为主的旱作农业迅速发展。20XX年,全县上下将旱作农业工作作为干旱山区农牧民增收的重点产业,坚持“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全面推进”的原则,制定扶持政策、强化组织领导,完成全膜垄侧栽培技术覆膜面积5.7万亩,生产马铃薯6424.47万公斤,实现产值7709.36万元,平均亩产1127.1公斤,较露地亩增产239.2公斤,增产率26.9%,亩增产值287.04元。6、以营销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不断扩

9、发展。以正阳公司、藏牛乳业、恒崟、创新、金和、高原魂、福乐等为重点的一批龙头企业得到发展,“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雏形初步形成。至20XX年底,全县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其中国家级1家(介实公司)、省级1家。资产总额达11685万元,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23365万元,同比增长18.8%;上缴税金240万元,同比增长68.9%;农产品由口创汇106.6万美元;辐射带动农户31063户,基地农户从龙头企业获得收入8300万元,解决农牧民就业岗位0.17万个。7个介实牌蔬菜品种(蒜苗、娃娃菜、西葫芦、荷兰豆、甜脆豆、西芹、豆苗)通过了国家绿色认证和产地认证,人参果和红提葡萄获得了国家有机认

10、证。建立各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协会)154个,发展会员3137人。三、存在困难与问题1、自然灾害频繁,发展基础薄弱。由于我县特殊的自然地域条件和历史原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历史欠账较多,水、电、路、渠配套和仓储设施、种苗供应、流通冷链体系建设等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差,加之我县干旱、冰雹、洪涝和冰雪冻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制约了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2、示范基地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模小,产品数量有限,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设施农业经营粗放,科技服务能力不强。设施农业经营方式仍以个体农户为主,小农经济的生产和经营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仍然比

11、较突由。同时随着设施农业规模的快速扩张,技术服务量大面广任务重,现有的涉农技术干部数量少、装备差,导致技术服务在整体上滞的要求不相适应。3、群众自身积累少,设施农业建设资金不足。我县是一个国扶贫困县,大多数群众生活贫困,没有积累,但设施农业建设的前期投入较大,群众自筹投入乏力,没有能力负担设施农业建设较高费用,政府对设施农业补助投入大,给县级财政造成巨大压力。4、龙头企业发展资金短缺。由于地方财政困难,财政投入少,金融信贷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渠道不畅,贷款难的问题依然突生,加之龙头企业缺乏自身资金积累,筹措民间资金更是困难,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

12、化发展项目少,投入资金小,带动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乏力,龙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再融资困难。5、产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产业链条短。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市场信息、营销网络建设不完善,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能力较弱,中介组织发育迟缓,难以发挥组织带动作用。农业产业开发不够健全,不甚科学,龙头企业带动乏力,产业链条不长,加工增值不高,市场营销滞后,农民增收困难,龙头、基地、农户三者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尚不完善。四、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今后,我县产业扶贫要继续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根本,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政策扶持、突生优势、市场引导、科技支撑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举特色旗、打绿色牌、走产业路,按

13、照“1236”的特色农业发展思路,着力推进农业布局区域化、发展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到20XX年,力争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旱作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设施农业生产面积达到6万亩(日光温室3万亩、养畜暖棚3万亩),青棵、油菜等传统优势良种作物种植面积控制到6万亩,小麦等传统作物的种植面积从16万亩压减到8万亩,牛羊猪养殖量达到200万头、草原生态鸡养殖量达到300万只,特色种植业总产值达到7.96亿元,特色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0.5亿元,使农民来自特色农业的收入增加到2250元以上,占到农牧人均纯收入的40%继续坚持

14、“一乡一业”、“数村一品”的产业发展路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布局调整,不断优化“一川四片”的农业发展格局,力争建成特色农产品生产、特色畜禽生产、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三大基地,努力把我县打造成全省重要的高原绿色农牧产品供应基地。1、加快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步伐。一是抓好10万亩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建设。以华藏寺、打柴沟、石门、松山、天堂、哈溪等乡镇为重点,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以蒜苗、荷兰豆、甜脆豆、中荚豆、娃娃菜、西葫芦等特色优势产品。到20XX年达到10万亩,建成千亩以上绿色蔬菜生产示范村15个。二是抓好10万亩马铃薯基地建设。以安远、朵什、西大滩、东大滩、赛什斯、大红沟、松山等浅山半干旱及二阴山

15、区为重点,加大马铃薯(饲玉米)全膜垄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力度,20XX年达到10万亩。三是抓好3万亩果蔬日光温室设施农业基地建设。以金强川设施农业规划的争取实施为基础,在华藏寺、打柴沟、松山、哈溪、石门等乡镇,大力发展以红提葡萄、人参果、蔬菜、食用菌栽培为主的设施农业,注重园区示范带动效应,大力发展现代旅游观光农业,实现日光温室生产效益的最大化。20XX年达到3万亩,其中红提葡萄1万亩,蔬菜1万亩,人参果5000亩,食用菌5000亩(30万M、2000万袋)。2、发展壮大一批特色畜禽生产基地。一是抓好30万亩优质饲草料种植基地建设。以松山、安远、抓喜秀龙、朵什、西大滩、东大滩、旦马、祁连等乡镇为

16、重点,加快小黑麦、甜燕麦、饲用玉米、箭舌豌豆等为主的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建设步伐。20XX年饲草料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建成优质牧草种子基地1万亩,为设施畜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二是抓好3万亩舍饲暖棚基地建设。在20XX年2.16万亩的基础上,20XX年达到3万亩。按照建设牛羊大县的要求,畜禽养殖量达到500万头(只),其中牛羊猪200万头(只),草原生态鸡300万只。3、切实加强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以正阳、天润公司为依托,扶持壮大和引进培育以白耗牛、小黑麦、新鲜果蔬储藏和加工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8家,以介实、高原魂、华粤等公司为依托,培育壮大农产品营销企业20家,农民经纪人发展到150名,营销专业协会发展到30个;在华藏寺、打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