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温习要点(DOC 15页)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1325689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温习要点(DOC 1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温习要点(DOC 1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温习要点(DOC 1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温习要点(DOC 1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温习要点(DOC 1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温习要点(DOC 1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温习要点(DOC 15页)(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 2013一、小学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课程性质的定位,不仅强调了语文课程工具性这一固有属性,指明了语文作为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既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人们终身学习的基础,又是传承文化、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手段,而且还强调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揭示了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对学生精神领域具有深广影响的人文内涵,即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施是人实现自我成长、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体现了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师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蕴涵着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人的文

2、化及其多样性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这样一种理念。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就是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语文这个工具,来进行“听、说、读、写”,来高质量地领会别人的意思和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说,语文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是人类传承文化、积累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的工具。 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具有人为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是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课程。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

3、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 语文素养的构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是互相交融、渗透的关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

4、的特点(1)人文性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看重想象、直觉和创造性。因此,以学生为主体,承认个体差异,重视个体体验,在探究中学习等备受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2)实践性课程标准中关于实践性的表述:在课程标准中没有给语文实践下准确定义。它是这样说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

5、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3)生活化语文是母语课程,学生在进校前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并生活在母语环境中。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4)民族化民族化即遵循汉字、汉语自身的规律。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汉字造字的特点:汉字是音形义的综合体;汉字构字的特点:汉字是平面型方块体文字

6、,汉字记录汉语没有分词连写的规则;汉字情感色彩的特点、汉语言文化的优势等。比如,利用汉字形声、象形、会意等特点识字,利用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指导写字;再如,利用汉字感情色彩强烈的优势,重视语感的培养,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又如,利用汉语言文化沉淀丰厚的优势,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特征。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自学语文的门径和方法。自主学习就是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7、。)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主要表现*学习目标自我确定 *学习方法自我选择 *学习过程自我调控 *学习结果自我反馈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并不是把桌子或拉开或合拢,几个人凑成一堆。“合作”学习的范围也不单是课堂上,它包括学生课内外的一切学习。 “合作”的基础是分工,没有分开就不能谈合作。“分工”对学生来说,首先是独立。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阐明自己的观点。这种“合作”是给别人提供思考的材料,也是从别人那里获取经验,得到启发,使每个人在“合作”学习的

8、同时,能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这个合作更可以是全班的交流,是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流。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大家对所讨论的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获取知识,感悟方法,同时获得极大的情感满足。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探究”,应是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的过程。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过程、领悟学习方法的过程。“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然后获取探究的乐趣,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探究”的不仅是思想内容,更有方法、情感、态度,

9、内容是浅层次的,而其他是深层次的,是更有探究价值,也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因此,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文本所具有的更深层次的“美”,获取更有价值的东西。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课程内容:增加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给地方、学校留有补充乡土教材的空间;鼓励教师开发、利用语文教学资源。课程实施:改进课堂教学;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三、新课程对“教学”概念的重建1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

10、、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2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所以,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3语文课程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语文教育目标不在完全是预设的而应该是开放的、灵活的、生成的;有清晰的一面,也有模糊的一面;有一定的精确性,也有不确定性。(比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警句”这个目标有确定的一

11、面,又有不确定的一面:没有规定数量和具体的内容。)这样的目标,其意义不仅在于它的弹性,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中国语文的特点。4.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四、小学语文课程资源1.语文课程资源就是上一堂语文课所采用的一切资料来源,它的范围很广,包括一切为课堂教学所用的东西。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课堂教学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教学用具等;二是课外学习资源。如:报刊、电影、报告会、演讲会、图书馆、各

12、种标牌广告、各种风土人情、调查报告、社会实践以及教者与学者平时大脑中所储存的知识与经验等等。 2对课程资源的一些新认识(1)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2)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五、汉语拼音教学1地位与定位 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和查字典。2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汉字。小学阶段汉语拼音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会声母、韵母、声调和拼音方法,认识大写字母,会背诵

13、字母表,认识隔音符号。教学重点是字母和拼音方法。教学要求(P85)3汉语拼音教学过程和内容、方法汉语拼音教学过程:(P85-86)汉语拼音教学内容(P87-90)汉语拼音教学方法导入语音点(1)演示:借助板书、图表等手段演示发音部位和方法。(2)口形示范:向学生展示发音的口形。(3)手势:用双手模拟口腔与舌头,让学生体会发音器官的正确位置。(4)借助实物:借助实物等说明发音原理,如:用吹纸片、吹灭火柴等方法,展示送气、不送气两组声母气流的强弱差别。指导发音(1)以旧带新:用已学过的音带出另一个相关的新音,或一个易发的音带出另一个相关的难发的音。如:shr;i(2)对比:如教授单元音时,可对比舌

14、位的高低、前后和圆展。(3)夸张:突出汉语某些语音的发音特点,对其进行适当的夸张。夸张板书:如教复韵母时,可结合发音口形把主要元音写得大一点,如:iao;夸张口形:口形、舌位等动程适当延长(4)模仿:学生重复录音或教师的发音,可采取集体或个别模仿的形式。(5)观察:学生借助镜子观察口型,纠正发音。(6)检测:利用测音软件或语图仪等检测、纠正学生发音。语音练习(1)认读练习:读出由拼音字母拼写的书面材料。辨声练习:辨读易错、易混的声母或由这些声母拼合的音节,如:p-b;辨韵练习:辨读易错、易混的韵母或由这些韵母拼合的音节,如:n-n辨调练习:将声韵母相同的音节按声调的不同分组认读,如:m-m(2

15、)声调练习唱四声:可齐唱、独唱,也可分组轮换唱。如:第一组学生唱第一、三声,第二组唱二、四声;声调搭配练习:把不同的声调搭配在一起进行练习。(3)听辨练习: 包括指辨、选择、辨别正误、填空等。(4)录音:利用录音设备,进行听说训练。(5)互助:让已掌握发音要领的学生帮助未掌握发音要领的学生练习发音。(6)练读绕口令:将声、韵、调容易相混的字组合成反复绕口的句子,训练发音器官的灵活性。4.汉语拼音的复习巩固利用课本上的内容、图画和配合课本出版的教学图片、挂图、卡片、录音磁带等进行复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听、多看、多练多听:多听规范的发音,多听老师读字母或音节,听后分辨;多看:多观察老师和发音准确的同学的口型变化,或对着镜子观察自己发音是的口型,对看拼音读物;多练:针对重点、难点设计新颖多样的练习情境题。如:l 声母排队法:、声母歌、声母卡:把声母卡按顺序排列。、声母连线图:把声母按顺序用线连接起来。、填写声母顺序表l 竞赛拼读法、小组间的竞赛、男女生间的竞赛、比一比、赛一赛的拼读方法、看谁找的“动物”多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