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期末试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129923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地理学期末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土壤地理学期末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土壤地理学期末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壤地理学期末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地理学期末试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填空题P40 1、从1967年起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腐殖质层 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和母岩等六个主要发生层。2、目前世界通用的门赛尔颜色系列和门赛尔比色卡,其命名是用色调、亮度和彩度的颜色三属性来表示的。3、 水解作用是水的最主要的作用,使矿物风化更为彻底。4、 土壤生物中 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动力。5、土壤有效水指的是凋萎系数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土壤通气性主要决定于土壤中通气孔隙度的多少。7、 土壤酸度分为两个基本类型:一是活性酸度;一是潜性酸度 8、 土壤发育的外在推动力来自于 _气候因素 。9、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成土母质 _。10、发生学分类的基本

2、观点是: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成土因素及其对土壤 _ 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11、 土壤发生学的理论基础是道库恰耶夫 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12、 我国现在通行的土壤分类的 _发生学分类制。13、粘盘黄棕壤的母质以下蜀黄土为主。14、 钙积土的成土过程特点是腐殖质积累过程和钙积过程并存。15、 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土壤随_地表水分 和_热量_ 的分化呈带状配置的特性。二、名词解释1、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分类:自然剖面和人工剖面按剖面的用途和特性分:主要剖面,检查(或对照)剖面和定界剖面。2、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

3、物的参与 下,一方面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后变成无机化合物的过程。P 97 3、诊断层:是指用以识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P 844、潴育化过程:指土壤处于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土壤铁、锰化合物经受氧化还原作用而发生的淋溶淀积过程。三、简答题1、土壤圈的功能有哪些?(1)大气圈: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释放COCH、HS、20等,吸收Q;(2)水圈: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水分配、 水循环与水平衡;(3)岩石圈:地球保护层、地质循环;(4)生物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 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理化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P 1442、褐土的基本性状和

4、诊断特征有哪些?(1)基本性状:剖面构型为 Ah-B-BC-C型。(2)诊断特征:褐土表层为褐色腐殖质层,往下层逐渐变浅,厚度为20cm左右,黏化层呈核状或块状结构,假菌丝状,黏化多为残积黏化和淋溶黏化相结合,呈红褐色,核状结构,有胶膜,厚度为 1050cm有CaCQ淀积,呈假菌丝状或结 核状。褐土表层腐殖质含量一般为1030g/kg,呈中性至微碱性,PH为7左右无 或有碳酸钙反应。土壤质地在在粉土至黏壤土之间,黏化层的黏粒含量高。P 733、地形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的发生与发育的?地形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只是通过对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起间接作用,只是影响在土壤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

5、)、地形通过影响降水和辐射的再分配而影响土壤发生 (2)、地形影响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再分配 P 24 4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1)土壤有机质是植物养料的主要来源; ( 2)土壤有机质能提高土壤蓄水保肥 和缓冲能力;( 3)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 (4)土壤有机质能促进土 壤微生物的活动( 5)土壤有机质是植物生长激素四、论述题1、论述土壤形成的主要成土过程 我们将土壤中物质的交换与转化看作为成土过程; 但不把土壤中能量的交换和转 化作为成土过程, 而仅仅将它看作是成土过程的动力; 尽管能量交换和转化与物 质的交换和转化常是相伴发生的(一)成土过程中基本的物理、化

6、学与生物化学反应1、淋溶与淀积 2、分解与合成 3、迁移与富集 4、侵蚀与堆积 5、土体扰动(二)矿物风化为主的成土过程1、原始成土过程 2、粘化过程 3、富铝化过程(三)生物富集为主的成土过程1、腐殖质积累过程 :指各种植物在土体中, 特别在土体表层进行腐殖质形成的 过程。2、泥炭化过程: 指有机质以植物残体的累积过程。(四)盐分聚积为主的成土过程1、钙化过程 :指碳酸盐在土体中淋溶和淀积的过程。2、盐化过程 :指干旱气候条件下, 地下水中的盐分通过毛管蒸发而在土壤上部 或土体中易溶性盐的聚积过程,它是盐土的形成过程。3、碱化过程 :指土壤胶体中含 15%以上交换性钠,使土壤呈碱性反应并产生

7、碱 化层的过程。碱化过程是碱土的形成过程。(五)氧化还原为主的成土过程1、潜育化过程 :指土体长期渍水条件下使变价元素 (铁、锰)转变为还原状态, 形成灰色、深灰色或灰蓝色土层的过程。2、潴育化过程: 土体中地下水产生季节性升降变化,促进氧化还原作用交替进 行,在土体结构表面出现锈纹、锈斑或铁锰结核的过程。也称假潜育过程。(六)淋溶为主的成土过程1、灰化过程 : 指土体表层(特别是亚表层) SiO2 残留,铁、铝与腐殖质形成 络合物的淋溶淀积过程。产生的前提是:2、隐灰化过程 :是灰化过程尚未发展到灰化层明显出现, 但实质上确有铁、 铝 锰物质的酸性淋溶和淀积作用的则称之隐灰化过程。3、漂灰化

8、过程:指土体内还原离铁、锰作用和灰化作用相叠加的过程。4、白浆化过程: 指土体中出现离铁、离锰的漂洗过程。其机理是还原加淋溶。2、试述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土壤地带性规律指土壤与大气候、生物相适应的分布规律; 土壤地带性分布也可分为水平地带性规律、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和水平- 垂直地带复合分布规律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 (一)土壤的纬度地带性指地带性土壤大致沿纬线 (东西) 方向延伸,按纬度 ( 南北) 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 由于不同纬度上热量的差异, 从而引起温度、 降水等气象要素以及气候自赤道向 两极的变化,与此相应地也引起生物、土壤呈带状分布沿海型土壤纬度地带及其特点 走向与纬线有些偏离,

9、分布位置多在中纬大陆边缘, 土壤地带谱系由森林土壤系 列所组成内陆型土壤纬度带及其特点 位于温带大陆内部的土壤地带谱主要是由草原土壤系列、荒漠土壤系列组成 在相似的经度上, 从低纬到高纬, 土壤垂直带谱由简变繁、 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 由高降低(二)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指地带性土壤大致沿经线 (南北)方向延伸,而按经度 (东西)方向由沿海向内陆变 化的规律。这种变化主要与距离海洋的远近有关 在相似纬度上,从湿润到干旱地区, 山地土壤垂直带谱先是复杂, 最后趋于简单, 而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则逐渐升高( 三 ) 大地形对水平分布的影响大的山地常常是气候、 生物的天然屏障, 它加强了地带的分异, 往往成为土壤地 带的明显分界山体越高,相对高度差越大, ,土壤垂直带谱愈完整;( 四 ) 土壤水平地带间的联系和更替特点 山地的坡向不同,土壤垂直带谱组成及土壤高度也有差别 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是指土壤随地形高度的升 ( 或降 ) 依次地、有规律地、 相应于 生物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把土壤随地形高低自基带向上 ( 或向下) 依次更替的现象,叫作土壤分布的垂直地 带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