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23童年的发现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1270525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23童年的发现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五下--23童年的发现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五下--23童年的发现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五下--23童年的发现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五下--23童年的发现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下--23童年的发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23童年的发现(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微信公众号:精挑小学语文!对话框回复:教师套餐,可获取配套课件!2.童年的发现 课题童年的发现课型略读课文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胚、祸”等10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3.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

2、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5 )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2】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

3、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1)小组交流:“我”发现了什么?(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板书:发现)2.【出示课件3】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1)读一读,说说自己感受到什么?(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感受到作者童年生

4、活的快乐和自由。(在“发现”前板书:“童年”)(3)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童年是幸福无比的,你们的童年一定曾经发生过让你们到现在都难以忘怀的趣事!你们的童年曾有过什么样的发现?(我发现了后山洞里的一个小秘密;我发现了母鸡吃石子越吃越有味的;我发现在下雨前夕蚂蚁们会团结协力搬家;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我发现下雨过后天空会有彩虹)(补充板书,完成课题:童年的发现)学生齐读课题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4】 阿阿费奥多罗夫达维多夫(1828-1903),俄国儿童文学作家,曾是莫斯科国立A.H.柯西金纺织大学实用艺术系教授、苏联美术科学院通讯院士。其编著的资料集伊伊列维坦

5、:书信、文件与回忆(回忆录部分出版时名为回忆列维坦)是研究俄罗斯最伟大的抒情风景画大师列维坦必备的最基本的资料汇编。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童年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童年是人生之旅最十分重要的、十分珍贵的驿站。激情的导语能唤醒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怀着真挚的心走近课题,深入课文。了解作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新课教学(15 )分钟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6、。【出示课件5】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学生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童年的发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6】文章开头用倒叙悬念法。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在9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第13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的发现的过程。先是由梦中飞行,然后到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最后到母亲怀胎为什么是9个月。第三部分(第

7、14自然段第19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在六年级的一次生物课上,证实了“我”的发现是正确的。但因为“我”的高兴,使我受到了惩罚。我也因此明白了一个道理。四、细读课文,了解内容1.提出要求: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清楚这问题,“我”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默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说说自己有过什么“重大的发明与发现”。2.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批注,自我品读探究。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课文主要讲了“我”在9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以及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的过

8、程。 引导学生积累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新课教学(20 )分钟五、细读文本,探究“发现”。(一)阅读开头,了解发现【出示课件7】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1.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从这段话自己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1)“我”的发现是“有关胚胎发育规律”。(2)“有关胚胎发育规律”,这可是生物学家研究的大课题、大难题啊!那些生物学家费尽毕生心血也不一定能有这个发现,可一个九岁的孩子却发现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3)教师小

9、结:文章学里讲,倒叙能制造悬念,吊起读者的胃口,引发阅读兴趣。 (4)谈话过渡:如果这个发现是从书上看来的,是爸爸妈妈或老师告诉他的,那还可以理解,而“我”偏偏说:“这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真的奇了。同学们,你能相信吗?让我们继续阅读后面的课文,了解“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身的体会。(二)围绕“发现”,精读课文。1.梦中飞行,引发思考。【出示课件8】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借这些优美的词句,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看能体会到什么?(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

10、言。(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体会到“我”在梦中飞行的无比快乐和惬意。(4)引导同学联系自身的生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扩充,并带着自身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5)谈话过渡:“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身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发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我”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板书:梦中飞行 引发思考)2.师生对话,求解疑问。(1)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我”提出了哪些问题?老师是怎样解答的?(学生自由发言)【出示课件9】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11、。”(2)读一读,看老师给出满意答案了吗?(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3)教师小结:“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老师都快招架不住了,于是说:“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虚晃一枪,开始撤退。可这撤退具有教学机智,老师丢给“我”另一个问题:“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我”的思想之火又被点燃了。(4)指导朗读:“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

12、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5)谈话过渡: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3.绞尽脑汁,惊人发现。(1)谈话引导:“人究竟是怎样来的?”正是问题的牵引,“我”才会一步步前进,到达“发现”,收获成果。既然老师那里给不出现成的答案,那就自己去想,自己去寻找吧。“我”是怎样寻找答案的?(学生各抒己见)【出示课件10】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

13、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教师小结:课文有两个词写尽了“我”寻找的用功和努力“痴迷”、“翻来覆去”。“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这想法够痴迷了吧。问题交流:“我”经过考虑、推算,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学生发言,教师小结。)(2)【出示课件11】 “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身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教师小结: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

14、想啊想啊”、“嘿”、“哈”等词语体会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动身现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如此简单明了”、“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的感慨。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板书:绞尽脑汁 惊人发现)(三)遭遇挫折,悟出哲理。1.证实发现。(1)同学们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是怎样被证实的。【出示课件12】 又过了三四年,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2)引导交流: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身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因为在当时,对于同学

15、和老师们来说,人体发育是一件神秘又严肃的事情,老师认为这件事对于孩子们来说应当是以严肃的面孔来面对。所以,当我在笑时,老师误以为我是在嘲笑这件在他们看来十分神秘的事。)老师是怎样对待我的?(把“我”轰出了教室。)3.谈话过渡:“我”童年的发现,按理要获得表扬夸奖才对,遗憾,因为表达得不是时候,结果走向了反面,被老师给轰出教室去。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站在教室外面,我终于悟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候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1)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结合自身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引导同学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身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出示课件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