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1262201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陋室铭》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陋室铭》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陋室铭》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陋室铭》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陋室铭》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陋室铭》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陋室铭》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陋 室 铭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朗读、翻译并背诵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疏通文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 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2、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熟悉生字词。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 1

2、分钟1、学生在悠扬古雅的古筝音乐中观看修复后的安徽和州刘禹锡故居-陋室的照片。2、老师激情导语:同学们,这座破旧简陋的房子,虽然没有流光溢彩的屋檐,也没有金碧辉煌的陈设,更没有珠光宝气的点缀,但是它却成就了唐代诗人和哲学家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正如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所说:“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陋室,共同感受作者超越世俗的志趣和情怀。出示课题。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分钟1、作者刘禹锡是何许人也,下面请看介绍:(让一名学生朗读)2、老师补充:当时他被贬到和州做刺史时,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的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之内让他搬

3、家三次,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让他住进了一所非常简陋的小房子。他在愤激之中,一气呵成,写成了陋室铭,并请有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刻写在碑上,竖在门外,以明心志。三、解题 1分钟陋室,意为简陋的房子。“铭”古代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教师补充:我们常说的“座右铭”是指写在座位上的一两句话或格言,用以自我鞭策或勉励。 四、展示学习目标 1分钟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的含义,能够疏通文意。3、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4、学习作者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五、朗读并感知 9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熟悉生字读音,揣摩停

4、顿、语速、语调,感知文章内容。2、检查学生掌握生字情况。:下列生字怎么读?德馨(xin) 苔痕(ti) 鸿儒(r) 案牍(d) 调素琴(tio)3、让一名学生试读全文,师生评价优劣(评价停顿、语速、语调、感情处理是否得当)。4、听名家朗读课文,师生欣赏评价。这篇铭文不仅押韵而且运用了许多对偶句,请找出韵脚和对偶句。5、学生同桌结合练习朗读,把握好停顿、语速和语调。6、再让一名学生朗读,师生评价、指导。7、全班齐读。(师:这篇铭文,由于多数句子押韵,读来琅琅上口,现在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带着感情再读一遍,好吗?)六、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7分钟1、学生先自个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把重点字词和不理

5、解的词句做上不同的标记。然后同桌再讨论交流疑难词句,仍不能解决的,请做上符号等一会儿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老师巡视指导,解疑)3分2、让学生把小组内没有理解的字词句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1分钟3、通过练习,检查学生理解程度。(让学生不看书回答)惟吾德馨:惟,只;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鸿儒:博学的人 白丁 没什么学问的人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发出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 4、由一名学生口头翻译全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在于深,有龙(居住)就灵异了。这(虽然)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的痕迹蔓延到台

6、阶上,现出碧绿,芳草的颜色映入帘内,显得青葱。(在这里)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 往来的没有无知的庸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鼓,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 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草亭。(正如)孔子所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君子住在这里)有什么简陋的呢?七、整体感知 2分钟1、全文共写了几层意思?1、(13句)2、(47句)3、(8、9句)三层2、文中那一句点明了文章主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八、深入理解、品味赏析 10分钟(一)学习第一层(13句):用山水做比,引出陋室,点明主旨。1、朗读2、思考: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无关,为什么

7、要写这些?开头用比喻起兴,引出陋室,以虚衬实,进行类比。补充:“陋室”好比“山、水”,“德馨”之人犹如“仙、龙”。“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房屋虽然简陋,但室主人品德高尚,就不觉其“陋”,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语统领全篇。3、指导背诵(二)学习第二层(47句):写景叙事 1、齐读第二层。2、思考: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写陋室的?作者的语言朴素而清新、精美而含蓄,请你任意选出一两句朗读并赏析。赏析时可以分析那个字词用的好,好在那里,也可以分析句子的修辞及作用。居室环境(景)、交往人物(人)、日常生活(事),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3、指导背诵(三)学习第三

8、层(8、9句) :1、朗读2、思考:作者为什么提到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师:诸葛、子云分别指谁,他们是怎样的人?作者在本文提到他们有何用意?作者运用类比,把自己的陋室与古代贤人的茅庐和玄亭做类比,意在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言外之意是:希望自己像他们一样,因为高雅脱俗而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3、文章结尾为什么引用孔子的话?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以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说明陋室不“陋”,突出了主题,与前文“斯是陋室”遥相呼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9、突出表明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以问句作结,警策有力,引人深思。4、托物言志:作者借助对陋室的描写,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感情、抱负和志趣,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5、指导背诵九、小结 1分钟陋室铭1、(13句)比喻起兴,引出陋室。2、(47句)写景叙事,描写陋室。3、(8、9句)古贤自比,表明心志。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篇铭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下面我们就来一个背诵比赛,看谁背得最快。十、背诵 比赛 3分钟讨论:

10、你是如何看待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十一、反馈检测 3分钟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孔子云:何陋之有?3、名句运用(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 。(5)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十二、作业1、试着写一两个对偶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关于学习、处世、立身的。)2、日记:读陋室铭有感 教学反思: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久为流传,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我在进行本课教学时,利用课件展示了教学的主要环节和用以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练习和简明参考答案,这样不仅能给学生直观形象的印象,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激发学生创造能力。我在导入新课时配上了悠扬古雅的古筝音乐,在最后的集体背诵环节,也配上了与课文情调相宜的音乐。不仅营造了古雅的课堂气氛,也大大增加了课堂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