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究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1129143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下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究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第一职业中学 李盼盼摘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依据新大纲、新课程理念的指示,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迫在眉睫。结合我校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后生成的“三三六”教学模式,为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的着眼点在于教师和学生。那么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围绕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完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三个方面进行了科学探究。关键字:新课改 初中化学 教师教学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 课堂效率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实施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基础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发展性。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

2、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1。我校生成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中也体现了这一点,本次课程改革从根本上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巨大改变。下面结合我校课改经历谈谈新课改下是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教师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化学学科本身就有自身的优越性,现代化学产品的层出不穷,日常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千变万化,工业生产中化学材料的包罗万象,无不要求化学的教学应不断的更新,跟上时代的节拍,把理论应用于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一) 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

3、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发挥好自己的教育服务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呢?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乃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事物感兴趣才能激发人们爱思考、爱探究、去创新。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而谈,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学生当中树立学术上的权威性,增强教师的个人魅力。需要教师有高超的处理教材的能力,有效的组织化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绪言时,先给学生做几个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清水变牛奶”、“魔棒生烟”,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

4、系,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始终保持有一颗宽容的心、友爱的心,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性格可塑性强,只有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才能很好的化解问题,不带着情绪上课学习,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学习效率会大大增加。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著名实验 “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反映出在教育实践中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常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很多后来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因此,在教育、组织管理和人际关系中要多鼓励和赞美,平等、民主的对待每一名学生。(二)设置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表现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根据化学学

5、科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改变传统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校在新课程改革中向山东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课改先进校主要学习研究了引导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如演小品、说快板、编歌谣、搞竞赛、变魔术、座谈讨论、化学晚会等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来实施的:讲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时训练学生自制卡片来展示反应的过程;讲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以竞赛的形式分组开展;讲元素化合价和物质溶解性时编成快板,读来朗朗上口,记忆深刻;讲燃烧和灭火时,借助农村学生的便利条件,让学生亲自回家实验(

6、三) 注重实验的实用性功能,活化课内外实验根据杜威的经验主义教学论观点认为: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景。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实验,给学生在紧张学习生活之余增添了不少乐趣,对化学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发挥实验的重要作用,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注重演示实验的作用。实验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在演示实验前,要让学生对实验做到心中有数,引导学生熟悉掌握化学实验中观察的基本内容,细心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考,认真做好化学现象记录,科学分析实验现象的结果。第二,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自己动脑设计,动手操作的实验,使学

7、生在操作领域、认知领域和体验领域都有很大的收获。例如:讲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让学生分别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烧杯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吹气,然后观察实验现象,都亲自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第三,注重实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化学实验与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比如在家庭清洁积有水垢的热水壶时,学生根据课堂中所学的酸碱中和反应,利用食醋溶解水垢,既干净又卫生;在夏季农村墓地里经常出现“鬼火”,就是由于人体内白磷自燃的原因理论源于现实,是其精华,同时又服务于现实生活,所以在平时的实验学习中要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四) 采用多样化的检测方法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是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改进教

8、师教学工作、调控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为了巩固和检测课堂教学效果,考试和做作业是常用形式,但有些学生一听说要考试精神就高度紧张,晕场现象很严重,不能很好的检测到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知识应用能力;作业的完成情况也很不乐观,抄袭和不认真完成作业的现象很常见;更有甚者教师布置大量的作业习题,使得住宿学生每天晚上都要打着手电筒写到12点,造成学生身体呈亚健康状态。为此,我们一改过去单一呆板的检测模式,采取形式多样的丰富有效的检测方法,比如,在课堂开始前五分钟进行化学知识抢答,给优胜者累积分数,到每周末评比一次;开展化学知识讲座活动、化学知识竞赛活动、化学知识进万家活动;组织化学游戏、化学晚会等等。通过丰富

9、多彩的化学活动和游戏,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在欢乐的海洋中收获到丰硕的化学知识果实,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化学课堂效率。二、 教师教学手段的日臻完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突出给人以直观上的形象感,再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但是在一些微观世界单纯靠宏观世界的实验演示,肉眼是看不到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领域中占领了很大空间,使教学活动更形象、更生动、更直观。(一) 重视实验和直观教具的作用化学课程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它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如何使化学的教学服务于生产生活呢?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的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起来,采取学生

10、易于接受的教学手段,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讲化学反应时,利用实验可以研究大气污染的治理及污水处理,臭氧层空洞的预防等等;通过实验还可以验证一些假设和结论,使疑难问题瞬间土崩瓦解。直观教具即常见的挂图、球棍模型、仪器模型等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人眼前一亮,醍醐灌顶。在讲金刚石和石墨结构的区别时我利用直观教具的作用,分别拿出两者的球棍模型,区分二者的异同,使教学易如反掌。(二)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化学教学中,投影仪、录像、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使一些抽象的东西或我们做不了的实验具体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势在必行。在讲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观粒子反应时,应用

11、flash动画演示这些微观粒子的反应,使学生一目了然,教学任务轻松完成。一些危险实验如粉尘爆炸、灭火器等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的过程使学生获得仿真操作的技能和体验。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化学名人轶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三、学生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2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变学生机械接受知识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把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得以张扬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怀疑意识、批判意识。(一)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得到加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就

12、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受、自主观摩、分析和思考探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首先,增加学生课堂活动量,拓宽学生参与面。课堂中,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也就给了学生消化、吸收、发现、驰骋的广阔天地。在有限的知识探索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思考力、理解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比如经常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几种未知物的鉴别。其次,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化学知识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各个方面,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自己从学校、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实践

13、。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会大大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兴趣,成为化学课程学习的主人。(二)学生合作性学习能力得到加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对合作学习展开了广泛的探讨,从而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条件。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在班级教学中,学生群体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即合作的、竞争的和不相干的,他们通过实验研究提出,只有这种结构才能在学生群体间起到相互作用的效果,从而改善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在化学课程学习中,学生的合作性学习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们在课堂上四五个人结合成一个学习小组(按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分工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勉励,使化学实验的操作得到很好的掌握,化

14、学疑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课堂外,学生们结伴开展一些化学游戏活动,深入到大自然中捕猎一些化学知识和化学现象,大家共享劳动成果,从而大大提高了化学课堂教学效益。 综上所述,教学必须适应科学发展和时代进步,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进行,应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实验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化学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内外的活动探究中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主动性参与”的探索活动。所以只有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教学相长,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参考文献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