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请调研检测历史(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71084894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请调研检测历史(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盐城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请调研检测历史(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盐城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请调研检测历史(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盐城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请调研检测历史(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盐城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请调研检测历史(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请调研检测历史(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请调研检测历史(解析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联盟校第一次学情调研检测历史试题(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 0.5 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纸上将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它答案,请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卷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2、题目要求,请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填涂答案选项。)1.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泥板上的文字”、“草纸上的文字”、 “龟甲上的文字”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字母文字B. 都产生在亚洲C. 诞生于大河流域D. 保存于史诗之中【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泥板上的文字”是两河流域的苏美人创造的,“纸草上的文字”是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发明的,“龟甲上的文字”黄河流域的古中国人发明的,因此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诞生于大河流域,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泥板上的文字”、“草纸上的文字”、“龟甲上的文字”均不是字母文字,排除A项;“草纸上的文字

3、”产生于非洲,排除B项;“保存于史诗之中”与“龟甲上的文字”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 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汉朝郡名)徼外(塞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这一记载可以直接用来证明( )A. 大秦和东汉互相遣使交往B. 东汉和罗马建立了直接的联系C. 东西方开始了大规模交流D. 罗马帝国特产首次中国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大秦是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大秦王遣使到中国,可以直接用来证明东汉和罗马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流,B项正确;材料未

4、体现两国“互相遣使交往”,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东西方开始了大规模交流”,排除C项;“首次”说法绝对,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3. 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据图3可知,人类文明交往( ) A. 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融合B. 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统一C. 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D. 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内核【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古代史(罗马)。据材料“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结合图示可知拱门形制在亚述、安息宫殿门和罗马凯旋门上都有应用,说明人类文明之间存在交流和融

5、合,有利于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和融合,A项正确;仅从拱门形制的应用,无法断定区域文化的统一,排除B项;“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表述夸大,排除C项;仅从建筑的特色,并不能看出民族文化的内核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4. 两河流域出土的楔形文字泥板上记载了众多关于“大洪水”的故事,其内容与其它地域早期文明的洪水传说非常相似。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该区域发现了厚约3米的“淤积层”,为证实“大洪水”传说打开了突破口。这表明( )A. 两河流域是古代农耕文明发源地B. 历史记载必须经由考古发现证实C. 传说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历史真实D. 世界各地早期文明发展轨迹相似【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两河流

6、域出土的楔形文字泥板上记载了众多关于“大洪水”的故事,后来经考古发现厚约3米的“淤积层”,可以看出传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C项正确;“发源地”表述错误,排除A项;“必须”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两河流域文明,未涉及其他文明,排除D项。故选C项。5.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公民法庭判决其有罪是不公正的,但审判他的法律是雅典民主政府颁布的法律,而服从法律是个人的责任,因此当他有机会逃跑时,他明确拒绝逃跑而是接受了判决。这体现苏格拉底()A. 不赞同陪审法庭制度B. 认同法律至上的原则C. 宣扬公民应服从城邦D. 开启了理性主义先河【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苏格拉底认为雅典公民法庭判决

7、其有罪是不公正的,但审判他的法律是雅典民主政府颁布的法律,而服从法律是个人的责任,因此当他有机会逃跑时,他明确拒绝逃跑而是接受了判决”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B项正确;苏格拉底没有对陪审制度进行否定,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公民和城邦的关系,排除C项;D项错在“开启”,排除D项。故选B项。6. 据袁隆平回忆,位于井冈山南麓的桂东县是全国率先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地区之一。1975年全县仅试种水稻9888亩,次年便在全县迅速推开。当地民谣传唱:“层层梯田持山腰,银河两岸种杂交。”这反映了( )A. 当地提高粮食产量的迫切愿望B. 地方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 杂交水稻试种成败取决于环境D. 桂东县率

8、先实现了粮食自给【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层层梯田持山腰,银河两岸种杂交。”,可以看出在井冈山南麓的桂东县推广种植杂交水稻,而杂交水稻作为新品种,寄托了当地人民对粮食产量的迫切愿望,A项正确;仅从材料不能得出地方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B项;环境只是影响因素之一,并不是决定因素,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杂交水稻在桂东县的试种和推广,不能得出“率先实现了粮食自给”,排除D项。故选A项。7. 合作农业的早期形式称互助组,它大量出现时,全部农户中有40%加入了互助组,它是农民传统合作形式的扩大,组内的农户(典型的形式不超过10户)在自愿互惠的基础上交换劳动力和交换使用耕畜与农具,但生产资料

9、(包括土地)仍属个人。据此可知,互助组大量出现于( )A. 19271937年土地革命期间B. 19501952年土地改革期间C. 19531956年农业改造期间D. 19781984年农村改革期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1952的中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农业互助组的大量出现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期间,B项正确;19271937年的土地革命期间没有组建农业互助组,排除A项;19531956年农业改造期间实行的是农业合作社,排除C项;19781984年农村改革期间实行的是

1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D项。故选B项。8. 1970年十一国庆节,毛泽东特意邀请美国作家斯诺夫妇登上天安门城楼,并进行了长时间谈话。12月15日,人民日报不无特意地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毛泽东与斯诺谈话的大幅照片。这说明A. 中国意在改善与美国关系B. 中美关系已经正常化C. 中美两国的冲突已经消除D.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答案】A【解析】【详解】1970年,毛泽东特意邀请美国作家斯诺夫妇登上天安门城楼,并进行了长时间谈话;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毛泽东与斯诺谈话的大幅照片。这说明了中国意在改善与美国关系,故A正确;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故B错误;中美两国的冲突不可能消除,故C错误;1979年中

11、美两国正式建交,故D错误。9. 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环境和历史背景,也造就了那一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下列精神内涵按其发展脉络排列正确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崇尚劳动、敬业守信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中共一大的召开有关; 与改革开放有关;与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有关;与五四运动有关。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正确排序为,D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排序错误。故选D项。【点睛】10. 下面所示的示意图中,出现三段高峰期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A. 新中国成立、中美建交、苏

12、联解体B. 中苏建交、中美建交、苏联解体C. 中苏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D. 新中国成立、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邓小平南方谈话【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1972和1992年先后出现中国与外国建交的三个高峰期,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中苏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和苏联解体,C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第一次建交高峰出现的前提而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1979年中美建交并非1972年第二个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排除B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与第三次建交高峰的出现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

13、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关系的变革C. 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D. 文字的发明【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可知随着农耕的发展,私有制出现,进而出现文 字,然后出现了国家,体现了农耕发展,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即生产力的发展是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A项正确;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发展是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属于生产力的发展的一个方面,排除C项;阶级的产生、国家

14、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2. 19531957年,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的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说明我国经济建设的特点是()A. 恢复国民经济B. 优先发展重工业C. 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D. 优先发展文化教育【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53年新中国开始“一五”计划。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工业占58.2%,反映了当时我国经济建设是优先发展重工业,B项正确;恢复国民经济完成于1952年底,排除A项;材料反映国

15、民经济中工业发展是重点,不是综合平衡,排除C项;材料反映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D项。故选B项。13. 阅读下表所示的内容,表中数据的变化与下列哪一因素直接相关()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投资年份企业数量(个)合同金额(亿美元)占台湾地区对外投资比例(%)1991年173513.909.521992年6 43055.4321.781993年10 94599.0365.60A.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C. 两岸“九二共识”的达成D. 海峡两岸最高领导人会晤【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一次历史性突破。结合材料可知,19911993年台湾地区在祖国大陆的投资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主要和九二共识的达成有关,C项正确;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不是变化的直接因素,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一国两制”,不是变化的直接因素,排除B项;2015年海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