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教育计划总结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1070113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励志教育计划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励志教育计划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励志教育计划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励志教育计划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励志教育计划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励志教育计划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励志教育计划总结(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励志教育 学校特色教育概述一、指导思想励志教育,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鼓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力量成长,让学生用自己力量战胜挫折,最终到达成人成才目。励志教育是以信念教育为导向、以教育鼓励为手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广义教育。励志教育是让学生用自己力量成长道德教育,励志教育是让学生用自己意志战胜挫折赏识教育。二、主题“励志、赏识、关注”励志使人进步,赏识使人自信,关注使人成功,以励志教育来关注与赏识每一位学生。三、总体思绪“励志是一盏灯,点亮老师,点亮学生,照亮我们农村学校”。教育就是在我们孩子心中留下漂亮痕迹。创立励志教育特

2、色就是想把励志这种品质扎根在学生心中。把励志这颗种子,在小学六年当中深深埋藏在他们心中,成为他们一辈子都能享用一种财富。开展励志教育总愿景和思绪。两条基本途径来展开励志教育:一条是主题活动途径。通过阅读励志类书籍,诵读励志名言名句,聆听励志汇报,观看励志电影,尚有某些励志实践活动,开展励志文化节,以及开展励志之星多元评价。第二条途径是课堂。课堂是孩子们生活主阵地,把励志这个主题演绎到我们课堂中,从教材中挖掘励志资源。第一种是教材背后励志人物和励志故事,我们好好梳理一下语文、数学、品社、体育、科学等课程里面励志人物、励志故事,应当是非常丰富,可以选用适合小学生阅读人物、故事来开展励志教育。第二个

3、是这门学科自身教学实践活动,例如说数学课中让学生每日口算练习,每天坚持,这就是一种励志教学活动。再如写字,每天坚持练字,也是一种励志类实践活动。尚有体育、艺术等都可以选择某些项目,让学生学习。英语中有诸多励志名言,怎样每节英语课开始用一分种时间说一句励志名言,一周纯熟记住一句就可以,一年下来就能记住四五十句,既培养了励志品质,又提高英语水平。沿着这两条线索去挖掘励志资源,孩子们收获一定是丰富。通过一系列励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拥有坚信、坚强、坚持等励志关键品质,每门学科老师都是可以做到。当然,励志孩子同样需要具有励志品质老师来陪养,期望更多老师从自我做起,每个人成为励志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带出

4、励志型学生。四、校情分析学校目前存在如下某些局限性:教师层面:教师职业倦怠明显;多侧重学习层面,关注学习成绩,忽视思想交流,教师教育德育职责比较缺失。学生层面: 1.学生人生无规划、无目。2.缺乏为理想奋斗信念。3.生活、学习压抑,幸福感缺失。4.大部分学生自由散慢,得过且过。学校层面:我校师资紧缺,一种教师教着多种班,多门学科,顾及不到学生德育教育。家庭教育层面:农村教育观念落后,家长整体教育程度偏低,对教育认识肤浅,分数至上,重分轻德;疲于生计,荒于对孩子教育管理,隔代抚养,管教无力或放任自流;缺乏沟通,教育问题简朴化,教育目不明。对孩子学习不重视,连基本检查和签字都做不到。教育背景目前学

5、校德育工作比较单一化、机械化,尤其是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更是盲目和无序。为了更好地贯彻学校德育工作精确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创新农村学校德育工作需要,鼓励农村学生发奋图强,让学生用自己力量成长。办学理念: 为健康成长服务,为未来幸福奠基办学目: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成功品质校训: 团结 进取 求实 创新校风: 敬业 高效 励志 自强励志总目: 志存高远,品学兼优励志阶段目: 初级 触动心灵,唤醒励志意识中级 激发自信,形成励志品质高级 强化品质,践行励志行动 世原小学 .2 世原小学励志教育计划一、活动指导思想通过开展励志教育活动,让广大学生把学习当作天职,把激情化为动力,把理想

6、变成现实。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毅力,教育学生从目前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对看待挫折,自立自强自信,努力实现如下四个方面转变:学生学习上由“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转变;品行上由“不敢出错误”到“不愿出错误”转变;管理上由“我被管理”到“我管自己”转变;发展上由“要我成才”到“我要成才”转变,增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二、教育模式实行原则:(一)有序性 励志教育必需事先筹划好实行方案,实行材料准备,实行形式,估计预期效果,实行总结等,此外由于励志教育周期比较长,需要作好长期布署,在不一样场所和时刻下,做最适合励志教育。(二)平常性 励志教育不能无计划和目进行,也不是

7、靠一两次励志教育就可以到达目,必须靠平时不停灌输,长期巩固,把励志教育平常化,长期化。学校无小事,到处皆教育。(三)差异性 世界上没有相似两片树叶,学生个性千差万别,每个学生背后又是一种家庭,家庭文化背景、组员构造也是不一样样,这些多样性造就了一种个性格各异人。面对每一种独特生命个体时,所用励志手段要有所不一样。四、励志教育模式详细操作(一)班主任励志寄语 语言在班主任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班主任必须锻炼自己语言技巧,提高语言感召力、说服力和鼓动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性语言比单纯理论性话语,更能收到好教育和教学效果。因此班主任寄语在励志教育中举足轻重。 1、开学寄语:“新开始,走好第一

8、步”和学期结束寄语:“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2、班报寄语:组织学生出班报月刊,其中一种版块是班主任寄语,一种月写给学生,一种月写给家长。家庭是学生成长摇篮,励志教育针对不仅仅是学生,还要针对家长,因此班主任要走进家长心灵深处,用真诚心与家长沟通,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责任。 3、集体活动寄语:动员和集体主义教育。 (二) 励志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有效形式,对班集体形成和发展起重大作用,能充足发挥励志功能,培养学生友好、积极向上健康心理,形成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开展丰富多彩励志主题班会,例如主题班会“争当文明小学生”、“慈孝在我心” 、“励志从捡起一片纸做起”。(三) 励志格言 我们班

9、每位同学都参与学校管理,实行值日班长轮换制,负责每一天平常事务。在管好学校并做好记录同步,当日值日班长要在宣传栏写上自己一句名言,鼓励大家。(四) 学生专心书写励志信自我励志在我们人生中饰演着重要角色,更多时候,我们更需要自己鼓励。自我励志更轻易给人以但愿和信心,实现励志目。本着这样目,我让学生一种月给自己写一封励志信,可以是学习方面,也可以是生活方面,选出有代表性、感染力强励志信在每个星期一早上升旗时候,给全校同学朗诵,还可以把一部分选入宣传栏中,这样,既可以收到更好励志效果,又能让学生感受到鼓励。(五) 自我成长记录档案重视学生在成长记录创立和使用过程中参与,尤其是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是成

10、长记录一种重要特色。在自我评价和反思过程中,学生根据思想品德原则和规定评价自己行为,反思自己体现,从而发现自己优势和局限性,形成追求进步愿望和信心,明确改善目和途径。这不仅可以作为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人生态度及对自己和集体负责精神。 成长记录档案样本:(1)让你理解我我姓名_我年龄_我学习目_我最感爱好事_我喜欢书和作家_最喜欢吃食品_最喜欢运动_我座佑铭_我理想_自己表扬自己一句话_(2)我很棒一张满意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考察卷一篇日志(或作文或日志本)一张手抄报(或剪贴报)一次语数外作业一次写字作业(或书法作品)一份绘画或美工等作品一件小制作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3)我

11、真努力今天走过路_今天付出努力_今天局限性_我应当怎样纠正_班主任留言_ (六) 读励志故事,演讲交流 楷模力量是无穷。励志资源哪里找?书本上励志故事是做为学生做励志楷模是最佳资源。学校组织教师编写学生感爱好,轻易产生共鸣,小故事。学生读故事,写体会,演讲交流。 (七) 有励志内涵班级文化 校园文化重要指学校内部形成具有一定特色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总和,是一种学校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集中体现。不一样学校之间存在着一定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不一样学校之间个性差异,更反应了各学校之间发展水平差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文化,已成为提高学校管理一种重要举措。1、静态文化建设 (

12、1)布置好教室卫生角,规定用品归类摆放,整洁,垃圾分类寄存,贴环境保护口号。 (2)用好校内宣传栏”,重要用于张贴学生作品、活动照片、励志材料以及各项工作安排表等内容。 (3)清理校园卫生,尽量做到统一、整洁、整洁。 (4)教室前黑板上方张贴励志班训。 (5)学生设计班级口号,评比班歌。2动态文化建设(1)课堂文化是班级文化重要构成部分。首先必须让学生热爱文化学习,常常参与文化活动。 (2)上好每周班会课,根据班级实际状况安排班会主题。健康安全教育“尊重生命,认识自己”;心理教育“优秀,从良好心态开始”;感恩教育“做一种感恩人”;学习积极性教育“用勤奋擦亮每一种日子”等 (3)分组学习,互相增进,互相协助,共同进步。 (4)鼓励学生多参与体育、文艺、美术等课外爱好小组活动,活跃班级气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3详细实行方案 2月份励志教育争当文明小学生 3月份励志教育争当现代小雷锋4月份励志教育卫生之星、励志之星评比活动 5月份励志教育我劳动我光荣 6月份励志教育我节日我做主 7月份励志教育争当安全小卫士世原小学.2励志教育阶段性总结 “德育为先”即德育是一切课程基础,是学校教育主线出发点和立足点。为了做好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我校领导班子不停在意识上提高,使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切切实实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首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