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四川卷文言文《晋书·虞溥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1068472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四川卷文言文《晋书·虞溥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四川卷文言文《晋书·虞溥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四川卷文言文《晋书·虞溥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四川卷文言文《晋书·虞溥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四川卷文言文《晋书·虞溥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四川卷文言文《晋书·虞溥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四川卷文言文《晋书·虞溥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高考四川卷文言文晋书虞溥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虞溥(p)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祕,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跟从)父之(到)官(指陇西官府),专心坟籍(古代典籍)。郡察(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晋李密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通过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除(任命官职。文天祥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晋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郎中(属员外级官职,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

2、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补尚书都令史(官名。即尚书都令史。西晋置,为尚书令、仆射、左右丞属员。隋改称都事)。 稍迁(逐渐提升。稍:逐渐。迁:晋升官职)公车司马令(中国封建时代中央九卿之一卫尉的属官。掌宫殿中司马门的警卫和接待工作。简称公车令,秩俸六百石,掌宫南阙门司马门,及夜间徼巡宫中。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被征召者,皆由其转达。所属有丞、尉各一人。丞掌知非法,选择通晓避讳者任职;尉主阙门兵禁,以防非常),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xing x,古

3、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广招学徒,移(转发文书)告(通告)属县曰:“学所以(是用来的。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定情理性(坚定情操、涵养、性情)而积众善者也。情定(确定,确立)于内(内心。司马光资治通鉴:“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名望)显于教(教化),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即唐尧、虞舜时代。传说中的远古时期,古人以为太平盛世。唐尧是帝喾之子,初封于陶,后又封于唐,所以称陶唐氏。虞舜,

4、生长于有虞氏部落,因此称虞舜。唐尧年老后,不能亲政,其子丹朱又软弱无能,尧就把帝位传给舜),皆比屋(家家户户。常用以形容众多、普遍)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zh,杀戮,夺去生命。史记项羽本纪:“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指汉朝)失御(失去驾驭,指丧失统治能力),天下分崩(分裂),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南方六朝都泛称江表)寇隔(被寇乱隔绝),久替(长期衰落)王教,庠序之训(教导,教诲),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车辙宽度相同,引申为“同一”“一统”),熙熙(广大的样子)兆庶(zho sh ,兆民,众民,百姓),咸(

5、都)休息(休养生息)乎(相当于“于”,在)太和(太平)之中,宜(应当,应该)崇尚道素(指纯朴的德行),广开学业,以赞协(辅佐协助)时雍(sh yng,亦作“ 时邕”,指时世太平),光扬盛化(昌明的教化)。”乃具为条制(具体地制定条例规定)。于是至者(指来求学的人)七百余人。溥乃作诰(告诫之文)以奖训(劝勉训诫)之,曰: 文学诸生(指来读书的学生)皆冠带(帽子与腰带,指官吏、士绅)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泛指学校),讲修(讲习,研讨学习)典训(尚书中尧典、伊训等篇的并称。指经典或尚书),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喜好,喜欢)也。及至期月(jyu,整月或整年,这里

6、指一整年。论语子路:“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所观弥博(更加广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熏陶)己,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之入神(指神妙的境界)也。故学之染(熏陶,熏染)人,甚于丹青(我国古代绘画常用的朱红色、青色,这里指绘画颜料)。丹青吾见其久而渝(y,改变,这里指褪色)矣,未见久学而渝(这里指退步)者也。 夫工人之染(指给布染色),先修(置备,准备)其质(本体,这里指布料),后事(指准备)其色(指染料),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xio t 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孟子梁惠王上:“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然后为德。夫学者(学习的人)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仰慕才俊)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仰慕颜渊,后泛指仰慕贤者。希:仰望。颜:颜渊,孔子最贤能的弟子)之徒,亦颜之伦(颜渊之类的人。伦:辈,类。贾谊过秦论:“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效验,验证。沈括采草药:“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

8、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亲身)闲(通“娴”,熟悉、熟练)庠序之训(训导),比及(等到。论语先进:“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美名。令:美好的。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宣流(流布,流传),雅誉(良好的声望)日新,朋友钦(qn,敬佩,恭敬)而乐之,朝士(朝廷之士,朝中大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交相,互相)命(聘任),择官而仕(做官),不亦美乎!若乃含章(古代名刀名,也可表示包含美质)舒藻(抒发文藻),挥翰(挥毫。翰:鸟羽,借指毛笔)流离(流利而富文采),称述(述说,叙述)世务,探赜(z,深奥,这里指深奥

9、的道理)究奇,使杨、班(汉代的扬雄与班固的并称。杨:通“扬”)韬笔(藏笔,指不写文章),仲舒(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家董仲舒)结舌(结巴,说不出话),亦惟(只是,仅是)才所居,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高,这里用作动词,指增高)峻极(极为陡峭,这里用作名词,指高山),匪志匪勤,理无由(没有门径或机会)济(成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如果事情不能成功,那是天意啊,怎么能再当他的部下呢?)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指杂务),心专亲学,累(积累)一(始,初)以贯(贯穿)之,积渐(事物的开端。成语:防微杜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zh,凝积,

10、不流通)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同“耶”,句末语气词)!溥为政严(威严)而不猛(凶暴),风化(教化)大行,有白乌集于郡庭。注春秋经、传,撰江表传及交章诗赋数十篇。 (节选自晋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五十二虞溥传)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汉氏失御 御:控制。 B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渝:违背。 C夫工人之染 染:着色。 D朝士敬而叹之 叹:赞叹。【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实词意义的理解的能力。【解析】根据前文讲到丹青久而变色,此处长时间学习应该是得到“改变”。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岂非化以成俗 始以强壮出 B.咸休息乎太和之中 相与枕藉乎舟中

11、 C.甚于丹青 善假于物也 D.朋友钦而乐之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析】A项第一个“以”是连词,而;第二个“以”是介词,在。苏武传中的“始以强壮出”是说苏武在壮年的时候出使匈奴。B两个“乎”都是介词,在。前赤壁赋中的“相与枕藉乎舟中”是说两个人互相枕着在小舟里面休息。C选项第一个“于”是介词,表示比较,比;第二个“于”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荀子劝学中的“善假于物也”是说君子善于利用外物。D选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词的并列关系;第二个“而”是连词,表示两个词的转折关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秦以城求璧而赵

12、不许”是说秦国用城池来求换和纸壁而赵国却不应许。 四、(31分)10.把第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4分)译文: 【答案】学习的人,不必忧虑才能不够,而应忧虑志向不确立;所以说,希望成为千里马的马会成为千里马那样的马,希望成为颜回的人会成为颜回那样的人。 【考点】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解析】注意关键词语“患”“骥”“伦”的翻译。 (2)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4分)译文: 【答案】然而积累每一勺水来汇集成江河,累积细小的尘土来堆成高峻的山峰,

13、(如果)没有志向,又不勤奋,那么就没有道理实现成功。 【考点】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解析】注意关键词语“然”“以”“济”的翻译。11.第卷文言文中,虞溥在奖训学人时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5分)答: 【答案】(1)学习目标:首先要抓住学习的本质,即“孝悌忠信”,在内端正其心,在外修养行德;再者要学习文化;最后要养成美好品德。(2)学习态度:必须立志(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修心,正行,广泛涉猎。(3)学习方法:循序渐进、锲而不舍(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考点】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析】回答此题

14、,要先读懂全文大意,然后抓住“目标、态度、方法”三个词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归纳。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限画8处)(4分) 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选自隋书经籍志四)【答案】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翻译】楚国有贤能的臣子屈原,受谗言所欺被下令放逐,于是写了离骚八篇,倾吐自己的离别愁绪,诉说自己的忠心,表明自己的清白无罪,用来委婉得劝谏皇上,希望皇上有所觉悟,最终不能被仔细审

15、视,于是投入汨罗江而死。参考译文:虞溥字允源,是高平昌邑人。父虞秘,是偏将军,镇守陇西。虞溥跟随父亲到陇西,专心研读古代典籍。郡中举为孝廉,任郎中,补尚书都令史。逐渐迁任公车司马令,任鄱阳内史。大建学校,广招学生门徒,转发文书通告属县说:“学习是用来坚定情操涵养性情而积累众多优良品质的途径。情操在心中确立了就体现在行为上,优良品质形成了名望就在教化中显露,所以中等人品的人随着教化而转移,优良品质积累起来好的习性也就形成了。唐、虞的时候,家家都可以封爵,等到衰落的时候,又家家都可以诛杀,这难道不是教化用来培养习俗,用来改变人的品性吗?自从汉氏失去控制以来,天下分崩离析,江表被寇乱隔绝,王者的教化长期废弛,学校教育被荒废而无法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