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方案1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106587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方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方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方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方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方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方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方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续)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2011-02-08 17:35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奉贤区塘外中学陈春美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让每一位学生能均衡发展, 是所有教学工作者最大的愿望。 教学是学校的根本,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他们牵绊着一切的教学活动,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业成长,是迫切而必要的。 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施行)等若干文件也积极提倡教学的重要性。我校是一所乡镇初中,学生大部分来

2、自于农村, 或者来沪打工的民工子女,近几年来,虽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获得了喜人的成绩。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 我们学校的数学成绩与区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学习方面还有一大批没有脱困的学生。 为了向区县重点中学靠拢,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我们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时刻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因此,依托着学校的指导思想 “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 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进步! ” 如何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走出学习的阴影, 是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急迫而艰巨的任务。对于学困生的成长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教育专家、 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我国, 中国人民教师杂志,曾专

3、门阐述学困生的几大困惑,并提供老师及时、有效的辅导案例,同时指出“( 1)辅导要与激发兴趣有机结合起来 ;(2) 辅导要新旧结合; (3)辅导要重点突出; ( 4)辅导中要争取家长配合。”许多优秀的教师结合着自己的教学经验,也提出了新观点,新思想。如:袁妙月(河南省洛阳孟津第一县直中学) 发表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的观点,认为在教学中不能再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应该面向不同的学生。黄鸿基(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杏坛学校) 谈论了在辅导过程中消除后进生心理上的失败定势, 从心理上让学困生不再怕学习, 给了很好的指导。 李瑞菊老师(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中学 )从学困生的现状及成因、改善

4、师生关系使学困生进步、教学中多关注学困生 ,并做好学法指导以及对学困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差工作等方面对数学学困生辅导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有关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研究今年来已成为热门话题, 许多中小学把它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一项制度来推行。 我们学校将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成立了专门的课题小组, 研究如何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 在农村初中数学的研究中,学困生已成为教学最大的问题, 但通过有效策略可让学困生脱困,重燃学习的信心,鉴于此,我们提出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确定为研究课题并申报, 作为学校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中的一小块, 旨在通过研究有效的差生转化策略, 使得农村初

5、中数学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并希望材料能为其他地区数学发展提供素材。二、关于情报的评述2001 年 7 月,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的总体思路是: 面向全体学生, 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标准所规定的目标, 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 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可见,每一位学生都是可塑的,都是学校的支柱, 老师要给学生机会, 给学困生更多的爱, 让他们也能进步发展。“学困生” 这个概念从 1962 年 Kirk 首次提出至今己有四十多年的历史, 许多国内外的教育专家都非常关

6、注学困生的问题。 1981 年,美国学习困难联合会 (National Joint Committee on Learning Disabilities)、1997 年,美国教育总署(UnitedStates Office of Education)分别给出了学困生的定义。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学困生进行分析理解。“学困生” 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 各类研究者开始探讨学困生的成就责任归因、自我概念特征以及学困生的行为模式同社会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使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由可能性成为现实性。 20 世纪 70 年代,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发展社会学家 NormanLong 创立的角色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形成

7、是整个动力系统乃至人格角色偏差造成的, 本身无法通过自我调整来改变, 这就需要教育者的特定帮助以改变他们的社会角色;前苏联教育学者巴班斯基的同心圆理论认为,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原因有两个:学习的可能性和教学的、发展的、教育的社会条件,前者与后者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用若干同心圆组成的圆表示。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教育学者北尾伦彦的研究表明,造成学习困难的因素可分三个层级,一次性因素是直接相关因素 ( 包括教学内容、教法、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等因素 ) ,二次性因素、三次性因素是间接相关因素 ( 包括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及环境因素 ) 。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日本教育界往往通过学习困

8、难学生“治疗日”来进行教育帮助,这种方法是大阪的一所中学提出来的,这些材料为我们调查分析作了很好的铺垫。在我国,国家教育部将初中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和教育 课题列入了“八五”教育规划课题。 成立了许多专家小组在全国 23 个省 ( 市)80 多所教育管理研究会进行协作研究的实验研究。 对初中学困生进行了界定、 分类,提出学困生的成因包括学生的主观原因,如消极心理、缺乏学习意志、内在动机、明确的学习态度等,也有客观原因造成的,如教师的素质、学校教育思想等,有相应的学困生学习能力障碍筛查量表、判断标准、统计分析方法,并针对学困生的转化,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学习系统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上海教育科学

9、院副院长顾泠元曾在青浦县进行“青浦县数学教学改革实践”活动, 顾怜沅领导的数学教改实验小组自 1981 起,针对青浦县中小学学生,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不断实践、总结、完善,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结构归纳为五个环节:(1) 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2) 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 (3) 组织变式训练, 提高训练效率:(4) 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 (5) 根据教学目标分类细目, 及时回授调节。并总结出包括“诱导一尝试一归纳一变式一回授一调节”等步骤的“五步”教学法来提高差生的学习能力。 山东泰安师专主持的“初中数学差生的转化”教学实验中,对当地 12 所中学的 30 个教学班的 2500

10、名学生进行了专题研究,最终提出:只有将差生进行分类研究,“分类”转化,才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先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西南师大王秀泉的“指导自学精讲法”, 国西南师大陈重穆先生的“ GX教学法”,梁威等人 (1996) 则提出使用数学学习反思卡, 分层测试卡,矫正学生的数学学习障碍等等对差生转化策略都进行详细的讲解,这些为策略的形成提供了方法。上述国内外教育专家和学者的理论以及观点为我们的差生工作提供了借鉴的方法、途径和策略。 但我们发现以上的研究着力于整个差生队伍, 对于农村这一片的研究不多,对于我区我校来讲,农村学校较多,差生占着很重的比例,现状比较严峻,我们

11、急需符合本区本校自身特点的差生转化的策略、方法。因此,我们在学习借鉴上述教育理论的同时针对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现状提出了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利用近两年我校先后与两所实验性示范学校的结对互动的契机, 可比较农村差生与城市差生的区别与联系, 进一步了解差生的心理发展与改进措施,更好地推进二期课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三、相关概念界定学困生:个体在获得并运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过程中面临明显困难而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的不同类型的人。转化:将学习数学较困难的学生, 通过教学干预, 使具有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能够有序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四、理论依据学困生转化理论,通过

12、对学困生的研究,深入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因材施教,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让学困生从不懂到懂,从灰心到自信,从失败到成功,逐渐完善学困生的知识体系和社会能力。校本教研理论, 校本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2011-02-08 17:36五、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的主要内容1、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调查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现状基础上,分析学困生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探索农村初中解决数学学困生的策略。2、本课题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1)学习研究校本教研、学困生案例和转化的相关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经验借鉴。(2)农村初中

13、数学学困生现状调查与分析。主要调查学困生的课前学习能力、 课堂反应能力、 课后作业的完成量、 对数学学习的态度等等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现实依据。(3)学困生转化特点探析。主要包括:学困生数学知识水平提高的循序渐进、学困生数学学习期望的攀升。(4)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主要包括:学困生学习能力改进(优先检测、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实践、优先批阅)、学困生心理定势改变( 爱心、细心、耐心、恒心鼓励)。( 5)学困生转化的意义和理性认识。学困生是学校的弱势群体,只有不断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同时也符合着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体现

14、着教育对于社会的意义。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方法、研究计划1、主要思路研究者通过研修和学习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获取必要的知识和研究理论;通过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现状调查与分析、 学困生转化特点探析、 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建立师生互动的体系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通过学习、交流、互助、总结提炼出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加快学困生成长的步伐。2、研究计划前期研究阶段: 2010.3-2010.62010.3-2010.4在总课题研究的框架下,确定研究内容,研制课题研究计划。阶段成果:课题申请书2010.4-2010.5“辅导”、 “有效性”及校本培训的相关理论学习,有关资料的查阅和收集

15、、讨论交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阶段成果:情报综述2010.5-2010.6教师对学困生的了解(问卷)教师已有的学困生辅导方法调查(问卷、座谈会、听课)研究方法:调查法阶段成果:调查报告实施研究阶段 : 2010.7-2011.6“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界定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成果形式:目标设计确定提高转化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制定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的实施方案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成果形式:实施方案汇总2010.9 2011.1第一轮农村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的方案实施研究方法:经验筛选法成果形式:培训过程的叙事报告,案例汇编(一)中期总结对第一轮方案的分析、反思、完善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实践反思法成果形式:中期报告2011.3 2011.6 第二轮农村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方案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