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1030290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实验中学王金秀学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脚踏实地,走好脚下的路通过学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我深知教育是一项树人的工作,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必须时刻在反思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品味着,反思着,我受益非浅,体会很深。我懂得自己肩上的责任,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今后的路走向何方,应该怎样走。下面是我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一、用爱心换取爱心。爱”字要贯穿教育的整个过程,如涓涓溪流般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沁透每一个人的灵魂最深处。教育者要把“爱”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对教育的奉献,爱是教育的最好境界,我们要学会爱,让学生感受到爱,这是爱的智慧和爱的艺术。师爱是教育中温暖的一缕阳

2、光,他浓缩着等待、责任和坚守;师爱是亲切的笑容,是信任的目光,是鼓励的眼神;师爱是一种光泽,他镶嵌在每一位老师举手投足、言谈举止里。他让学生时刻感到关爱与温暖,受到赏识与信任,品到鼓励与成功,师爱让我们的教学充满活力。二、尊敬儿童,点亮希望。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尊重儿童,因材施教。顽童也需要尊重。活泼、欢快的顽童,或许每天都会惹人烦恼、生气,甚至是愤怒,其实,玩与顽童,正像工作与成人,是必需的生活方式,可以说玩是孩子的第一份工作,是孩子的另一种学习。我们成人要做的,不是漫骂、殴打,而是正确的引导。顽童并非学业不良儿童,更不是问题儿童,而是个性鲜明的常态儿童,其中不乏超常儿童,如爱迪生玩成了发明

3、家。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看到他们的优势,真诚地赏识顽童,把玩的权利还给儿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尊重他们的选择,专家认为“自信心与合作性”、“怀疑与好奇心”、“怀疑精神”和“意志力与进取精神”是一个具有初步创造人格特征的青少年所应该必备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作为教育者,应擦亮我们的双眸,面对部分顽童的别具一格、独创的见解不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更不能鄙视、挖苦、讽刺,使顽童创造能力的火星夭折在幼芽状态,相反我们会发现所谓创造发明就是观察到的事物相同,而构想出的事物与别人不同而已。培养创造能力不能只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落实在每一桩小事中。作为家长和老

4、师应该认真研究并掌握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熟悉儿童各个年龄阶段的特征,和他们做朋友,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爱,让他们到现实生活中亲身去观察、体验、感受,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训斥,积极鼓励和保护他们的创造热情。我们要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可爱的顽童。不是苛责,不是鄙夷,是心与心的碰撞,是情与情的交融,让他们有自由呼吸的空间,尽情创造。要知道创造在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顽童的心里更蕴藏着无限创造的种子,给他一个空间,就会显现。真爱孩子,给孩子营造一片自由锻炼的空间,努力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锻炼机会,莫让爱成为束缚孩子创造的囚笼。教育家陶行知告诫我们:“在你的嘲笑里有爱迪生,在你的责骂声中有爱因斯坦,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凭借这强制和惩罚,我们不能成就英才。孩子的调皮是天生的,如何顺其自然,保护他的天性,并把它转化为科学探究的动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家长必须深思的问题。 是啊,为了每一个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端正自己的教育态度,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善待顽童,给他们创造的空间,发展他们独特的个性,寻找适合的教育,并不断地激励他们扬起自主的风帆。 总之,教育是心灵碰撞的艺术,而教育的对象又是活生生的人,因此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适合是最好的教育!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尊重儿童,因材施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