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2)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102937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一、说教材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二、说学生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也是社会意识初始建立时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通过一年级的学习,他们已学会了汉语拼音,具备了借助汉语拼音学汉字的能力,也有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能力。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2、、 会认读上节课所学的14个生字,并会正确的组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学有困难时,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四、说教法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因为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

3、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情景和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将会使课堂充满磁性。五 说教学资源: 课件树叶卡片其目的是增加课堂的新颖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六、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我准备采取四步完成:创设情景,质疑导入听课文录音,初通大意品读课文,指导朗读总结拓展,情感渗透(一)创设情景,质疑导入。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他又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开课时和学生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看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并结合老师准备的树叶卡片,导入蓝色的树叶。同时让学生自己

4、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采取这样的形式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二) 听课文录音,初通大意,思考问题锻炼学生记忆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对文章有初步了解。(三)品读课文,指导朗读以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为主线来串讲课文,理解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指导学生领悟李丽和林园园每次对话的语气。(四) 总结拓展,情感渗透 总结: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拓展: 1.假如你当时在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 2.假如下次林园园知道同学忘记了带铅笔,她会怎样做? 3. 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样做?以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结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我们身在一个班集体,要互相帮助,相亲相爱。主题得到升华。(五)作业:记生字,做练习册,预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