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设计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曹桂荣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102561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力设计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曹桂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浮力设计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曹桂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浮力设计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曹桂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浮力设计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曹桂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浮力设计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曹桂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浮力设计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曹桂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力设计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曹桂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10.4浮力(八年级苏科版)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 曹桂荣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分两课时完成,本课(第一课时)教学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性知识为切入点,通过观察、实验、思考,提出问题,进行自主猜想,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思路,让各种观点交流碰撞,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重点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掌握利用探究性实验研究物理问题,并归纳出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形成初步的分析排除、归纳整理数据的能力。渗透科学探究方法,突出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浮力。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

2、都受到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单位。2、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3、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2、初步掌握利用探究性实验研究物理问题,并归纳出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形成初步的分析排除、归纳整理数据的能力3、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懂得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验证科学原理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结合作精神2. 通过探究性实验,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树立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科学的精神3.通过研讨与实验提高观察自然现象

3、,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三、教学的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浮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2.难点:启发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的科学方法四、教学资源弹簧测力计、大、小烧杯、水、酒精、橡皮泥、木块、同体积的铝块、铁块、铜块、多媒体资源等五、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尽管对物理现象有很高的好奇心,但对现象的认识很多是感性认识,而且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感性认识有许多是片面的和错误的前概念,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又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三力的合成、密度、压力、压强等知识,并通过实验、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归纳获得新知识,对初二学生是较难的。本节课侧重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

4、生科学思维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六、教学流程图教师活动媒体使用学生活动交流评估学生交流提出猜想课件展示开始图片引入分析观察 探索新知演示实验 提出探究问题点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提出新的探究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实验计实验观察现象引起思考 激发兴趣分析 总结 归纳观察 思考 讨论 猜想分析、讨论、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交流评价巩固练习课件展示总结评价结 束实物投影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教学资源安排一、导入新课大家听说过古老的死海不死的故事吗?是不是神灵拯救了哪些俘虏?如果不是又是谁呢?我们再来看几幅画面: 人可以非常惬意地躺在死

5、海的海面上看书,万吨巨轮可以浮在海面上,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空,放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会浮在水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思维链接:力和运动的关系,二力平衡思考:这些物体处于什么状态?受力如何?施力物体是谁?可见,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引出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回答。生:人和轮船浮在海面静止不动,是平衡状态,必然受到一个方向竖直向上与重力平衡的力。气球和乒乓球如果匀速上升,也必然受到竖直向上与重力平衡的力,如果加速上升,竖直向上的力大于重力。课件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引起关注,并思考其中蕴涵的物理问题二、新

6、课教学1、通过看图,分析、总结概括对浮力的基本认识2、探究下沉的物体在液体中是否受到浮力3、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 相关因素一、认识浮力:1、 概念:浸入液体或气体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的托力。2、 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3、 方向:竖直向上。演示实验:将一个大木块和一个小铜块放入水中,仔细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提出问题:对于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家都有共识,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根据大家的生活经验猜想一下。说出你猜想的依据或理由。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来验证。分析讨论实验方案:1、 用什么仪器测量浮力?2、 如何设计实验判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启发点拨:将弹簧测力计用细线吊着

7、木块放入手中,当手给木块一个向上托的力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何变化?大家能不能从中得到启示,设计实验方案,判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经过学生讨论,形成一致的实验方案。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方案:1、用细线吊着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2、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3、将物块用细线吊着浸没在烧杯中的液体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何变化,变化了多少?各小组分组实验,将体积相等的铜块、铁块、铝块分别逐渐浸没在水和酒精中,观察现象,直到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变化量。思考:示数变小说明了什么?总结: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一

8、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用刚才的方法我们能够证明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用这种方法能否测出物块块在水中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多大呢?引导学生对铝块进行受力分析,同时渗透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使学生明确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F拉 + F浮 = GF浮 = G - F 拉= G - G视这种测量浮力的方法称为称重法。计算刚才实验中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问题:刚才我们将体积相等的铝块浸没在水和酒精中,测得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吗?浮力的大小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呢?大家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出猜想的理由。归纳整理学生的自主猜想。1 可能与浸入液体的密度有关。2 可能与物体

9、的密度(或物体的重力、质量)有关。3 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4 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5 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或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6 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我们猜想的因素是否有关,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学生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应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逐一探究1、 如何探究物所受的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分析刚才的实验数据,归纳总结结论: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其它条件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2、 如何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分析刚才的学生实验数据,归纳总结结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3、探究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

10、小与它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可能有不同的结论:浸没之前与浸入的深度有关;浸没之后与浸入的深度无关。交流评估:实验结果是否相矛盾?应该怎样理解?总结:浸没之前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改变时,事实上浸入液体中的物体的体积(或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在发生着改变,没有控制变量。结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延伸:刚才实验中,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越小,物体所受的浮力就越大。当物体全部浸没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不变,可见,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体积无关。4、如何探究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可能出现的结果:捏成实心的,物体所受的浮

11、力不变;捏成空心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变化了。思考:物体所受的浮力是否与它的形状有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同的结果?(交流评价)总结: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它的形状无关。小结:通过刚才的合作探究,我们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或物体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形状和浸没在液体的深度无关,而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提出新问题:万吨巨轮浮在海面上,怎么知道它受到的浮力有多大呢?能用称重法测量吗?有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计算浮力的方法呢?分析讨论: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能否将它们合并成一个因素呢?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排开液体的质量就越大,排开液体的重

12、力就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也就越大。问题: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确定的数量关系呢?大家猜想一下。如果相等,F浮=G排液=m排g=p液v排g,则说明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有关。若不相等,说明物体所受的浮力还与别的因素有关。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究竟有怎样的关系,还需实验来验证。下节课继续探究。概括、归纳、总结观察现象,思考学生自主猜想:仔细观察现象学生思考、讨论实验方案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将实验数据填在记录表格中。生:示数变小。说明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用称重法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学生根据感性认识自主猜想,并说出猜想依据。学

13、生讨论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比较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分别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测量并比较所受浮力的大小。学生自主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学生交流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区别“浸没”与“浸入”区别V物与V排学生分组实验:将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形状的橡皮泥所受的浮力。学生联系质量、密度、体积的关系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分析生:F浮与G排可能相等培养学生看图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实物投影实验,增加实验的可见度丰富学生生活经验,交流生活体验实物投影培养学生观察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并通过讨论合作改进实验的能力选择仪器,用不同液体分组实验。多媒体投影学生实验数据课件展示受力分析图使学生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排除干扰因素。多媒体投影丰富学生生活经验,交流生活体验多媒体展示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方案的改进和修正多媒体投影实验数据和结论多媒体投影三、总结评价: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