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顶尖语文一年级教案5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1010154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顶尖语文一年级教案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顶尖语文一年级教案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顶尖语文一年级教案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顶尖语文一年级教案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顶尖语文一年级教案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顶尖语文一年级教案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顶尖语文一年级教案5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顶尖语文一年级教案5篇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方法常常只是转化为本事的中介,学生掌握了必须的方法,便能自主创造条件。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人教版顶尖语文一年级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人教版顶尖语文一年级教案1教学目标:在语言环境中识记本课“粽、糯、屈、政、怀、祭、崇、胃”等生字,理解积累“政治主张、怀念、崇敬、祭品、惹人喜爱”等词语。能在老师指导下在田字格里正确描写汉字“胃、惹、屈、政、怀、投”,做到字迹工整,结构匀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描写粽子形状、颜色、滋味的句子,并能仿照这些句子写二、三句话,简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吃的传统

2、食品。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和屈原的爱国精神。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正确读文,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能按要求圈划词句。用二、三句话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传统食品。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出示:端午节2、师:是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生:端午节。3、出示第1节,引读:zng师: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4、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说粽子、吃粽子。媒体出示课题:49、粽子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粽二、研读课文,体会理解过渡: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呢!1、出示第6节(1)请小朋友轻声读读

3、这段话,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指名读,正音(3)重点指导读句子:屈原一生写过许多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说明: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抓住文中较难读的句子,引导学生将容易漏字的长句读正确、读通顺,为学生读通课文扫清障碍。2、拓展屈原与端午节的相关内容3、朗读指导4、齐读第6节说明:先学有关端午节吃粽子的传说目的是使学生能更进一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感悟体验屈原的爱国精神,进而从心理上更喜爱粽子,更乐于投入到后续的学习。拓展屈原与端午节的有关内容主要因为本课大部分生字集中在第六节,有些词语对于学生来说难于理解,适时、适当地拓展有关内容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有关赐予。四、学习课文

4、1-5节(一)朗读课文1-5节,正音1、自由读课文2、接龙读课文1-5节,3、小组读。说明:强化课内预习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逐步做到文熟字悉。在接龙读文过程中使学生朗读得到纠正和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精心听、认真记的习惯。(二)朗读课文2-5节,按要求摘录词句1、媒体出示要求。2、交流,随机出示句子a形状(1)出示: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读句)(2)师: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那么粽子到底是什么形状?观察实物看图了解其他形状的粽子。3、齐读第2节b颜色(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有关语句:(2)轻声读一读学习生字:糯(3)自由读句子,用小圆圈圈出句中表示颜

5、色的词语。(4)出示填空,交流(5)师:为什么同样的箬叶、糯米、枣子在课文中可以用两种颜色来形容?学生交流,(6)齐读第3节c味道(1)学生尝粽子(2)师:谁说说味道怎样?生交流(3)是呀,那小作者觉得粽子的味道怎样呢?你们找到了哪句句子?(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粽子的味道美极了。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读句子)(5)师:是呀,粽子不仅味道甜美,而且,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这就是惹人喜爱学习生字:惹说明:根据要求圈划词句,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让学生通过读文,沉浸到文本所提供的语境中,感受粽子的惹

6、人喜爱,感受作者的用词准确,同时观察、品尝粽子,调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亲身体验,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在一个知、思、行的良好环境中进一步理解粽子惹人喜爱的原因,并产生共鸣。5、学习第五节,齐读五、小结1、师:粽子不仅形状、颜色和滋味十分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让我们一起读读全文,感受一下吧!2、齐读全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师生配合读课文2、复习词语(1)读词语(2)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说明:此环节设计力图让学生在巩固所学字词的同时,通过选词说话一来积累文种语言,二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复述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二

7、、写话1、师: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在我国,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读(2)谁知道这些食品分别是什么节日吃的?学生交流,连线2、师:这些节日吃这些食品有什么含义吗?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生自由读3、师:请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种食品,可以从它的形状,可以从它的颜色,也可以从它的味道,还可以从它的含义等方面用两三句话来介绍一下。(1)自由练说(2)学生交流。4、写话(1)小朋友,把你说的内容写下来,然后与你的好朋友一起欣赏一下。(2)全班交流说明:学生学习语言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正所谓:学以致用。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写句能力,让他们进行简单的写话,

8、是一次很好的书面语言实践活动,也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3)请大家回去把自己的血的内容读给爸爸妈妈听,好吗?三、写字指导(略)人教版顶尖语文一年级教案2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壳的特点,向贝壳问问题并想像贝壳会怎样回答,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时划分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课文内容,了解贝壳的特点。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9、。教具准备大海挂图,贝壳实物,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5)1.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大海吗?2.教师出示大海的挂图,小结:是呀,大海多美呀!水蓝蓝的,一望无际,沙滩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贝壳呢!(教师板书课题)3.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贝”“壳”。4.指名读题目。5.大家一起读题目。6.你们见过贝壳吗?(学生自由发言)7.展示贝壳实物,感受贝壳的美丽。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10)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找生字。2.反馈找生字情况。3.认读生字。(1)小组内自主学习生字。(2)指名反馈。(3)教师出示生字卡,全班齐读。(4)游戏巩固。4.朗读课文。5.学生自由读,把课文读通顺,并思考:

10、我问了贝壳什么问题?贝壳又是怎么回答的呢?三、读文,理解内容(15)1.教师指名反馈问题,并出示响应的句子。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句子。3.指名扮演“我”和贝壳,一问一答。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5.学生自由读课文。6.反馈读的情况。四、布置作业(5)朗读课文。板书设计小贝壳bi贝 k壳 o告 s诉 sun算 wi为du对 n那 tio条 l录 di带 zh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学会写其中的8个生字。2.背诵课文。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巩固复习,

11、导入新课(8)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让学生读一读。2.认读下列词语,积累词语。3.朗读课文。二、总结全文,拓展想像(12)1.教师让学生出示自己带来的贝壳。2.指名说说自己的贝壳是怎么来的。3.引导回忆:文中的小朋友看到贝壳,向它问了什么呢?贝壳会怎么回答他的呢?4.以回答的方式朗读课文中相关的句子。5.看着这么多漂亮的贝壳,你们想向贝壳问什么呢?贝壳会怎么回答你?三、朗读课文(10)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读课文。2.学生自由大声读。3.指名读,其他评议。4.大家试着读一读。5.老师示范读,学生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6.学生学着老师把课文读好。四、指导写字(10)1.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认读

12、。2.开火车认读。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5.让学生自己说说在书写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6.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7.学生写字,教师个别辅导。8.作业展示,集体评议。五、布置作业(5)1.背诵课文。2.抄写本课生字。板书设计小贝壳问:“你的年纪不算大,为啥皱纹多又多?”答:“那是条条录音带,录下大海一支歌。”人教版顶尖语文一年级教案3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部首“双耳旁(左耳旁)、女字旁、走之底”。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文中“我”为雨中的小鸟担心的真挚情感,学会关心弱小。4、培养主动积累

13、词语的意识。教学重点: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部首“双耳旁(左耳旁)、女字旁、走之底”。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学会关心弱小。教学步骤:一、导入1、你喜欢哪些小动物?为什么?2、板书课题阳台上的小鸟二、释题1、你知道什么是“阳台”吗?(板书简笔画)2、认识“阳、台”两字。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些什么?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学生互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3、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认读情况;4、指名分段读文,相机指导。四、细读熟思,深入领悟(一)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1、边读边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2、再读细思:小鸟是什么样子的?

14、3、三读激情(1)小鸟为什么会来到“我”家的阳台上?(2)你看到这幅场景,心中会怎么想?(二)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1、读文及己(1)文中的“我”有什么感受?(2)“我”为什么“悄悄地看着它”?2、再读细品。(三)指导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妈妈”要去阳台上干什么?2、“我”为什么要拉住“妈妈”?你还能从哪些词语看出“我”关心小鸟?3、你喜欢文章中的小朋友吗?为什么?(四)自学第五自然段先读后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五、重读课文,重新感悟六、小结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七、指导书写生字先自己观察,再和同桌交流:每个生字怎样写才好看?八、练习读一读,再给句子加上标点。(课后第三题)板书设计:阳台上的小鸟“我”湿漉漉的(迷了路)可怜(有同情心)别吓着它(关心弱小)欢快地叫和谐,需要心与心的交流人教版顶尖语文一年级教案4教学目标:1.喜欢读谚语,有主动学习谚语的愿望。2.借助拼音认识12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知谚语包含的意思。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教学难点:让学生采取不同的形式朗读,要读得正确、流利,初步感知谚语告诉的道理。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教师搜集低年级学生能接受的谚语。学生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