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1009928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船借箭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文章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重点1、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材分析: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 三国演义 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 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学情分析: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

2、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设计理念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设计特色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一、设计 “悬念 ”,导入新课。1、教师导语设计: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位著名的相声演员在表演相

3、声时说,他知道周瑜的母亲姓 “纪 ”,诸葛亮的母亲姓 “何 ”。观众听了非常奇怪,这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啊! 原来这位演员在和大家开玩笑, 他的 “根据 ”就是周瑜在临死前哀叹道 “既生瑜,何生亮! ”意思是说:既然有了这个智勇过人的周瑜,为什么还要有这个比他更为强大的诸葛亮呢?周瑜是孙权手下的一名大将,有勇有谋。为什么还自叹不如诸葛亮呢?学习了草船借箭,大家就会明白了。2、说草船借箭的背景资料。(课件)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 ”。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 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

4、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前发生的师:看到这课题你会想说什么?(谁借箭?为什么借箭?用什么借箭?借箭有没有成功?为什么能取得成功?等)师:相信学习了课文,同学们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二、初读课文1、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字词)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 ,用妙计向曹操 “借箭 ”,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师实时引导)3、同学们,用主要人

5、物和事件和抓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4、通过预习和刚才的读文,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各是怎样的一个人?三、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师: 请同学们细读 3-9 自然段,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1师:“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生: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师:“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生:“鲁肃会感

6、到很害怕。 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生:“鲁肃会大吃一惊: 前两天还是好好的, 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 )师:“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生:诸葛亮会暗自高兴。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指导读句子)2师:“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 我们得再往前面读一读, 联系上文看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生: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

7、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师:“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 第三天四更时候, 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3师:“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所以最后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四、回读课文,类化研究体验师:“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研究问题, 这是一

8、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研读,教师巡视。读后组织交流。1以“识人心”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师:“谁来说说,你从哪两个句子的联系中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生: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 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联

9、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还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 天亮了就回去”, 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 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自信的笑。 )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为什么?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样写,不仅使课文含蓄,而且给读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你们看一个“笑”字,可以体会出诸葛亮善识人心。板书:识人心?2以“懂地利”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师:你还

10、从那些词句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2)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 20 多里,追也来不及了。(课件出示)(同学表演)师:你们为何一字摆开?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生: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大。师:为什么擂鼓呐喊?生: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师:为什么开始船头朝西,后来船头朝东?生:这样既能两面射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又便于箭满后顺风

11、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师:(抢答)这两句话里有一对近义词,看谁最先找出来?生:靠近逼近师:这两个词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生:不能,如果先逼近再靠近,曹军就会以为敌军已经被击退,射的箭就少了,诸葛亮“借”的箭就可能不够十万支。小结: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生齐答:神。)妙不妙?(生齐答:妙。)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当鲁肃告诉了周瑜诸葛亮借箭的经过时, (引读):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五、小结:诸葛亮神机妙算,他懂天文、借了长江的雾;晓地理、借了长江的风和水;识人心、借了鲁肃的兵和船,从而借到了曹操的箭。这是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多媒体出示,指名读。)俗语说的好: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去还箭的?且听下一回分解。板书:12草船借箭知天文诸葛亮晓地理神机妙算识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