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律长征》(教育精品)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100661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七律长征》(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七律长征》(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七律长征》(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七律长征》(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七律长征》(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七律长征》(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七律长征》(教育精品)(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小诗,体悟七律的音乐性,理解关键词的表达作用。2品评诗章艺术概括与艺术夸张的写作特色,背诵小诗。3在背诵中感受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艺术的概括高度的艺术概括性是本诗的最大特色。通过反复诵读、吟咏,把学生引领到五幅具象的图画中:攀越五岭、摸爬乌蒙、畅游金沙、横渡大渡、喜越岷山。使学生在诗意的想象中明确以点带面、以个别写一般的创作技法及其妙处,进而领略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艺术的夸张大胆的夸张是本诗的第二大特色,也是学习的重点。艺术化的缩小与夸大,绝不单纯是一个技巧问题,那是领袖、诗人独具

2、慧眼,想象得到的结果。解读夸张,可通过“五岭”、“乌蒙”之大与“细浪”、“泥丸”之小的比较来让学生明白艺术夸张的好处。【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 诗是音乐的载体1忆古诗,评七律。音乐性是诗歌与生俱来的品性。音律美也绝不是一个纯形式的因素,它是情感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或是与情感内容不可分割的因素,可称为“情感的形式”或“有意味的形式”。“七律”即这样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引领学生回忆杜甫七律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3、,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学生诵读两首诗,寻找七律诗形式上的规律: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仗。郭沫若评古诗云:“古代七律,多用来表豪放之情或悲壮之心!”格律严谨,体现了七律音乐性的要求,郭老的点评,体现了七律对内容的规范!2诵七律,品音乐。(1)自由朗读长征两遍,体会音乐性的表现。(2)齐读全诗,展现其音乐的美感。(3)男女错读,品悟音乐的节律。让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到七律的语言文字中去,去触摸、品悟,从而明确诗歌学习的方法:“七分朗读三分品”。二、诗是语言的钻石诗是语言的钻石。体现为:用词精妙要义丰,修辞

4、恰当内涵深。1一词传神(1)精读小诗,抓住诗中最为传神的一词,解读该词的内涵与作用。学生可能抓住以下词语(或短语)解读A.“远征难”。难在行程远,经历苦,牺牲大,时日长,环境险(险山恶水、林莽草地、严寒酷暑)。B.“只等闲”。视危难为平常,奠定轻快豪迈的基调。C.“腾细浪”。把逶迤的五岭喻作“细浪”,又用一个“腾”字突出红军跨越五岭山时藐视一切困难的豪迈气概,突出了红军高大的形象与精神伟力。D.“走泥丸”。把磅礴的乌蒙喻作“泥丸”,一个“走”字突出了红军翻越乌蒙时如履平地的疾驰状貌,衬托出红军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E.“暖”。写出了五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也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

5、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F.“寒”。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是悬崖绝壁,惊涛拍岸,隆隆作响。“寒”与“暖”对应,状写红军征服“万水途中战胜的异乎寻常的艰难险阻”。2艺术的夸张与概括夸张是诗歌语言运用的常用方法,也是使诗歌语言焕发亮色的主要手段。试找出诗中运用夸张的诗句,品析其表现作用。(1)小组合作,找出相应句子,读一读!(2)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夸张句描绘的图画,并就其中一幅画面,谈谈你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参考:A.腾越五岭山,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沪定桥,喜踏岷山雪。B.山势逶迤的五岭图,群峰叠起的乌蒙图,水拍云崖的金沙图,桥横铁索的大渡图,千里雪盖的岷山图。(3)艺术的概括,也是本诗在

6、语言运用上的一大特色,全诗只用56字,却展现了长征中最艰苦卓绝的跋涉之苦、之险。说说这种艺术概括的具体体现。(4)集体诵读小诗,感语夸张与概括的妙处,体味“诗是语言的钻石”的真谛。三、诗是情感的中轴诗以情为灵魂。诗是情感的中轴。1读品:男女生交错朗读小诗,品评每联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品首联可抓住“远征难”、“只等闲”来感悟红军豪迈乐观的情怀;悟颔联,则可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红军一往无前的无畏精神;析尾联,则完全可以由学生触摸“更喜”、“尽开颜”,来领悟红军对革命未来必将胜利的信心了!2读议:红军长征是极具艰苦的远征,可为什么作者在诗中却处处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议论要建立在对长征历史全面了解

7、的基础上,可引领学生抓住长征中的具体故事、具体人物来解读红军的乐观精神。3读背:再读小诗,感受“诗是情感的中轴”的内蕴。背诵小诗。4读比:同样是“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却寄寓了作者另外一种豪情,请比较两诗情感表达的异同。四、七律是表达情感的抓手1由学生自己总结七律长征的写作艺术,布置学生课后读更多的七律,明确七律是豪迈情感的载体。2诵读全诗,下课。【资料宝藏】1解读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美国作家斯诺说:长征是波澜壮阔的诗史。 魏巍说:长征是地球上的红飘带 。 在毛泽东眼里

8、: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与长征诗相媲美的,也是对长征诗做出最好注解的还有一段同样出自毛泽东笔端的美文,那就是1935年12月27日在陕北瓦窑堡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上的报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论革命形势的一段: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

9、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他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是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他向十一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他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用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能够设想的。”七律长征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

10、,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11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这首诗和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都是在长征取得胜利时所作。 五岭逶迤(wiy)腾细浪大庾(y)、骑田、萌渚(zh)、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逶迤”)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

11、福建、江西出发,沿这四省边境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腾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气势雄伟(“磅礴”),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动着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金沙江,即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县之间的一段。江的两岸,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云崖”)。中央红军在云南省禄劝县西北的绞车渡(又称绞平渡)渡过金沙江的时候,是一九三五年五月,所以说“云崖暖”。 本句“水拍”原作“浪拍”。作者自注:“水拍:改浪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发表时已改

12、为“水拍”。 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河源出青海、四川两省交界处的果洛山。两岸都是高山峻岭,水势陡急,曲折流至四川省乐山县,入岷江。桥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形势险要。桥长约三十丈左右,用13根铁索组成,上铺木板。中央红军在1935年5月下旬到达泸定桥,当时桥板已被敌人拆掉,红军先头部队的英雄战士在对岸敌人的炮火中攀缘着桥的铁索冲了过去,夺得此桥。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于四川、甘肃两省边境。岷山的南支和北支,有几十座山峰海拔超过四千五百米,山顶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 三军古时军队曾有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军的,以后泛指整个军队。(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2毛泽东的部分诗词(一)七律人民

13、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4月)注释:(1)钟山:即紫金山,这里借代南京。(2)苍黄:比喻急剧变化。(3)虎踞龙盘:比喻地势险要。(4)穷寇:已处于穷途末路的敌人。(5)沽名:猎取虚名。(二)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三)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14、, 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诗词笺注)3关于“金沙水拍云崖暖”干部团占领渡口后,红一方面军的后续部队便浩浩荡荡地向皎平渡开进。干部团夺取的两只木船是远远不够几万红军由此渡江的。在广大群众的协助下,先后共找到七只船,动员了彝、汉、傣族36名船工。船工们分成两班轮流,人歇船不歇,不辞劳苦,从5月1日起,日夜坚持为红军摆渡。江中七只渡船,像七条大鱼穿梭似地在江上南北往返。两岸山坡上满是部队、马匹和行李担子。到处是歌声和欢笑声:“我们一过江,就把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甩到后边了!”“蒋介石跟在后面得到了什么呢!”“捡到了几双烂草鞋!”5月3日拂晓前,毛泽东和干部团第四营营长韦国清一道乘船渡过了金沙江。金沙江

15、水滚滚东流,两岸陡峭的石岩把金沙江夹在中间。湍急的江面溅起层层浪花,拍打着毛泽东的衣襟。毛泽东风趣地说“诸葛亮5月渡沪深入不毛,我们也是5月来渡沪啊!”皎平渡北岸,有一排在石壁开凿成的山洞,这里就是渡江指挥部。毛泽东住在西边水流方向的第一个洞里,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同志分别住在东边的几个山洞内。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到北岸,不顾长途行军的劳苦,在那阴暗、潮湿的山洞内紧张地工作,指挥红军渡江。毛泽东的洞里装了六七部电话,电话铃声不断,“桌子”上摆满了文件、电报。毛泽东接了一个电话又接一个电话,接完电话又看电文,忙个不停。就是在这金沙江畔的石洞里,中央领导度过了几个紧张繁忙的昼夜。5月5日,红三军团第十一团军团长张爱萍带了一个营和侦察排,以及电台先渡江,到北岸渡江指挥部军委周恩来副主席处接受任务。指挥部里还有三军团团长彭德怀和政委杨尚昆。周恩来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