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_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1005006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议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_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议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_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议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议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_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议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小议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本文阐述了数学教学课堂提问时,有效提问的重要性;怎么样才会更加有效;对学生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课堂提问 教学效果 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新

2、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数学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巧妙地使用课堂提问,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教学效果良好。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把握好提问的火候,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好奇欲望、探索欲望、创造欲望和竟争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我就数学课堂提问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1.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有趣味性,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对所学学科产生了兴趣,才能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

3、了兴起,才有求知欲,才能质疑好问,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我提问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此时枪杆、手臂、胸部恰好构成三角形)能保持稳定?又如,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时,我提问:你看到过早晨的第一轮红日从海平面冉冉升起的美妙景色吗?这景观中涉及到哪些事物?抽象成几何图形是什么?这些几何图形有哪些位置关系?你能在纸上画出这些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吗? 2.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有层次性,能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 课堂提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转化。如教学异分母分式加减法时,首先复习同分母分式加减法的计算

4、法则并计算 ,接着转入探究新知,提问:(1)这几道题中,有的分式不是最简分式,你能不能把这几个算式改写成最简分式相加减?(2)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和同分母分式加减法直观上看有什么不同?(3)能不能试着把异分母分式变成同分母分式再相加减呢?(4)异分母分式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 3.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有思考性,使学生将知识内化 众所周知,问题过于浅显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同样,问题过于深奥也会使学生不知所云,不但不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所提问题要有思考性,即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一定的难度。既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能使学生通

5、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把握问题是否有思考性这个度,把握住了这个度,所提问题才能有效。 如:在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时,教师可先提问:若用定长的篱笆怎样才能围成一个最大面积的四边形区域?众所周知,是正方形。教师就可以接下去问:若用定长的篱笆去围一面靠墙的的一个最大面积的四边形区域,该怎样围?还会是正方形吗?若不是,长和宽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像这种问题,不难,但有思考性,学生可通过交流、讨论,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引导学生沿着符合逻辑的思维去分析和研究,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这种提问,我想应该是有效的。 4.有效的课堂问题应具有参与性,能开拓学生知识领域 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6、时常常会走题海战术的重负担途径,这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反之,当解决了一个问题以后,从原来的问题出发,通过引伸、推广、对照、类比而提出新问题。如条件改变一下,结论会有什么变化?也可以保持原来的条件,探讨能否得到更深刻的结论等等。这类问题特别有助于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各种变式中发现解题过程结构的特征,深化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增加进行创造性解题活动的经验,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解题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完全平方公式时,可先提问:有一块正方形稻田边长为a米,现每边长扩大b米,求后来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让学生先试着求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探索思考,利用以前学过的

7、求面积的知识得出各种不同解法,在化解的过程中即可归纳出公式。 又如,在推导一些代数恒等式时,可以通过学生做硬纸片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体会代数与图形之间的联系,也能从另一方面了解一些代数恒等式的几何意义。 一位哲人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要被点燃的火把。要点燃学生求知的火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独具匠心,巧妙地运用提示语言,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而实现的。所以教师通过课堂上有效的提问保证师生之间充分的互动和交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通过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数学. 【2】 王工一.数学教育新视野. 【3】 郑国才.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一些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