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教学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1003667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4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数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用数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用数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用数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用数学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数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数学教学设计(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数学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须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用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用数学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用数学(1)教学目标:1、学会用7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洁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娴熟口算7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洁问题。3、训练学生依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实力。教学重难点:娴熟口算7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洁问题教学打算:课件一、引入秋天到了,小兔子要采蘑菇过冬了。二、新授1、加法出示兔子采蘑菇图师:咱们一起来看,左边有几只兔子,右

2、边呢?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你能说说图意吗?分组说图意生回答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求一共有几只小兔。师:求一共有多少,就要把两部分合起来,谁能列一个算式?生回答4+2=6,板书三、46页做一做四、减法图式小挚友们回答得真好,那老师还有一幅图,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出示青蛙图问:你能说出图意吗?求剩下几只,就是要从总的里面去掉走的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五、47页做一做用数学教学设计2课题:相识米 用米量教学内容:P4及练习一第3、4、5题。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在活动中相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过程与方法:通过视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

3、间的进率。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培育学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表象。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教学打算: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用米尺完成对物体的测量,驾驭测量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学问? (上节课我们相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你能用你手上的学生尺量出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厘米吗? 假如用你手上的尺子量我们教室的长,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为什么? 老师指出:量老师的长、操场的长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接着相识比厘米长的长

4、度单位“米”。(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1、相识米尺。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情愿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学生举手,老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留意看着。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终停了下来。) 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老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老师指出: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1)横向、纵向建立1米的表象 老师拿出米尺

5、告知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打算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老师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学生练习实际生活想一想、说一说) 2、视察刻度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 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 (100个) 让学生

6、数并作答。(板书:1米100厘米)3、量出长绳。拿出打算好的长绳,量出1米。(留意:量时刻度O对准绳子的左端。) 学生分小组合作量,沟通反馈,接着量2米、3米4、估量。把绳子放下,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 老师指出:通常状况下,我们不行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三、积累运用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老师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2、估一估。(完成

7、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多媒体课件演示:跳绳,小猫,长椅。)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3、操作性练习。(l)相识卷尺和皮尺。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 老师出示卷尺和皮尺。学生相识卷尺和皮尺。(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同桌合作量一量。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身高。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并沟通。(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四、课堂小结今日我们相识了什么长度单位米?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它作单位? 小结:这节课我们又相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把我们的两只手

8、张开,大约是1米。生活中有许多长度是1米的物品,下课后带着发觉的眼睛去找找它们吧!用数学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通过看、说、摆、分、画、互问及互答等形式的活动突出拼角活动的内涵。2、加深对直角、锐角和钝角之间的关系的理解。3、在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同时,积累数学活动阅历和解决问题的阅历。教学重点: 依据不同的要求,用三角尺拼出各种角。教学难点: 加深对直角、锐角和钝角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教学打算: 一副三角尺,钉子板、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先视察,说说每个角是什么角。学生视察后汇报。学生汇报时,问:你是怎样验证的,2、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形成的角,指名学生上台用 同样大吗, 三角尺

9、在钟面上摆一摆,然后说一说3、出示一副三角尺。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直角、锐角 和钝角,找寻锐角和钝角时,我们是用三角尺上 的直角去找寻的。出示一副三角尺,看来三角尺的用处还真 大,那么,三角尺上还藏着哪些学问呢,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用一副三角尺拼一拼(1)比较两个三角尺。视察两个三角尺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小组探讨沟通后 汇报)依据学生汇报,老师小结:相同:两个三角尺都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不同:一个三角尺两个锐角是一样的,另 一个三角尺上的两个锐角是不一样的。(2)你能用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吗,沟通:钝角比直角大,我们在拼的时候可以怎么想,(

10、利用直角,在直角上加一个锐角) 学生动手拼一拼,展示不同的拼法,指名沟通,拼出的是直角吗?小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角肯定是钝角。三、拓展练习1、教材第42页做一做。 同桌合作,沟通从两副三角尺中选出两个,拼出锐角、直角展示 和钝角。2、练习八第12、13、14题。 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在拼一拼中你学会了哪些学问?用数学教学设计4一、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驾驭了如何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同时在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作图的步骤,具备了基本的作图实力,并能简洁的表达作图过程,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学问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验了

11、许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肯定的合作学习的阅历,具备了肯定的合作与沟通的实力。二、教学目标分析教科书基于学生在上节课学习了如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并积累了肯定的活动阅历,提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了解它在尺规作图中的简洁应用。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根据作图语言来完成作图动作,能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了解它在尺规作图中的简洁应用。2、能利用尺规作角的和、差、倍。3、能够通过尺规设计并绘制简洁的图案。4、在尺规作图过程当中,积累数学活动阅历,培育动手实力和逻辑分析实力。三、教学设计分析1、回顾与思索活动内容:(1)怎样利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一

12、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练习:已知线段a,b,c,作一条线段m,使得m=a+bc活动目的:通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用尺规作线段,既达到了复习巩固,反馈落实的目的,同时娴熟尺规的运用,积累活动阅历,也为后面学习用尺规作角起到了铺垫的作用。2、情境引入,探究发觉活动内容:如图2用数学教学设计5一、设计思想新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亲密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念。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视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困难。本课要让学生经验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洁的、有条理的

13、思索,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解决问题。二、教材分析:用数学在前面已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学问没有用标题的形式明确给出。在这里出现用数学的标题,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数学学问是为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第七题是用停车场的画面绽开的,描述了停车场上已经停放了9辆汽车,同时还有6辆车正在开进停车场,要解决的是现有几辆车的问题。这类问题,学生首次接触,学习起来有肯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复习重点是培育学生合理运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复习难点是文字信息的处理,依靠关联词语理清解题思路。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能够依据情境图给出的资源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但对于捕获文字信息尚有困难。

14、因此在原有学问的基础上,老师须指导学生绽开想象的翅膀,挖掘出形象图外的信息资源,学会解答用比较抽象的文字表示条件和问题的题目。四、教学目标1、培育学生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3、创设情境,在嬉戏中感知数学,在数学中体会胜利的喜悦。五、教学重难点培育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六、教学策略与手段复习用数学第117页第7题时老师出示没有文字的情境图,让学生自己视察,并说动身现了什么。也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接着出示图中两为小挚友的对话,理解又开来了6辆这话的含义,告知学生,图上开来的汽车没有画出来,应当依据图上小挚友告知我们的条件来解决问题。七、课前打算课件:停车场情境图,堆雪人图和妈妈儿子对话图。八、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口算10-7 5-4 6-2 7-3 8-0 18-1017-7 18-5 2+13 4+10 6+9 27-208+5 0+0 15+4 5-5 5+7 20+92、填未知数(1)6+( )=11 14-( )=10探讨:,括号里该填几?怎么想?指名回答。(2)练习9+( )=13 8+( )=15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