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099044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的鸭蛋》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端午的鸭蛋说课稿一、【教材把握】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是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汪曾祺。这个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了解民俗,关注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而端午的鸭蛋又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文章在悠然恬淡的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民风民俗,更能唤起学生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品味出日常生活中的趣味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本文语言平淡质朴,饶有趣味。这篇课文我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二、【教学思路】 以多样化

2、的朗读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探讨鸭蛋包含的情趣,体味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按“忆端午说风俗品情趣评语言诉真情”五个环节展开。先以中国传统节日和端午的风俗引入课文,再通过小组活动初步感知课文,了解高邮端午的习俗。在“品情趣”这一环节中我紧紧抓住“作者为什么不写端午节其他的习俗,而选择了小小的鸭蛋来写?”这一中心问题来突出本文的教学重点。在品评了本文的语言风格后,我将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引到日常生活的趣事上来,以此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三维目标: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品味作品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学习朗读课文,感受本文的情趣。提倡珍惜传统文化,培养热爱

3、家乡,关注生活细节的情感。2、教学重点: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鸭蛋带给作者独特的情与趣。3、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设计: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通过家乡特产高邮咸蛋的精细介绍,表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怀想。我针对学生的特点,以“情趣”二字为切入点,调动学习热情,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2、学法指导:一位好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这节课我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以多种方式赏读课文,师生交流以达到教学目标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鸭蛋络子等六、【教学过程

4、】(一)创设情境,忆端午 1、根据多媒体出示的相关诗句和食品图片猜中国的传统节日。2、欣赏端午风俗的图片,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写端午节会选择写哪方面。根据诗句和特色食品来猜中国的传统节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古诗与传统节日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学作品的教育,欣赏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设想自己写端午节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环节设计体现了课标中规定的“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二)初步感知,说风俗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并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2、教师范读文章的第一段,思考:课文中介绍了哪些端午节的风俗?3

5、、小组活动:假设自己是江苏高邮的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家乡的12种风俗。本环节初步感知课文,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提炼信息,了解高邮特有的端午习俗,并通过小组内以导游身份介绍家乡风俗的形式,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感悟文中的趣味。(三)赏读文本,品情趣1、寻读课文,体会情感。让学生在朗读后思考“你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哪些句子能表现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在这篇灌注于作者深情的文章中,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些句子,师生再细细品读这些句子,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从而体味出作者对故乡

6、倾注的深情和对儿时生活的怀念。(板书:情童年岁月的怀想家乡生活的热爱)2、默读课文,理清思路。学生仔细思考:作者着重写什么内容以表达他心底的故乡情结的?分哪几个层次来写?师生交流明确:作者先介绍端午的风俗,再引入到家乡的咸鸭蛋,最后涉入正题“端午的鸭蛋”三个层次,着重写到了富于情趣的端午的鸭蛋。3、精读课文,品味趣意。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端午节的风俗那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只写了小小的一枚咸鸭蛋呢?师生共同精读课文中写鸭蛋的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因为:高邮咸蛋独有的特色。教师出示高邮鸭蛋的写实图片,画面中清晰的显示了高邮咸鸭蛋有双黄、油多、质细、蛋黄呈红色的特点。鸭蛋带来的别样的

7、趣味。如吃鸭蛋时“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那种绘声绘色的动感,还有端午节挑鸭蛋,挂鸭蛋络子,玩鸭蛋壳等等都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让我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教师出示鸭蛋络子的图片,并以实物展示鸭蛋络子挂在胸前的情形。(板书:趣吃鸭蛋挂鸭蛋络子玩蛋壳)4、细读课文,表达交流。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描写鸭蛋的段落朗读。说一说你认为高邮咸鸭蛋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我始终以多种形式的“读”来贯穿,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把握作者的情感,通过对鸭蛋特点和围绕鸭蛋的趣事的分析来感受作品内在的韵味,体会鸭蛋包含的情与趣。这个过程注重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文内容

8、有自己的心得,并合作交流。(四)探究特色,评语言1、学生交流本文中的好句子,并分析其特点。教师示例:“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方言词的运用)学生备选:别说鸭蛋都一样,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平淡而有味)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淡淡的幽默)2、师生共同美读这些句子,然后总结这种语言特色。(板书:语言平淡质朴饶有趣味)这个环节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了解文中特有的方言,短句,文言词及平淡质朴,饶有趣味的风格(五)拓展迁移,诉真情1、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风俗特产让你非常难忘。2、用一两个细节描述家乡的人们过端午节的场景这个环节将学生的关注点迁移到自己家

9、乡的风俗人情上来,引导学生体验日常生活的趣味,唤醒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也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所在。教师总结:岁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生活中饱含人生的韵味,汪曾祺从一颗小小的鸭蛋中品尝出了生活的滋味,家乡的牵挂,我们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只有反复的朗读,才能体会本文的情与趣。本节课,我坚持“阅读教学要注重朗读”这一要求,以各种形式的读贯穿整节课,“诵读-范读-寻读-默读-精读-细读-美读”,引导学生感受本文内在的韵味和小小鸭蛋包含的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以读带说,读说交替,并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细节的情感。七、【板书设计】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情童年岁月的怀想家乡生活的热爱趣吃鸭蛋挂鸭蛋络子玩蛋壳语言平淡质朴饶有趣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