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知识点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0988091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传播学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传播学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传播学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传播学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知识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题);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题);名词解释每小 题4分,共5题);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题);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2 题);案例分析(10分) 书本的第七章第二节和第十章的第三节以及第十二章的第四节是知识点,要自己 去看书,第十二章是考试的重点,会出成案例分析,大家要去看里面的案例。以 下的内容大多数都只有point所以大家要自己在看书。第一章的二、三节和第 三章的二、三节以及第七章的第三节,第六、十三、十五章都是不要的,可以不 看。一、传播的定义和特点p5-6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其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 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

2、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 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 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 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p28-34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 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口头传播时代。传播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可以说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了传播 活动的存在。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通 过语言符号交流,比如说声音、口语;二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交流。但在当时占主 导地位的还是口头交

3、流。所以传播学界就用“口头传播阶段”,来指称人类传播发 展史上文字发明之前的历史时期。文字传播时代。随着人类信息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口语传播已经不能满足信息 传播发展的需要,为了寻找一种使信息传播的更远、更广,并便于长时间保存的 传播手段,人们便发明了文字。这种抽象的符号系统是通过石头、木块、甲骨、 竹简、纸张来记录有关文字的材料。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人类在很长时间内是以 手抄形式作为信息交流的手段。中国和外国在古代都经历了手抄新闻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件大事,从雕版印刷、胶泥 和木字活字印刷到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展,为活字印刷技术奠定了基础。它大大 提高了新闻信息传

4、播的速度、时效和传播范围,也成为近代报刊出版业向大众化 方向的发展的关键。电子传播阶段。19世纪到20世纪期间,电报和电话等传播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特别是电报技术被首先应用于新闻传播的实践中,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 的新闻通讯社。1920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广播电台。1936年,英国广 播公司(BB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60年代起,人类又开始用通讯卫星越洋转播电视节目,实现了远距离之间瞬间传送声像的目标。三、什么是信息社会及其特点?p35p38所谓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 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5、”。一般 认为,信息社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转向以高科技为核 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2.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 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3.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 靠信用;4.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金球贸易将成为主流。四、信息的定义PPT7新闻信息是符号的集合,而符号是信息传递的载体。信息分析依据的理论是信息 科学,符号分析依据的理论是符号学和语用学。信息传播是一个译码的过程,符号分析是一个解码的过程。可以说信息和符号是 内容分析中的关键词,也是我们在这一讲中需要弄清的两个问题。五、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内涵与区别P

6、27-28P45语言符号的特点:1.是一种具有音节区分的声意符号体系;2.与本能相关的声音 较少,发音和语句在结构上具有逻辑性;3.具有自由模仿其它声音的能力;4.在 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发声;5.能够自主地赏娱音声的节奏和韵律。能 动性和创造性是最根本的特征。非语言符号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如声音的高低、大小、 速度的快慢,文字的字体、大小、组细等等。第二类是体态符号,例如:动作、 手势、表情、视线、姿势等。第三类是物化,活动化、程序化的符号。六、什么是传播过程及其构成要素? P57-59传播过程指的是具备传播活动得以成立的基本要素的过程。传播过程的要素构 成:1.

7、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 作用于他人。2.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 象。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3.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 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建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 会互动的介质。4.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 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5.反馈。指受传者对接 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响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七、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p59-67主要可以分成三种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和社会系统模式。(加上附件传 播模

8、式图)八、什么是人内传播及其基本特点p73P77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 个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特点:1.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 程,但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作为一个 个系统,它的输入源泉是外部环境,输出的对象也是外部环境。2.人内传播虽然 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 社会性和实践性。3.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 动的反映。4.人内传播是其它一切传播活动的基隆,任何一种其它类型的传播都 必须伴随着人内传播的环节,而人内传播的性

9、质和结果,也必然会对其他类型的 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九、人际传播的基本特点及社会功能p83-84基本特点: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2.人际传播的信息 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4.与组 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人际传播的社会功 能是社成员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社会协作的重要纽带,也是传承社会文 化的重要工具。十、大众传播的定义pill所谓大众传播,就是在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 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十一、大众传播的特点plll-112大众

10、传播的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 织。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 的活动。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 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十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P113-116(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1.环境监视功能;2.社会协调功能;3.社会遗产传 承功能。(二)赖特的“四功能说”。1.环境监视;2.解释与规定;3.社会化功能;4.提供娱 乐。(三)拉扎斯菲

11、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3.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十三、媒介控制的种类p130-133媒介控制的种类:1.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2,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3. 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十四、施拉姆报刊的四个理论p134施拉姆报刊的四个理论:1.极权主义理论。2.自由主义理论(P136-138,重点)。3. 社会责任理论(p138-139,重点)。4.苏联的共产主义媒介理论。十五、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p148-150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媒介即讯息;2.媒介:人的延伸;3. “热媒介”与“冷 媒介”十六、把关人理论ppt6最早提出把关概念的是传

12、播学五大先驱之一库尔特.卢因。把关人是一种比喻的 说法,它的实际含义是指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那么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 过滤的过程就叫把关(gate-keeping),从事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把关人(gatekeeper)。那么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充当着把关人 的角色。十七、双重行动模式ppt6巴斯将传播媒介的把关活动分为两个阶段、两个步骤,即他所说的“双重行动”。第一阶段的把关人是新闻记者;第二阶段的把关人是编辑。十八、怀特提出的把关模式P162 图十九、受众基本内涵p173受众指的是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二十、几种主要的受众观p174-180主要的受众:1.

13、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2.作为“市场”的受众。3.作为权利 主体的受众。二十一、什么是传播效果p188第一层含义是,它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 行为的变化,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注 重单一效果,属于对传播效果的微观考察。第二层含义是,它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 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结。注重综合效果,属于对传播效果 的微观考察。二十二、从什么角度研究传播效果二十三、传播效果的历史发展P193-200(一)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形成于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这种观点认为:传

14、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 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一样,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引起直接速效的反映;它们 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评价:是一种唯意志论的观点,它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忽视了影 响传播效果的各种客观的社会因素,否定了受众在传播过程中信息选择的能动 性。(二)“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理论。从40年代至60年代初,传播效果研 究进入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三个:一是传播流程研究和有限 效果论;二是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三是“使用满足论”。所谓传播流程(communication flow),是指大众传媒发出的信

15、息,经过各种中间 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代表性成果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 择一书。“有限效果”的主要表现:(1)“政治既有倾向性”(political predisposition即:人 们在对政治问题所做出的决定,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是取 决于人们已有的政治态度。(2)“选择性接触”(selective exposure)假说。即: 受众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一切媒介内容,而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 立场、态度一致或相近的内容接触;这些选择性的接触行为只会强化其原有的态 度,而不是改变。(3)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和“二级传播(two-

16、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理论。即:大众传播一意见领袖一一般受众。意见领袖的特征:与被影响者处于平等关系;均匀地分布在社会任何群体和阶层; 其影响力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社交范围广、信息渠道多,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 度高、量大。“有限效果论”主要论点,“有限效果论”由传播学家克拉帕提出。1)大众传播通常不是效果产生的必要和充分的原因。2)大众传播最明显的倾向是对受众既有态度的强化而不是改变3)大众传播对人们态度的改变产生效果需要两个条件:其它中介因素不起作用; 其它中介因素也在促进人们态度的改变。4)传播效果的产生受到某些心理因素的制约。5)传播效果的产生还受到媒介本身条件以及舆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克拉帕的观点强调了大众传播效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