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员考试历年试题及解答合订本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098492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118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管理员考试历年试题及解答合订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网络管理员考试历年试题及解答合订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网络管理员考试历年试题及解答合订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网络管理员考试历年试题及解答合订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网络管理员考试历年试题及解答合订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管理员考试历年试题及解答合订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管理员考试历年试题及解答合订本(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ttp:/www.TopS网络管理员考试历年试题及解答合订本网络管理员级考试大纲(2004年新版)一、考试说明 1、考试要求 (1)熟悉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2)熟悉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 (3)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了解TCP/IP协议的基本知识; (4)熟悉常用计算机网络互连设备和通信传输介质的性能、特点; (5)熟悉Internet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6)掌握局域网体系结构和局域网技术基础; (7)掌握以太网的性能、特点、组网方法及简单管理; (8)掌握主流操作系统的安装、设置和管理方法; (9)熟悉DNS、WWW、MAIL、FTP和代理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 (10)掌握Web网

2、站的建立、管理与维护方法,熟悉网页制作技术; (11)熟悉综合布线基础技术; (12)熟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问题和防范技术; (13)了解计算机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信息化的基础知识; (1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新发展; (15)正确阅读和理解本领域的简单英文资料。 2、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够进行小型网络系统的设计、构建、安装和调试,中小型局域网的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根据应用部门的需求,构建和维护Web网站,进行网页制作;具有助理工程师(或技术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本考试设置的科目包括 (1) 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2) 网络系统的管理与

3、维护,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二、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1: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科学基础 1.1 数制及其转换 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1.2 数据的表示 数的表示(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整数和实数的机内表示) 非数值表示(字符和汉字表示、声音表示、图像表示) 校验方法和校验码(奇偶校验) 1.3 算术运算 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数运算方法 2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2.1 硬件基础知识 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CPU的结构、特征、分类及发展 存储器的结构、特征分类及发展 I/O接口、I/O设备和通信设备 2.2 软件基础知识 操作系统的类型、配置 操作系统的

4、功能 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 应用软件的安装与配置 网络管理软件的功能 3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3.1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数据信号、信道的基本概念 数据通信模型的构成 数据传输基础知识 数据编码的分类和基本原理 多路复用技术的分类、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数据交换技术的分类、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 3.2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和构成 协议的概念,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结构及各层的功能 TCP/IP协议的概念及IP数据报的格式、IP地址、子网掩码和域名 3.3 局域网技术基础 IEEE802参考模型 局域网拓扑结构 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技术CSMA/CD 以太网的发展历程 以太网的分类及

5、各种以太网的性能特点 以太网技术基础、IEEE802.3帧结构、以太网跨距 交换型以太网、全双工以太网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4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知识 4.1 因特网应用基础知识 因特网的概念、起源和提供的基本服务,以及我国的因特网现状 通过PSTN、ISDN、ADSL和局域网拉入因特网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WWW、主页、超级链接、HTML的概念及应用 电子邮件、FTP、Telnet、BBS、ICQ、网络新闻组、网络传真、网络视频会议、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概念及应用 4.2 网络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结构和特点 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基本应用 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配

6、置和基本应用、KDE环境和Linux操作命令 4.3 应用服务器基础知识 DNS服务的基本原理 WWW服务的基本原理 FTP服务的基本原理 电子邮件服务的基本原理 5 网络管理基础知识 5.1 网络管理基本概念 网络管理的概念、功能、网络管理标准和网络管理模型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概述、管理信息库、SNMP操作 5.2 网络管理系统基础知识 网络管理系统概念 Sniffer的功能和特点 6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准则 网络安全漏洞 网络安全控制技术 防火墙基本原理 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和基本原理 漏洞扫描系统的功能和基本原理 网络防病毒系统的功能和基本原理 CA中心建设的概念和

7、基本原理 容灾系统 应急处理常用方法和技术 7 标准化基础知识 标准化机构 常用的国内外IT标准 8 信息化基本知识 信息化概念 有关的法律、法规 9 与网络系统有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的概念 无线个人网、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和无线广域网的标准 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媒体访问控制方式和扩频技术,IEEE802.11 新一代网络管理系统 新一代网络技术(Ipv6,3G) 网络 10专业英语 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英文词汇 能正确阅读和理解本领域的简单英文资料 考试科目2: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1 小型计算机局域网的构建 组网设计 组网技术选择 组网设备选择及部署 设备配置和管理 划分VLAN 2 综

8、合布线 综合布线概念、组成、设计及依据的标准 综合布线基础环境准备 线缆及相关硬件的选择与安装 综合布线系统的性能指标及测试流程 3 小型计算机局域网服务器配置 IP地址、子网掩码的规划配置 DNS服务器的规划、设置和维护(Linux环境和Windows环境) 电子邮件服务器的规划、设置和维护(Linux环境和Windows环境) FTP服务器的规划、设置和维护(Linux环境和Windows环境) 代理服务器的规划、设置和维护(Linux环境和Windows环境) 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设置 4 Web网站的建立、管理维护以及网页制作 Web网络的规划、建设、管理与维护 使用HTML和相关软

9、件进行网页设计与制作(如选用Photoshop、Flash、Fireworks或Dreamweaver等) JSP、ASP、XML等动态网页编程技术的基本概念 5 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使用网络管理软件对网络的配置、安全、性能、故障、计费进行监督和管理 简单网络故障的分析、定位、诊断和排除 小型网络的维护策略、计划和实施 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 系统性能分析,系统潜在问题分析 6 防火墙技术 网络病毒防护策略 防火墙的配置策略 入侵处理策略 漏洞处理策略2001 年度网络程序员级上午试题 在ISO的OSI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是_(1)_;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端到端连接的层是_(2)_

10、。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_(3)_;传输层提供_(4)_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_(5)_ 。 (1):A.1、2、3层B.2、3、4层C.3、4、5层D.4、5、6层(2):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会话层 D.传输层(3):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4):A.主机之间 B.网络之间 C.数据链路之间 D.物理键路之间(5):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为了实现数据传输,需要建立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它一般包括信源、发送装置、_(6)_、接收装置和信宿。当采用卫星进行通信时,数据一般被变换成_(7

11、)_。 为了增大模拟传输系统的传输距离,应采用的设备是_(8)_。现在在模拟电话网上利用调制解调器传输数据采用的主要调制方式是_(9)_。 (6):A.信号放大器 B.编码译码器 C.传输系统 D.交换系统(7):A.数字信号 B.模拟信号 C.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 D.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8):A.网桥 B.放大器 C.路由器 D.交换机(9):A.ASKB.FSKC.PSKD.QAM 不同的交换方式具有不同的性能。为了使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延迟最小,首选的交换方式是 _(10)_ ,为保证数据无差错地传送,不应选用的交换方式是 _(11)_ 。分组交换对报文交换的主要改进是 _(12)_ ,这

12、种改进产生的直接结果是 _(13)_ 。在出错率高的传输系统中,选用 _(14)_ 更合适。 (10):A.线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信元交换(l1):A.线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信元交换(l2):A.传输单位更小且定长B.传输单位更大且定长C.差错控制更完善D.路由算法更简单(13):A.降低误码率 B.提高数据率 C.减少延迟 D.增加延迟(14):A.虚电路分组交换B.数据报分组交换C.虚电路加数据报分组交换D.线路交换局域网总线/树拓朴的多点介质传输系统中,要使多个站点共享单个数据通道,需要特别考虑解决_(15)_和_(16)_这两个问题。例如采用50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并构成总线拓扑的网络系统,可使用基带技术传输数字信号,总线上_(17)_,总线两端加上终端匹配器用以_(18)_。 (15):A.数据帧格式 B.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C.通信协议类型 D.信道分配方案(10):A.信号平衡 B.站点之间性能匹配 C.数据编码方案 D.介质传输性能(17):A.整个带宽由单个信号占用B.整个带宽被分成多路数据信道C.可传输视频或音频信号D.数据只能单向传输 (18):A.防止信号衰减 B.增强抗干扰能力 C.降低介质损耗 D.阻止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