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可研报告建议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0983705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101 大小: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区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可研报告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地区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可研报告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地区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可研报告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地区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可研报告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地区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可研报告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区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可研报告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区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可研报告建议书(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总论21.1 项目名称及承担单位21.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31.3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投资的必要性31.4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及内容9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01.6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13第二章 企业基本情况152.1 承担企业概况152.2公司经营宗旨152.3公司的发展目标152.4 项目的技术基础162.5项目情况介绍8第三章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173.1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173.1.1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173.1.2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193.2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193.2.1江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193.2.2发展我省农业循环经济

2、措施23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274.1产品市场供需情况的预测274.1.1我国生猪供求状况274.1.2蔬菜供求状况284.1.3鲟鱼供求状况294.1.4都市生态农业需求状况304.2产品的价格预测324.3公司进入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竞争优势324.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354.项目前景35第五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375.1 资源和原材料375.2项目选址原则375.3场址选择385.4项目区的建设条件40第六章 产品技术方案426.1猪场工厂化技术方案436.1.1总体布局436.1.2生产区的规划456.1.3 养猪工艺流程526.1.4猪场建设成本536.2 沼气生产采集技术方案

3、546.2.1建设标准556.2.2建设成本与收益556.3 现代农业种植区建设方案566.3.1基本情况576.3.2技术要求576.3.3温室大棚建设576.3.4栽培品种选择和种植收益。586.4 特种养殖技术方案596.4.1鲟鱼养殖所需条件606.4.2投入成本646.5都市生态农业庄园建设方案666.5.1都市生态农业庄园情况666.5.2都市生态庄园建设66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68第八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698.1 组织机构698.1.1项目管理部708.1.2营销部718.1.3技术部718.1.4 财务部728.1.5综合管理部728.2 人力资源配置728.3 职工

4、来源738.4 人员培训73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75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7710.1 建设投资7710.1.1 估算范围7710.1.2 估算依据7710.1.3 建设投资估算及构成7810.2 建设期借款利息8010.3 流动资金8110.4 项目总投资8110.5 资金筹措8110.6 资金使用计划8110.6.1 固定资产投资使用计划8110.6.2 流动资金使用计划81第十一章 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8811.1 财务和经济分析评价方法依据及基础数据8811.2 成本与费用8811.2.1 成本与费用估算说明8811.2.2 生产成本8911.2.3 总成本费用8911

5、.3 产品产量、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9011.4 利润及分配9011.5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9211.6 偿债能力分析9311.7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9311.8 不确定性分析9311.9 财务和经济评价结论和主要指标9511.10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95第十二章 项目风险分析9612.1 市场风险9612.2 技术风险9712.3 人员风险9712.4 政策风险974-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担单位1.1.1 项目名称:农业循环经济项目1.1.2项目地点:南昌县蒋巷镇柏岗山村1.1.3 项目的承办单位:单位名称: 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法定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开发区火炬大道125号

6、 法定代表人:付霞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单位名称:集团有限公司 法定地址:江西南昌高新开发区大厦 法定代表人: 1.1.5 本文中的有关名词u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 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u 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u 农业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是采用农业资源减量消耗、农产品多次利用和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的闭合循环生产

7、模式的工业型农业。它是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废弃物通过产业链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资源低投入低消耗,产品互为原料、多次使用,废弃物再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经济体系。1.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2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草案)3、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国办发199916号)5、农业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建设管理的意见6 、集团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相关材料;1.3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投资的必要性1.3.1 项目提出的背景面对人口增长、

8、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的问题日显突出,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把传统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体系转变为依靠生态型农业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体系,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循环经济是将农业发展成为一种“食物网”的循环型生态农业系统。在该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形成一种高效、联动式的循环经济体系,使无机环境、动植物以及土壤之间形成闭路式能量和物质

9、循环系统。在我国,正是农业循环经济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使得发展循环经济逐渐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性,把循环农业放到事关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统一谋划,全面推进。1.3.2投资的必要性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国家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20

10、04年至2008年中央连续以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而建设现代农业,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如何应对诸多挑战,谋划发展对策,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义深远,形式紧迫。第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解决面源污染的一场革命,是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

11、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从资源耗费型向资源节约型、从牺牲环境向保护、建设环境转变,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发展进程中,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农产品的安全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化生产、从资源一次消耗到多次利用、从大量使用农药到生产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从农业有机废弃物乱堆乱放到无废物、从难以为继到可持续发展,都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第二、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变,现代工业的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大量运用农业机械,施用化肥、农药,使用石油燃料、塑料薄膜,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12、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过多施用化肥、农药,使用塑料薄膜,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增多使食品安全性受到影响;农机具、石油燃料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对大气的污染;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了畜禽粪便无法全部用作农家肥,排入河中又造成了新的污染,等等。上述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第三、农业的自身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使农业经济系统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农业与人类自身消费最贴近,人类处于食物链网的最顶端,是自然的一部分,参与整个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这为

13、循环经济要求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农业的产业构成特点更易于发展循环经济。农业产业系统是种植业系统、林业系统、渔业系统、牧业系统及其延伸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系统、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系统、农产品消费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协同作用的耦合体。农业产业部门间的“天然联系”、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特征,正是循环经济所要建立和强化的,是建立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基础。因此,我们更应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第四、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和1/4,人

14、均矿产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且我国农业人口多,农业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如果仍以传统粗放型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农业资源输出会更加严重,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会进一步恶化,农业的有限资源将加速耗竭,农业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第五、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应对入世挑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客观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内涵发展道路。近几年,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

15、的作用日益突显出来。“绿色壁垒”成为我国扩大出口面临最多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有的已对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造成重要的影响。对此,我们不仅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及时和巧妙应对。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在突破“绿色壁垒”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能发挥重要作用。第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解决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经济。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沿用以往的单一追求高产、采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顾生态环境后果的农业发展模式,实践证明是不可持续的、行不通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中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可行途径。第七、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