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的原理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0976202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都江堰的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都江堰的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都江堰的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都江堰的原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 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 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 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 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 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 垒山截断的山丘部分,称为“离堆”.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

2、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 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 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 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 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 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 调统一。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仍发挥着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 大,从1936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

3、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 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 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 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水利专家仔细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的 高度的科学水平惊叹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 这个堰,平时可以引水灌溉,洪水时则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还有排砂石的作用, 有时很大的石块也可以从堰上滚走.当时没有水泥,这么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 用竹笼装卵石作堰,费用较省,效果显著。都江堰这一带风景优美,有不少名胜古迹,又是一处十分理想的游览胜地。 都江堰一带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