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耐撞性设计和碰撞数值模拟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0972195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耐撞性设计和碰撞数值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结构耐撞性设计和碰撞数值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结构耐撞性设计和碰撞数值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结构耐撞性设计和碰撞数值模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结构耐撞性设计和碰撞数值模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构耐撞性设计和碰撞数值模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耐撞性设计和碰撞数值模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构耐撞性设计和碰撞数值模拟第二部分一、结构耐撞性研究结构耐撞性的基本概念多层次碰撞:如在车辆碰撞事故中包含有:车辆外壳的碰撞为第一层次碰撞汽车结构耐撞性;乘员同方向盘、仪表板及内饰等的碰撞为第二层次碰撞乘员约束保护系统;头颅和内含之间的碰撞为第三次碰撞等生物力学;耐撞性并不要求结构在撞击下毫无损伤,而是保证运载人员和重要物品不经受无法接收的加速度和损害,以保护人员、环境和结构中昂贵的部分。 结构耐撞性研究的主要内容:碰撞中结构所吸收的总能量;控制在碰撞过程中的减速度(力);准确控制结构的具体破坏模式,各部件的变形量、能量耗散量、甚至零部件的变形的发生时间及先后次序精确到千分之一秒以下。耐撞性

2、分析和设计的难点结构耐撞性的分析基于对碰撞响应的理解,而碰撞响应极其复杂,涉及瞬时大变形、多种破坏模式、变形历史和应变率影响、结构屈曲和后屈曲、变形局部化、缺陷敏感性和零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关于多种变形破坏模式:对常见的汽车薄壁构件就有,塑性弯曲、扭转、裂纹扩展和断裂、甚至穿透等;复合材料还包含损伤等更加复杂。几个名词解释变形历史:卸载、再加载、应变强化等应变率影响材料的塑性变形对应变速率敏感料的应变率敏感性,也称为粘塑性;对应变率敏感材料,如常用低碳钢等,动态屈服应力比静态屈服应力高出许多。粘塑性本构关系非常复杂,常用的本构关系有Cowper-Symonds模型: 其中待定常数D和P通过试

3、验给出屈曲结构的不稳定响应(欧拉杆)变形局部化变形向局部集中;缺陷敏感性:*材料结构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缺陷;*缺陷可能对屈曲模式产生决定性影响;*缺陷处的变形局部化会改变结构的变形模式,极端情况外界输入能量主要消耗于缺陷处。试验中的变形局部化现象及控制结构耐撞性的研究方法结构耐撞性的研究方法,不同于一般的结构弹塑性动力响应的研究方法:*结构在碰撞事故条件下变形和破坏的模式多种多样,难用常规方法分析计算,即使使用巨型计算机也是一项耗时和昂贵的工作;*碰撞本身具有随机性,如两辆汽车相撞时可能有各种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要穷举各种碰撞工况进行分析计算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两个基本特点决定目前对结构耐撞性的研

4、究只能采用经验分析、模型实验和数值计算相辅相成的综合方法。耐撞性设计与常规设计的关系常规静力和动力设计:*一般按弹性准测设计,不允许出现明显塑性变形、屈曲和断裂破坏等;耐撞性设计目标有两方面:*正常工作时,满足常规要求,不允许破坏;*碰撞发生后,允许破坏,但严格控制破坏模式和变形。A材料方面:以常用钢材的试件载荷变形曲线为例:结构方面:载荷变形曲线?最理想结构变形局部化和缺陷敏感性分析举例掌握变形规律,可保持原有结构,通过调整局部使减速度峰值和变形量同时降低。 不适当的一味增强,会使减速度增加,且变形量有时反增。 常规经验进行耐撞性设计失效举例仅以汽车结构中常见的薄壁管件受压为例:结构耐撞性与

5、被动安全性的关系良好的整车结构耐撞性是被动安全性基础有效控制主要零部件的变形:使变形指标满足法规要求。控制减速度峰值,降低乘员伤害。为降低乘员约束系统配置的成本提供了可能。耐撞性设计良好的结构,只有配置了合理的乘员安全约束系统,并有效发挥作用时,才能使碰撞对乘员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二、能量吸收装置简介为了提高结构的耐撞性,使碰撞能量的耗散尽可能以一种有控制的方式进行,有时需要设置一些特殊的结构元件作为能量吸收装置,或叫能量耗散装置。对于这类装置的具体要求往往因碰撞工况和安装部位不同而异,但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点共同要求: 对能量吸收装置的一般要求碰撞动能应尽可能不可逆转地转化为变形能,既应该以塑性

6、变形而不是弹性变形来储存这种能量;在碰撞条件下,能量吸收装置的变形模式应当稳定,具有可重复性和可靠性;在吸收能量的过程中,应控制碰撞力和减速度。以保护人员和主要结构,因此良好的能量吸收装置在大变形下应具有接近定常的承载能力;为吸收更多的动能,它应能提供足够长的变形行程,且在变形后不占据过大的变形空间或造成次生破坏;汽车上的能量吸收装置应该自重轻,具有良好的“比耗能”,即单位自重所能吸收的能量值要高;由于能量吸收装置一般是一次使用结构,应该成本低廉,易于制造和更换。 简单的吸能装置复杂的能量吸收装置主要由具有良好能量吸收性能的结构元件组成。即使简单的结构吸能元件,也必须注意一些经常出现的复杂因素

7、,如几何大变形的影响;材料的强化;应变率效应;不同变形模式的转变和交互作用等。典型的能量吸收结构元件拉伸和弯曲元件:简单可靠但效率低。心金属丝、板条和圆管的拉伸,简单但颈缩行程短;心W型、Z型等弯曲元件,在折角处形成塑性铰而吸能,波纹板等结构的承载机理也与之类似。受横向压力的圆环和圆管:*成本低、可靠、用途广;尤其是圆管系统。A利用金属成型原理的能量吸收装置,以适当模具同圆管相配合,模具可以使圆管直径胀大,或使圆管直径缩小,或使圆管的截面由圆变方。根据金属切削原理,安排相对运动耗散能量,并产生一接近恒定的力等。薄壁管受冲击载荷下的响应特性箱形薄壁结构具有非常良好的碰撞特性,且汽车碰撞中的主要吸

8、能构件多以箱型薄壁梁为主。基本特性薄壁梁在碰撞过程中载荷变形曲线*OA段为弹性压缩;*BC段为渐进屈曲;变形阻力相对稳定塑性变形吸能*CD段变形到底后。方管轴向压皱力为了解薄壁管的碰撞响应,这里分析一种典型薄壁方管的轴向压皱行为;方管的压皱行为非常复杂,wierzbicki等对均宽为C壁厚为t的准静态受压方管用近似方法得到:* 其中为平均准静态轴向压皱力;斗和A管的轴向动压皱其中V为撞击的初始速度0不同截面形式对承载能力的影响令* 其中表示结构的有效利用率;* 表示结构的相对密度。根据实验资料:* 圆管在轴压下近似满足;* 轴压下的方管近似有;* 在相对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方管的承载能力只有圆管

9、的2/3左右。由此可见结构形式对承载能力有显著影响。影响薄壁管碰撞响应的主要因素结构耐撞性的评价指标吸收的总能量E变形过程中的平均载荷变形过程中的最大载荷单位重量吸收能量其它如:单位体积的吸收能量;载荷的变化量、变形率等。三、模拟计算早期主要是试验的方法,汽车结构耐撞性和各种安全约束保护系统性能的检测几乎都依靠试验手段和研究人员的经验来实现,需要经历很长的周期和花费大量的资金。模拟计算不仅重复性好、信息量大,可沿任意截面剖开观察其内部部件的变形情况和应力应变分布状况;方便地实现不同方案地比较。但最终产品只有通过试验认证,且模型中的参数要根据相关试验获得,模型的正确性还要由试验来验证。因此试验与

10、模拟计算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模拟计算的主要方法碰撞分析的方法主要:多刚体动力学法和动态大变形非线性有限元法。* 多刚体动力学法采用刚体和无质量的弹簧、阻尼以及各种动态铰来描述系统的动态响应。优点是建模方便且计算速度快,缺点不能对结构进行详细的变形分析。可用于研究人体和车辆各个部分在碰撞过程中的动态响应,事故的分析和再现。* 动态大变形非线性有限元法可分析结构的几何和材料非线性,及大变形和非线性接触问题。它将连续的空间系统进行离散化,将实际结构通过节点联系在一起,可以用于人体和车辆的详细建模,能够得到各个部件中的变形情况,速度和加速度分布。多刚体动力学法在模拟碰撞法规试验中多采用多刚体假人模型,

11、一方面是由于有限元假人模型的单元数目过大,计算时间长;另外在试验中只需要假人头部、胸部和大腿等部位的总体响应和受力,假人多刚体模型能够满足要求。只有在研究人体损伤或需要加速度分布等时,才需要假人有限元模型。多体动力学是近20年来在经典刚体力学、分析力学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力学分支。它以多刚体为研究对象,建立所研究系统的数值模型,对它们进行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常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60-70年代开始出现了多刚体乘员碰撞模拟软件。其中被广泛使用的有三套:MVMA2D、CAL3D和MADYMO。*MADYMO目前已发展到5.3版,并成功地将有限元与多体系统耦合,成为了一个多体与有限元结合的数学

12、模拟软件。其有限元模块采用的计算方法与后面介绍的非线性有限元软件LS-DYNA3D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基本一致。实际上许多有限元软件包括LS-DYNA3D和PAM-CRASH都有MADYMO的接口,以方便多刚体方法和有限元的混合计算分析。真实行人事故多刚体行人事故模拟乘员约束系统模拟乘员膝部保护模拟在汽车碰撞研究中常用的有限元软件汽车碰撞方面有许多软件,但实际常用的有限元软件有LS-DYNA3D、PAM-CRASH和MSC/DYTRAN。上述软件的核心都是以美国LawrenceLivermore国家试验室在七十年代开发出的DYNA公开版本的理论为基础。LS-DYNA3D* LS-DYNA3D软件早

13、期主要用于模拟较重物体的低速冲击过程;1989年由LSTC公司专门开发,汽车安全性的研究成为其主要研究对象之一。现已经包括了一百多种材料的模型,90版后增加了安全带和气囊的模型;1986年首次成功地模拟了整车的碰撞过程;*1991年计算了气袋与人体的接触过程,其中人体是采用多刚体的模型。* 1995与FTSS和Arup在联合建立了HybridIII假人的模型并通过了试验的验证。PAM-CRASH、PAM-SAFEMSC/DYTRANMSC/DYTRAN软件也是由DYNA的基本理论发展起来的,其拥有的用户不如LS-DYNA和PAM-CRASH多。在安全气袋的模拟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当气体进入到气袋

14、中时,可以建立其可分离的有限元模型,与气袋膜单元之间相互作用,这样可较好地模拟气体快速充入到气袋内的惯性特性。某吉普车碰撞响应微型客车的乘员约束系统转向管柱的数值模拟有限元模拟乘员约束系统四、汽车结构耐撞性设计实车改进举例吉普车改进实例,说明控制变形模式的重要性。有限元分析老车架变形有限元分析改进后车架的变形改进后的实车碰撞改进前后的减速度曲线和纵向变形量对比微型客车的耐撞性改进设计汽车结构耐撞性改进的主要问题A保证基本的许可变形量;有效利用允许变形空间;充分研究薄壁构件的吸能特性;严格控制主要吸能部件的变形方式。汽车结构耐撞性改进设计步骤1在外形设计和总体结构设计之初,要考虑为汽车高速碰撞安

15、全预留出足够的可变形空间,这是保证汽车结构耐撞性的前提。依据汽车的允许变形量、平均减速度期望值、车重等因素估算主要吸能构件的吸能能力,初步确定主要吸能构件的结构形式、材料和几何尺寸等。利用简化的边界条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制作试件并进行试验。同时为进一步的整车分析积累基本数据。汽车结构耐撞性改进设计步骤2整车碰撞有限元初步分析。观察主要吸能构件在整车实际约束情况下的变形模式,并对主要结构元件变形刚度和吸能能力做出评价。同时调整相互干涉的结构元件。汽车结构耐撞性改进设计步骤3主要结构元件包括吸能构件的优化设计。根据整车计算结果进一步优化吸能构件的设计。同时调整主要受力零部件刚度,确保主要吸能构件的变形模式和能量吸收能力满足设计要求。汽车结构耐撞性改进设计步骤4汽车主体结构确定以后,其碰撞时的破坏方式、破坏涉及到的零部件和减速度曲线基本确定。在此基础上进行包括方向盘移动量、挡风玻璃的破坏程度、座椅和假人伤害指标等的数值分析。汽车结构耐撞性改进设计步骤5在整车数值分析对乘员的冲击基本符合法规要求的前提下,试制整车并进行实车碰撞试验。若试验基本满足法规要求,根据试验结果进一步完善有限元计算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