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评估主要财务分析指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0965324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税评估主要财务分析指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纳税评估主要财务分析指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纳税评估主要财务分析指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纳税评估主要财务分析指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纳税评估主要财务分析指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纳税评估主要财务分析指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税评估主要财务分析指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纳税评估主要财务分析指标*纳税评估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纳税申报 (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叛断,并采取进 一步征管措施的行为。*纳税评估工作1、主要由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部门及其税收管理员负责2、重点税源和重大事项的纳税评估也可由上级税务机关负责3、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企业,由其申报所在地税务机关实施。4、汇总合并纳税的成员企业,由对其监管的当地税务机关实施。5、合并申报缴纳外商所得税的,由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实施。*纳税评估工作的时间原则上在纳税申报到期之后进行评估的期限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特殊情况

2、可以延伸到往期或以往年度*纳税评估的工作内容:1、根据宏观税收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结果以及相关数据设立评估及其预警值2、综合运用各类对比分析方法筛选评估对象3、对所筛选出的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4、对评估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分别采取税务约谈调查核实处理处罚提出管理建议移交稽查部门查处等方法进行处理5、维护更新税源管理数据,为税收宏观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提供基础信息等*纳税评估指标:是税务机关筛选评估对象,进行重点分析时所选用的主要指标。分为通用分析指标特定分析指标*通用分析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 收入*100%2、成本类单位产

3、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是否存在账外销售、是否错误使用存货计价方法、 是否人为调整产成品成本或应纳所得额等)二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产成品成本*100%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不正常时,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 大税前扣除范围等)=(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 *100%主营业务成本率二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3、费用类(存在多计费用问题)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费用-基期主营业务费用)/基期主营业务 费用*100%主营业务费用率二主营业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本期-基期)/基期*100%成本费用率二本期三项期间费

4、用/本期主营业务成本*100%成本费用总额二主营业务成本总额+费用总额4、利润类(存在多结转成本或不计、少计收入)主营(其他)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基期)/基期*100%净资产收益率(隐瞒收入、闲置未用资产计提折旧)二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总资产周转率(隐瞒收入、虚增成本)=息税前利润/平均总资产*100%存货周转率(隐瞒收入、虚增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100%应收(应付)账款变动率(判断其销售实现、可能发生坏账情况。如此增长率提 高,而销售收入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问题)=(本期-基期)/基期*100%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高于基期标准值,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固定资产

5、折旧问 题)=基期固定资产折旧总额/基期固定资产原值总额*100%资产负债率如与预警值相差较大,则企业偿债能力有问题,要考虑由此对税收 收入的影响。*通用指标的配比分析:1、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正常情况下,两者基本同步)A、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 范围问题。B、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 范围问题。C、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 范围问题。分析:A、结合主营业务利润率,了解企业历年主营业务利润率变动情况。B、主营业务利润率也异常,通过年度申报表及附表分

6、析企业收入构成情况,判 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问题。C、结合“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 数进行分析,如出现前面科目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2、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正常基本同步增长,比值接近1)A、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 范围等问题。B、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 范围等问题。C、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 范围等问题。分析:A、结合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进行分析,通过年度申报表 及附表营业

7、收入表,了解企业收入的构成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情况。B、结合“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 数进行分析,如出现前面科目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C、结合主营业务成本率对年度申报表及附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成本的结转 情况,分析是否存在改变成本结转方法、少计存货等问题。3、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正常情况下,两者基本同步)A、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 范围等问题。B、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 范围等问题。C、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

8、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 范围等问题。分析:A、结合“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 数进行分析,如出现前面科目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B、结合主营业务成本,通过年度申报表及附表分析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以判 断是否存在改变成本结转方法、少计存货等问题。C、结合“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两项指标进行分析, 与同行业的水平比较。D、通过对三项期间费用的若干年度数据分析其中增长较多的费用项目。对财 务费用增长较多的,结合长短期借款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以判断财务费用增长是 否合理,是否存在应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列入当期财务费用的问题。4、主

9、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A、两者比值1,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问题。B、前者这正,后者这负时,视为异常,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扩大税前扣除范围 等问题。5、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A、将上述指标本期与上年同期比较进行综合分析B、总资产周转率(本期-上年同期)0、销售利润率(本期-上年同期)=0、资 产利润率(本期-上年同期)=0说明本期的资产使用效率提高,但收益不足以抵补销售利润率下降造成的损失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C、总资产周转率(本期-上年同期)=0、销售利润率(本期-上年同期)0、资 产利润率(本期-上年同期)=0说明本期的资产使用效率降低,导致

10、资产利润率降低,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 问题。*特定分析指标:1、增值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A、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税负率)二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疑点范围:1)销售额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税负率低于正常峰值。2)销售额变动率低于正常峰值,税负率低于正常峰值。3)销售额变动率及税负率均高于正常峰值方法:1)运用全国丢失、被盗增值税专用发票查询系统对评估对象的抵扣联进行查2)根据评估对象报送的有关资料进行毛益率测算分析、存货负债进项税额综 合分析、销售额分析指标分析,对其异常作进一步判断。3)销售额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及税负率低于预警值或销售额变动率正常而税 负率低于预警值以进项税额为评估

11、重点查证有无扩大进项抵扣范围、骗抵进项税额、不按规定申报抵扣等问题对应核实销项税额计算的正 确性4)对销项税额的评估,应侧重查证有无账外经营、瞒报迟报计税销售额混淆增 值税与营业税征税范围错用税率等问题B、工商业增加值分析指标1)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分析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系数二应纳 税额增长率/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应纳税额:指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应纳税额工商业增加值=工资+利润+折旧+税 金弹性系数小于预警值,则企业可能有少缴税金的问题应通过其它相关纳税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结合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进 一步分析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2)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分析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差异率二本企

12、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 负/*100%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二本企业应纳税额/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二同行业应纳税额/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如低于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则企业可能存在隐瞒收入、少缴税款等问题结合其它相关纳税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C、进项税金控制额=(期末存货-期初存货)+本期销售成本-(期末应付账款-期初应付账款)*主 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本期运费支出数*7%本期进项税额的分析比较:增值税申报表与财务会计报表比、企业的与税收管 理员掌握的比进项税金控制额比较:本期与历史同期进行纵向比进项税金控制额比较:本企业与同行业同等规

13、模的企业进行横向比具体分析时:先计算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与增值税申报表中的本期进项税额进行核对如前者明显小于后者则可能存在虚抵进项税额和未付款的购进货物提前申报抵扣进项税的问题。、投入产出评估分析指标二当期原材料投入量/单位产品原材料使用量单位产品原材料使用量是指同地区同行业单位产品原材料使用量的平均值方法:1、用该指标测算出企业的实际产量2、根据测算的实际产量与实际库存进行对比,确定实际销量3、根据实际销量,进一步推算出企业的销售收入。分析评估:1、如测算的销售收入大于其申报的销售收入,则企业可能有隐瞒销售收入的 问题。2、通过其他纳税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并与税管员根据掌握税负变化的实际情况进

14、行比较对评估对象的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2、内资企业所得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1)分析指标A、所得税税收负担率二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分析评估:与当地同行业、同期、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运用其他相关指标深入评估分析B、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利润税负率)二本期应纳所得税/本期主营业务利 润*100%分析评估:设定预警值并与预警值对照与当地同行业、同期、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如果低于预定值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应作进一步分析C、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二(评估期累

15、计应纳税所得额-基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基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100%分析评估:关注企业处于税收优惠期前后,该指标如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人为调节利润问题也可能存在费用配比不合理等问题D、所得税贡献率二应纳所得税额/主营业务收入*100%分析评估:将当地同行业、同期、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贡献率相比低于标准值视为异常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应运用所得税变动率进一步评估分析E、所得税贡献变动率二(评估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100%分析评估:企业基期指标和当地同行业同期指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 围等问题应运用其他相关指标深入详细评估,并结合上述指标评估结果进一步分析企业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的变化和异常情况及其原因F、所得税负担变动率二(评估期所得税负担率-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