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甬优17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096493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杂交水稻甬优17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杂交水稻甬优17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杂交水稻甬优17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杂交水稻甬优17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杂交水稻甬优17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杂交水稻甬优17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甬优17是浙江省宁波市科学讨论所、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自选甬粳4A与甬恢12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表现出穗粒数多、稳产、高产、生育适中、米质较优、增产潜力大等特点,中感稻瘟病,2021年6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 产量表现 2021年参与福建省晚稻区试,平均产量460.05 kg/667 m2,比对谷优527增产4.3%,增产显著;2021年续试,平均产量504.49 kg/667 m2,比对谷优527增产2.36%,增产不显著;2021年参与全省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27.43 kg/667 m2,

2、比对宜优673增产3.5%。2021年周宁县浦源镇浦源村郑建龙种植户做中稻示范种植1 533 m2,平均产量526.7 kg/667 m2,比对两优2186增产38.6 kg/667 m2,增幅7.9%;周宁县咸洋村陈序材种植户做中稻示范种植867 m2,平均产量531.1 kg/667 m2,比对谷优527增产46.5 kg/667 m2,增幅9.6%。2021年该品种在周宁作中稻推广种植270万 m2,其中在狮城镇坂头村做中稻示范种植34 000 ,平均产量511.7 kg/667 m2,比对两优2186增产50.3 kg/667 m2,增幅10.99%。 2 主要特性 2.1 生育期 甬

3、优17属三系籼粳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平均124 d左右,比对谷优527早熟5 d左右。在周宁县做中稻种植,一般在5月初播种,全生育期140 d左右,比对两优2186早熟1 d左右。 2.2 主要农艺性状 甬优17具有株叶形态好、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剑叶直立、叶片厚挺、叶色浓绿、根系发达、茎秆粗大、耐肥抗倒、穗粒数多、着粒密、熟期转色好等特点,株高105.0 cm,穗长23.2 cm,每穗总粒数196.3粒,牢固率83.04%,千粒重26.2 g。 2.3 抗逆性和适应性 福建省区试2 a田间自然诱发鉴定:2021年田间鉴定表现中抗(MR)叶稻瘟,中感(MS)穗颈瘟,苗期室内人工接种鉴定表现抗(

4、R);2021年田间鉴定表现抗(R)叶稻瘟,中抗(MR)穗颈瘟,苗期室内人工接种鉴定表现抗(R);2 a综合评价为中感(MS)稻瘟病。2 a在周宁县做中稻示范种植,田间未发觉穗颈瘟和细条病,纹枯病轻。全部种植田块均无倒伏现象,抗逆性优于两优2186和谷优527等组合,可在多种土质类型的田块种植,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广。 2.4 稻米品质 经测定,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2.5%,精米率75.0%,整精米率67.0%,粒长6 mm,长宽比2.4,垩白率28%,垩白度4.7%,透亮度1级,碱消值6.0级,胶稠度84 mm,直链淀粉含量14.6%,蛋白质含量8.2%,米质较优。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5、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作中稻栽培,最佳播种期为4月底至5月初,秧龄30 d左右,6月上旬插秧,8月中下旬抽穗,9月下旬成熟。采纳旱育秧或潮湿育秧,稀播匀播,播种量12 kg/667 m2;施足基肥,做好秧田管理,在一叶一心时喷施0.5%尿素溶液,促进苗齐苗壮;在二叶一心时每盘定量施复合肥30 g作“断奶肥”;移栽前57 d转移到室外,置放在预先备好的二次育秧田练苗,并注水灌湿苗盘土,随后定量施尿素每盘30 g作“送嫁肥”,待秧苗长至4.5叶、苗高20 cm时移栽。秧田留意防治二化螟、稻蓟马和稻秆潜蝇等害虫,做到秧苗带药移栽。 3.2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要发挥穗粒数多的优势,力争多穗高产,在

6、栽培上应以促分蘖、争大穗多穗为主要技术,强调合理密植,插植规格20 cm25 cm,保证基本苗69 万/667 m2。做到薄水、浅插、匀栽,以利田间良好的通风透光,促分蘖发育成大穗,为高产群体的形成奠定基础。机插的调适机械下栽深度,带土浅插,以利早发,促进低节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争取有效穗大部分达到14万/667 m2以上。 3.3 科学肥水管理,做到品质栽培 施肥应实行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后期酌施穗肥,达到保穗数、促大穗、增粒数、攻牢固、争粒重的效果。底肥要足、追肥要早,幼穗分化时和破口抽穗期视苗情各施少量化肥以提高穗粒数。一般基肥占60%,蘖肥占30%,穗粒肥占10%,保证前期早生快发

7、,后期不缺肥、不早衰。 中后期留意增施磷钾肥,后期不宜过量施用氮肥,以防剑叶披垂。一般每667 m2施纯N13.5 kg、P205 5.6 kg、K2O 12.6 kg,N、P、K比例10.420.93;水管上做到浅水插秧、浅水勤灌促蘖、分蘖末期准时搁田,掌握无效分蘖,幼穗分化期间歇浇灌,增加土壤通透性。抽穗扬花期采纳深水浇灌,后期干湿交替护根养叶,但不过早断水,成熟收割前35 d断水,以利提高牢固率和千粒重,以免影响稻米品质。 3.4 综防病虫,确保丰收 秧田期留意防治稻叶蝉、稻飞虱,削减病毒传播媒介。依据稻田病虫发生动态及植保部门的病虫猜测预报,实行预防为主、适时防治、农药混用、一次兼治多种病虫的总体防治策略,降低用药量和防治次数。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品药剂,重点防治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等病虫,以确保优质高产,增产增收。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